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367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穿刺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使用于需要进行骨穿的针道布置中,包括穿刺针和套设在穿刺针外部的钻套;所述钻套具有连接端,通过连接端与外部结构连接进行旋转钻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的穿刺针外部设有的钻套结构,能够随着穿刺针一同进入人体内,并在需要进行骨穿时可快速钻进形成供穿刺针顺利通过的钻孔,在不扩大创面的情况下保持与设计针道相同的钻孔,从而降低粒子植入布局时的局限性。入布局时的局限性。入布局时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粒子植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粒子植入全称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临床运用的是一种被称为碘125的物质,每个碘125粒子就像一个小太阳,其中心附近的射线最强,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主要依靠立体定向系统将放射性粒子准确植入瘤体内,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只有微小损伤。专家认为,相比其他肿瘤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难度并不大。但由于直接植入人体内,而且是放射源,所以要严格把握适应症。
[0003]对各种不同肿瘤的粒子植入治疗有不同的具体方法,首先要明确肿瘤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描绘出治疗的区域;其次要确定植入粒子的数量和位置,这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放射源的活性强度;最后确定粒子植入的方式与方法。常用粒子种植治疗有3种方式:模板种植、B超和CT引导下种植、术中种植。由于粒子种植在三维空间进行,每种放射性粒子物理特性不同,对每种核素需要制定一种特殊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可根据B超、CT、 ECT、MRI等影像检查获得的肿瘤图像,进行模拟粒子种植的空间分布,决定粒子种植数目和靶区及周围危险器官的剂量分布,指导临床粒子种植。
[0004]由于放射性粒子是通过穿刺针植入肿瘤靶区,虽然可根据需求设计粒子布置的最佳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肿瘤靶区的占位特殊性,导致穿刺针穿刺过程中并不一定顺利,无法顺利穿刺就意味着原本的粒子布局方案无法实现。则为了顺利进行粒子植入,会对粒子布置的方案进行优化,以能够简单操作实现较为稳定的植入过程为主要目标。其中,在穿刺过程中也会遇到需要骨穿的情况,而现有的方式则是使用硬质的穿刺针进行骨穿,但这种方式往往会影响穿刺精度,导致粒子植入位置与设计方案出现偏差,且如果采用普通的骨穿设备,会导致创面扩大,若骨穿深度较大,也无法使用常规的骨穿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通过钻套套接在穿刺针表面从而实现伴随穿刺针一同进行穿刺和骨穿,同时也不会对穿刺针造成影响,保持其针道准确度。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使用于需要进行骨穿的针道布置中,包括穿刺针和套设在穿刺针外部的钻套;所述钻套具有连接端,通过连接端与外部结构连接进行旋转钻进。
[0008]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粒子植入治疗时,需要先对肿瘤靶区进行定位和三维建模,确
定其实质的大小和空间形态,然后再根据选型后的单个粒子剂量来布置在肿瘤中的总的粒子数量和具体位置。根据需要补充的粒子数量然后来调整穿刺针针道,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穿刺针是以较为灵活的单根定位的方式进行穿刺,相较于整体模板共面穿刺(所谓整体模板共面穿刺是指采用一个金属板体引导多根穿刺针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插入进行粒子植入)能够随意调整每根穿刺针的穿刺角度,从而能够绕过部分障碍物,或是能够满足一些异形肿瘤形态的粒子布局。
[0009]但若遇到无法避开的障碍物,例如骨头,则需要将部分穿刺针进行骨穿后进入肿瘤靶区。本专利技术中的模块则包含有用于骨穿的钻套,与现有骨钻设备不同的是,该结构是套设在正常穿刺针外部,并能够通过与外部设备传动连接,在穿刺过程中按照需求对穿刺针端部所遇到的硬质阻碍物进行钻孔,从而使穿刺针能够顺利通过。
[0010]值得说明的是,钻套是套设在穿刺针外部的结构,其截面半径大于穿刺针半径,则钻孔时能够保证孔径尺寸能够供穿刺针顺利穿过。而钻套具有的连接端也在穿刺针外侧,通过外部的传动机构或手动机构连接控制其钻进,穿刺针可不受影响的进行穿刺。若采用在穿刺针内部设有钻头的方式,则会因为内径过小且长度较大而造成其抗扭强度低,很容易在使用时因传动部分距离较远而导致与传动结构连接处因扭矩过大而发生拧断的情况。且即使不考虑其强度,由于钻头尺寸较小,钻进效率较低,且形成的孔径无法是穿刺针能够顺利通过,还存在卡孔的问题。
