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分离式横弓假肢脚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445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8
一种分离式横弓假肢脚板属人工假肢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合人脚横向足弓特征和步态触地周期中足底压力中心变化规律设计的假肢脚板,通过将人脚板横向足弓特征结合进以往横向平直的碳纤脚板设计中,实现提高假肢脚板的刚度并减小假肢脚板重量;前掌部分采用分离式曲板设计,用两块曲率大小不同的简单曲板模拟复杂的人体横向足弓曲面,降低制造成本并使得脚掌各个部位的刚度分布不均匀:脚板外侧为单层且曲率较小的前掌板,刚度小;内侧为叠加的双层前掌板,下层板曲率大,刚度大。脚板不同部位有着不同曲率和不同厚度,该特点能动态适应触地过程中变化的足底压力所需的不同刚度,提高脚板的支撑推进作用、稳定性和使用舒适度。用舒适度。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横弓假肢脚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人工假肢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结合人脚横向足弓的曲率变化特征和足 底压力中心变化规律的分离式变刚度假肢脚板。

技术介绍

[0002]截肢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负担,而安装假肢重建独立运动的功能,是提高截肢 者生活自理水平和重新参与社会活动的有效手段。足部作为人体与地面支撑相接触的唯一部 位,是下肢的重要组成部分。假肢脚板是用来代偿人体足踝系统机能的假肢部件,其性能的 优劣直接关系到假肢整体功能的发挥。一直以来,假肢脚板的设计以人体脚板纵向足弓特征 为参考以达到增加假肢脚板整体弹性、减小触地期间冲击力等目的,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假肢脚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这就导致了碳纤维假肢脚板在脚长方向有较大强度,而在脚宽方向强度欠弱,并且横向平直 且厚度均匀的碳纤假肢脚板在对不同路面以及不同运动状态的动态响应较差,使得在脚板在 触地承重时期、支撑推进时期地面冲击力更多的传递到了残肢,故而假肢脚板的稳定性和舒 适度受到限制。近些年研究表明人体脚板的横向足弓特征在保证脚板整体刚度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人脚横向足弓的不均匀曲率变化在保证人行走所需的支撑推进作用,和在适应不 同路面和不同运动状态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脚前掌外侧刚度明显小于人脚前掌内侧, 并且人在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中心是从前掌外侧转移至前掌内侧,这恰恰对应于人脚横向足 弓的曲率变化规律。故而有必要在结合人脚纵向足弓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人脚横向足 弓的曲率变化特征,提供一种新型的横弓假肢脚板,提高假肢脚板整体刚度、降低整体重量; 提高在不同路况和不同运动状态下动态响应和使用舒适度;更易加工制造,降低假肢脚板成 本,以期更好地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复合材料假肢脚板的不足,提供一种结合人脚横向足弓特征 和步态周期中足底压力中心变化规律设计的假肢脚板,通过将人脚板横向足弓特征结合进以 往横向平直的碳纤脚板设计中,实现在保证假肢脚板使用所需刚度的同时极大地减小假肢脚 板重量;前掌部分采用分离式曲板设计,用两块曲率大小不同的简单曲板代替复杂的人体横 向足弓曲面,降低制造成本;另外,通过参考步态周期中足底压力中心变化规律以及步态周 期中足部各部位与地面作用顺序,设计假肢脚板脚掌,使得脚掌各个部位的刚度分布不均匀, 能动态适应不同路面和不同行走阶段的刚度需求。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分离式横弓假肢脚板,由脚掌曲板A、足跟曲板B、连接件C、子母对锁螺 栓组Ⅰ1、子母对锁螺栓组Ⅱ2、橡胶垫片Ⅰ3、螺栓Ⅰ4、螺栓Ⅱ5和橡胶垫片Ⅱ6组成,连接 件C、脚掌曲板A的上碳纤曲板8、脚掌曲板A的下碳纤曲板7、橡胶垫片Ⅱ6自下而上顺序 排列;足跟曲板B、脚掌曲板A的下碳纤曲板7和上碳纤曲板8、连接件C自下而上顺序排列, 其
中橡胶垫片Ⅱ6位于下碳纤曲板7的后部下面,橡胶垫片Ⅱ6、脚掌曲板A中下碳纤曲板7 和上碳纤曲板8的后部、连接件C的主体10b底面经螺栓Ⅰ4和螺栓Ⅱ5固接;橡胶垫片Ⅰ3 位于足跟曲板B的前部下面,橡胶垫片Ⅰ3、足跟曲板B的前部、脚掌曲板A中下碳纤曲板7 和上碳纤曲板8的中部经子母对锁螺栓组Ⅰ1、子母对锁螺栓组Ⅱ2固接;连接件C中主体10b 底面与脚掌曲板A中上碳纤曲板8的后圆弧部分Ⅲ8a圆弧曲面尺寸相同。
[0005]所述脚掌曲板A由上碳纤曲板8和下碳纤曲板7组成,其中上碳纤曲板8由后圆弧部分
ꢀⅢ
8a、后圆弧部分Ⅳ8b、中过渡部分Ⅲ8c、中过渡部分Ⅳ8d和前平折板部分8e组成,其中 后圆弧部分Ⅲ8a、后圆弧部分Ⅳ8b、中过渡部分Ⅲ8c、中过渡部分Ⅳ8d和前平折板部分8e 自后至前顺序圆滑连接为一体;后圆弧部分Ⅲ8a上设有后孔Ⅲ8i和后孔Ⅳ8h,后圆弧部分
ꢀⅣ
8b上设有前孔Ⅲ8g和前孔Ⅳ8f;后圆弧部分Ⅲ8a和后圆弧部分Ⅳ8b均为曲率均匀的圆弧 曲面,其圆弧半径为65

