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352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门架单元,门架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架立杆,两个门架立杆的上端通过门架横梁连接,门架立杆的下端固设在纵梁上;每两个门架单元之间设有加固单元,加固单元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剪撑和第二剪撑,第一剪撑交叉设置在门架单元的顶部,第二剪撑对称设置在门架单元两侧;加固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架连杆和两个固定杆,门架连杆设置在门架单元的中间位置,门架连杆位于门架单元外侧,固定杆平行设置在门架单元的顶部,固定杆和第一剪撑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便捷,使用方便,能提高模板运输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并降低施工风险。同时,降低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显著。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综合管廊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综合管廊明挖现浇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木模板、铝合金模板及塑料模板一般采用人力进行搬运,少部分采用机械进行运输,直接采用人力搬运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定型钢模板大多数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搬运,人工配合机械运输通常经过模板堆码、模板捆扎、机械吊运多个过程。
[0003]地下综合管廊明挖现浇法施工模板运输中存在诸多问题:投入较多的人工及机械,模板运输较慢,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模板的使用效率;采用机械进行搬运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且模板搬运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采用人工及机械运输模板成本相对较大。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 212957656 U记载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墙体模板安拆运输专用车,通过模块联合器对模板进行拆卸,然后通过车轮将模板进行搬运,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受制于施工环境,设备较多,空间的使用较紧张,且模板重量较大,在搬运的过程中,对行走路面的要求较高,无法保证运输的安全,使用时有缺陷,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解决了综合管廊模板运输中存在的速度慢、模板使用效率低、运输成本高、安全风险高、对于运输设备要求高,不能及时的调整吊装的位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门架单元,门架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架立杆,两个门架立杆的上端通过门架横梁连接,门架立杆的下端固设在纵梁上;每两个门架单元之间设有加固单元,加固单元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剪撑和第二剪撑, 第一剪撑交叉设置在门架单元的顶部,第二剪撑对称设置在门架单元两侧;加固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架连杆和两个固定杆,门架连杆设置在门架单元的中间位置,门架连杆位于门架单元外侧,固定杆平行设置在门架单元的顶部,固定杆和第一剪撑连接;门架立杆和门架横梁之间还设有门架斜撑,门架横梁上套设有多个悬挂装置,悬挂装置上可拆卸的设有手动葫芦和支撑杆;纵梁的底部对称设有多个行走轮,行走轮滑设在行走轨道上。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剪撑中部设有节点固定板,第一剪撑中部设有节点固定板。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门架立杆上还设有承重牛腿,承重牛腿位于门架单元内侧,承重牛腿用于对外模板底部支撑。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承重牛腿包括支撑管,支撑管的一侧和门架立杆固定连接,支撑管内设有滑槽,滑槽内滑设有滑动管,支撑管一侧设有第一螺纹孔,滑动管一侧平行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直径相等,支撑管通过锁紧钉和滑动管连接;滑槽上部设有直槽,滑动管上部设有凸块,凸块外形和直槽相匹配,滑动管的一测设有卡台,卡台的高度高于支撑管的顶部。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滑动管一侧设有盲孔,盲孔内设有弹簧,弹簧一侧设有压杆,压杆穿设在盲孔内,卡台上铰接有靠板,靠板一侧贯穿设有开口,开口一侧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和盲孔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悬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挡板,两个挡板之间设有固定座,挡板上螺纹连接有侧板,侧板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挡板上设有活动槽, 活动槽位于侧板一侧,活动槽内穿设有插板,插板上贯穿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尺寸和第一通孔尺寸相匹配,插板通过第三螺钉和侧板连接,挡板上远离固定座的一侧设有第三通孔。
[00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挡板上还设有第二螺钉,第二螺钉和挡板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三通孔两侧对称设有限位板,限位板通过第一螺钉和挡板连接。
[001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固定座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连接部内穿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上设有螺纹,连接轴通过螺母和挡板连接,接触部的底部尺寸大于连接部的外形尺寸,接触部底部抵靠在门架横梁的上端面,固定座上部还螺纹连接有固定钉,固定钉用于对连接轴限位固定。
