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接触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47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接触反应器,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区、主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主接触反应区内设有中隔板,将主接触反应区分成与第一接触反应廊道和第二接触反应廊道,进水区与第一接触反应廊道相连通、出水区与第二接触反应廊道相连通;中隔板的两端各设有一泵井,泵井的底部安装有轴流泵,一泵井的第一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倒刺型百叶、第二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抽吸过水孔和上仰型百叶,另一泵井的第一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抽吸过水孔和上仰型百叶、第二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倒刺型百叶;基于两个泵井,实现主接触反应区的内循环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轴流泵和百叶过流孔,实现反应器的内循环流流量可调、流态稳定均匀的同时,高效节省了主接触反应区的空间。高效节省了主接触反应区的空间。高效节省了主接触反应区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接触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或废气等污染流体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接触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环保装备制造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部分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工业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为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同时,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强,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推广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0003]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有效供给;在水污染防治装备方面要重点攻关生物强化氧化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研发高效率的生物强化和各类高级氧化等组合水污染防治先进装备。
[0004]高效率水污染防治装备的关键,在于理念先进、设备集成度高、设备空间利用率高、设备结构简单易于批量加工制造。对于生物强化反应器和光催化高级氧化反应器而言,尤其如此。生化强化反应器对于有效的生物接触反应时间要求较高,接触时间越长,生物降解越充分,水处理效果也就越好。而光催化高级氧化反应器对水体的光照接触频度要求极高,水体在有效光照距离内接触频次越多,光激发催化效果越充分。因此,这类接触氧化或接触吸附型反应器都对水体的内回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0005]传统的内回流设计,有潜水推流器、管道回流泵、潜水回流泵等几种形式;潜水推流器因其体积较大的原因,不便于在高集成度、小体积的水处理装备中安装,且不便于维修;管道回流泵、潜水回流泵等,都采用管道流的回流形式,存在回流后水体混合不均匀,流态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接触反应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接触反应器,可满足生物强化反应器、活性炭吸附处理反应器、光催化高级氧化反应器等各类接触氧化或接触吸附反应过程对内回流装置占用空间小、设备空间利用率高、回流效果稳定、流态均匀、流量可调等方面的要求,为内循环高效反应提供有效助力。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接触反应器,包括:池体;
[0008]所述池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区、主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
[0009]所述主接触反应区内设有中隔板,将所述主接触反应区分成与第一接触反应廊道和第二接触反应廊道,所述进水区与所述第一接触反应廊道相连通、所述出水区与所述第二接触反应廊道相连通;
[0010]所述中隔板的两端各设有一泵井,所述泵井的底部安装有轴流泵,一所述泵井的
第一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出水百叶、第二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抽吸过水孔和进水百叶,另一所述泵井的第一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抽吸过水孔和进水百叶、第二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出水百叶;基于两个所述泵井,实现所述主接触反应区的内循环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区包括进水井,所述进水井与所述池体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进水井的底部设有进水过水孔,经所述进水过水孔后流体以升流形式通过进水溢流孔进入所述主接触反应区,所述进水井上设有药剂加入口。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溢流孔设置在出水百叶位于第一接触反应廊道的泵井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接触反应区的四角为弧形隔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百叶为上仰型百叶,所述上仰型百叶的隔板顶部与池顶平齐;所述出水百叶为倒刺型百叶,所述倒刺型百叶的隔板顶部低于池顶。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流泵为立式安装轴流泵、出水方向向上,所述泵井的底部由锥形斗和支撑柱构成,所述轴流泵安装在所述锥形斗内。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接触反应区内安装有载体安装架,所述载体安装架包括生物填料安装架、活性炭填料安装架和灯组件安装架的至少一种。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区包括出水槽,所述出水槽附近的弧形隔板底部设有出水过水孔,所述出水槽的进口设有可调出水溢流堰、出口与所述池体的出水口相连。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过水孔设置在进水百叶位于第二接触反应廊道的泵井侧。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接触反应区上设有人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轴流泵和百叶过流孔,实现反应器的内循环流流量可调、流态稳定均匀的同时,高效节省了主接触反应区的空间;
[0022]本专利技术优化设计的反应器进水、出水形式,有利于进水药剂投加的充分混合,有利于避免出水端悬浮物随水流排出,避免反应器污泥沉积,精简了排泥设施;
[0023]本专利技术反应器的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维护量小、空间利用率高,可有效应用于光催化高级氧化接触反应、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活性炭接触吸附等过程。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内循环接触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1

1、2

2、3

3、4

4、5

5、6

6的剖视图。
[0026]图中:
[0027]1、进水口;2、进水过水孔;3、弧形隔板;4、进水溢流孔;5、人孔;6、泵井;7、上仰型百叶;8、轴流泵;9、倒刺型百叶;10、梯形板;11、支撑柱;12、抽吸过水孔;13、出水过水孔;14、可调出水溢流堰;15、出水口;16、载体安装架;17、中隔板;A、进水井/反应器A区;B、反应器B区;C、主接触反应区/反应器C区;D、反应器D区;E、出水槽/反应器E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0]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接触反应器,可适用于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活性炭高效吸附、光催化高级氧化接触反应等各类接触氧化或接触吸附反应过程,可适用于污染水体、污染气体等污染流体处理过程;下文以污染水体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封闭的池体;
[0031]本专利技术的池体上设有高位的进水口1和高位的出水口15,如图1以及图2的5

5、6

6的剖视图;优选,进水口1与出水口15位于池体的同一侧。
[0032]本专利技术的池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水区、主接触反应区C和出水区: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接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区、主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所述主接触反应区内设有中隔板,将所述主接触反应区分成与第一接触反应廊道和第二接触反应廊道,所述进水区与所述第一接触反应廊道相连通、所述出水区与所述第二接触反应廊道相连通;所述中隔板的两端各设有一泵井,所述泵井的底部安装有轴流泵,一所述泵井的第一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出水百叶、第二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抽吸过水孔和进水百叶,另一所述泵井的第一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抽吸过水孔和进水百叶、第二接触反应廊道侧设有出水百叶;基于两个所述泵井,实现所述主接触反应区的内循环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接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包括进水井,所述进水井与所述池体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进水井的底部设有进水过水孔,经所述进水过水孔后流体以升流形式通过进水溢流孔进入所述主接触反应区,所述进水井上设有药剂加入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接触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溢流孔设置在出水百叶位于第一接触反应廊道的泵井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接触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龙李骎朱倩贾晓解龙少鹏徐继洋杨悦张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高能时代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