[0011]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钻套为管状结构,所述穿刺针可穿过钻套;
[0012]钻套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端部具有钻头,所述钻头包括沿外壁螺旋布置的钻纹,在钻头端面设有多个刃口。
[0013]其中,钻纹为螺旋纹路,包括多条设置在钻套一端外壁上的螺旋槽,具有螺旋槽的部分即为钻头部分。由于钻套为管状结构,其端面为环形开口结构,为了实现较好的钻进效率,则在其端面上设有多个凸出的刃口。设有的刃口使得钻头开口的环形端面上形成凹凸纹路,当其绕轴线转动时,会与所接触的骨头表面形成切削力,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深槽。且由于钻套的截面尺寸较小,虽为管状结构,但在钻进过程中中间并未与钻头接触的部分会随着周围的骨头碎裂而形成碎渣,不会形成柱状体结构保留在钻套或钻孔中影响穿刺。
[0014]同时,在穿刺过程中,若该次穿刺预计会进行骨穿,则在插入时就保持钻套与穿刺针一并进入组织内,并在穿刺针端部接触到骨头表面后推动钻套向前行进,然后钻进时同时推动穿刺针避免其钻头处保持空位使得碎料进入内部影响穿刺针穿出。
[001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刃口为楔形,在其朝向旋转一侧为最突出点。
[0016]所谓的楔形,是指其凸出部的端面为斜面,相较于原本平整的管口端面其具有凸出部,能够形成较好的切入角度。由于是旋转钻进,则最突出点会在旋转方向的前端,也就是每个刃口的最突出点与相邻刃口的最低点靠近,从而在之间形成的较大切面能够先与骨头部分接触,从而实现较好的切削效率。
[001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或二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刃口之间还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与刃口方向相反形成落差。
[0018]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钻孔效率,采用的方式则是通过刃口之间的高落差所形
成较大的切面,通过该切面朝向旋转方向而达到较好的切削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则在相邻刃口之间设置向内延伸的槽口,从而加大切面面积,提高切削深度,在相同转速下能够提高行进速率。
[001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或二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钻头靠近端部处的厚度逐渐降低。
[0020]降低厚度的方式包括从外侧降低钻头外圈半径,而内圈半径不变,也可将外圈半径保持不变,而不断增大内圈半径,均能够降低端面厚度,进一步提高钻孔效率。
[002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或二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还包括与钻套传动连接的转柄,通过转柄手动转动使钻套在骨头处钻孔,并在贯穿时将穿刺针向内推进使其达到预定深度。
[0022]结合第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使用于需要进行骨穿的针道布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2)和套设在穿刺针(2)外部的钻套(1);所述钻套(1)具有连接端,通过连接端与外部结构连接进行旋转钻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套(1)为管状结构,所述穿刺针(2)可穿过钻套(1);钻套(1)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端部具有钻头(6),所述钻头(6)包括沿外壁螺旋布置的钻纹(6.1),在钻头(6)端面设有多个刃口(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6.2)为楔形,在其朝向旋转一侧为最突出点。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6.2)之间还设有槽口(6.3),所述槽口(6.3)与刃口(6.2)方向相反形成落差。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6)靠近端部处的厚度逐渐降低。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嵌套式粒子植入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飞寰马雷吴智生贾曦石广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真实维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