[001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门架单元顶部还设有安全护栏。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快速的组装门架,大幅提升了施工的效率,成功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狭小空间内模板搬运不方便的问题,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能充分发挥其轻便、快捷优势,提高模板运输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并降低施工风险,在模板运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模板的厚度进行调整并能保证模板固定牢靠,由于设置悬挂装置,吊装时保证了模板的晃动量小,吊装点不会移动,吊装更平稳,保障了施工的安全。同时,本专利技术减少人员及机械投入,提高施工自动化水平,降低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前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悬挂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悬挂装置爆炸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承重牛腿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承重牛腿爆炸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承重牛腿右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承重牛腿A

A剖视示意图。
[0019]图中:行走轨道1;行走轮2;承重牛腿3;支撑管301;滑动管302;靠板303;压杆304;
锁紧钉305;销轴306;第一螺纹孔307;第二螺纹孔308;滑槽309;直槽310;凸块311;卡台312;开口313;限位槽314;盲孔315;弹簧316;纵梁4;门架立杆5;门架连杆6;门架斜撑7;悬挂装置8;挡板801;固定座802;侧板803;插板804;限位板805;第一螺钉806;第二螺钉807;第三螺钉808;第四螺钉809;固定钉810;第一通孔811;第二通孔812;第三通孔813;活动槽814;连接部815;接触部816;连接轴817;螺母818;门架横梁9;手动葫芦10;安全护栏11;支撑杆12;耐磨层13;第一剪撑14;第二剪撑15;节点固定板16;固定杆17;门架单元18;外模板19;固定桩20;圆杆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9中,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门架单元18,门架单元18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架立杆5,两个门架立杆5的上端通过门架横梁9连接,门架立杆5的下端固设在纵梁4上;每两个门架单元18之间设有加固单元,加固单元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剪撑14和第二剪撑15, 第一剪撑14交叉设置在门架单元18的顶部,第二剪撑15对称设置在门架单元18两侧;加固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架连杆6和两个固定杆17,门架连杆6设置在门架单元18的中间位置,门架连杆6位于门架单元18外侧,固定杆17平行设置在门架单元18的顶部,固定杆17和第一剪撑14连接;门架立杆5和门架横梁9之间还设有门架斜撑7,门架横梁9上套设有多个悬挂装置8,悬挂装置8上可拆卸的设有手动葫芦10和支撑杆12;纵梁4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门架单元(18),门架单元(18)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架立杆(5),两个门架立杆(5)的上端通过门架横梁(9)连接,门架立杆(5)的下端固设在纵梁(4)上;每两个门架单元(18)之间设有加固单元,加固单元包括多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剪撑(14)和第二剪撑(15), 第一剪撑(14)交叉设置在门架单元(18)的顶部,第二剪撑(15)对称设置在门架单元(18)两侧;加固单元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架连杆(6)和两个固定杆(17),门架连杆(6)设置在门架单元(18)的中间位置,门架连杆(6)位于门架单元(18)外侧,固定杆(17)平行设置在门架单元(18)的顶部,固定杆(17)和第一剪撑(14)连接;门架立杆(5)和门架横梁(9)之间还设有门架斜撑(7),门架横梁(9)上套设有多个悬挂装置(8),悬挂装置(8)上可拆卸的设有手动葫芦(10)和支撑杆(12);纵梁(4)的底部对称设有多个行走轮(2),行走轮(2)设在行走轨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剪撑(15)中部设有节点固定板(16),第一剪撑(14)中部设有节点固定板(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门架立杆(5)上还设有承重牛腿(3),承重牛腿(3)位于门架单元(18)内侧,承重牛腿(3)用于对外模板(19)底部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综合管廊一体化轻型移动门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承重牛腿(3)包括支撑管(301),支撑管(301)的一侧和门架立杆(5)固定连接,支撑管(301)内设有滑槽(309),滑槽(309)内设有滑动管(302),支撑管(301)一侧设有第一螺纹孔(307),滑动管(302)一侧平行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308),第一螺纹孔(307)和第二螺纹孔(308)直径相等,支撑管(301)通过锁紧钉(305)和滑动管(302)连接;滑槽(309)上部设有直槽(310),滑动管(302)上部设有凸块(311),凸块(311)外形和直槽(310)相匹配,滑动管(302)的一测设有卡台(312),卡台(312)的高度高于支撑管(301)的顶部。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荣增汪洋官从钏周兵陈书平李江红曾腾腾王汝程朱家虎张海李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