70毫米,圆心角为70
°‑
80
°
;前平折板部分8e由折线控制,折线 由两段高度差为2mm的直线,通过圆弧平滑过渡连接而成;中过渡部分Ⅲ8c和中过渡部分
ꢀⅣ
8d的形状由圆弧过渡变化至平直,曲率由大变小;下碳纤曲板7由后圆弧部分Ⅰ7a、后圆 弧部分Ⅱ7b、中过渡部分Ⅰ7c、中过渡部分Ⅱ7d和前平板部分7e组成,后圆弧部分Ⅰ7a、 后圆弧部分Ⅱ7b、中过渡部分Ⅰ7c、中过渡部分Ⅱ7d和前平板部分7e自后至前顺序圆滑连 接为一体;后圆弧部分Ⅰ7a上设有后孔Ⅰ7i和后孔Ⅱ7h,后圆弧部分Ⅱ7b上设有前孔Ⅰ7g 和前孔Ⅱ7f;其中后圆弧部分Ⅰ7a和后圆弧部分Ⅱ7b为一段均匀曲率且大于后圆弧部分Ⅲ8a 和后圆弧部分Ⅳ8b曲率的圆弧曲面,其圆弧半径为35

40毫米,圆心角为55
°‑
65
°
;前平 板部分7e为一段平板,面积较前平折板部分8e小;中过渡部分Ⅰ7c和中过渡部分Ⅱ7d的形 状由圆弧过渡变化至平直,曲率由大变小;上碳纤曲板8位于下碳纤曲板7上方,上碳纤曲 板8底面与下碳纤曲板7顶面相紧贴,下碳纤曲板7的前平板部分7e嵌合于上碳纤曲板8的 前平折板部分8e;后孔Ⅰ7i、后孔Ⅱ7h、前孔Ⅰ7g、前孔Ⅱ7f分别顺序与后孔Ⅲ8i、后孔
ꢀⅣ
8h、前孔Ⅲ8g、前孔Ⅳ8f上下对应;所述上碳纤曲板8和下碳纤曲板7在前后方向上整体 均由脚掌纵向曲线D控制,脚掌纵向曲线D由脚掌纵向曲线Ⅰ段7j和脚掌纵向曲线Ⅱ段7k 组成,脚掌纵向曲线Ⅰ段7j为一段倾斜角为18
°‑
20
°
的直线段;脚掌纵向曲线Ⅱ段7k为 一段下凸的圆弧,其圆弧半径为230

240毫米,圆心角为20
°‑
22
°
;脚掌纵向曲线Ⅱ段7k 位于脚掌纵向曲线D前部,脚掌纵向曲线Ⅰ段7j和脚掌纵向曲线Ⅱ段7k之间平滑相切连接。
[0006]所述的足跟曲板B由顶圆弧部分9a、中缓接部分Ⅰ9b、中缓接部分Ⅱ9c和底平板部 分9d组成,顶圆弧部分9a、中缓接部分Ⅰ9b、中缓接部分Ⅱ9c和底平板部分9d自前至后顺 序圆滑连接为一体;顶圆弧部分9a是一段前后向为直线、左右向为圆弧的曲面,其圆弧半径 为30

35毫米,圆心角为40
°‑
50
°
,顶圆弧部分9a上设有通孔Ⅰ9e和通孔Ⅱ9f;底平板部 分9d为一段平直板,其宽度大于顶圆弧部分9a;中缓接部分Ⅰ9b和中缓接部分Ⅱ9c的形状 由圆弧平缓过渡变化至平直,曲率由大变小,宽度由小变大,呈扇形;顶圆弧部分9a向底平 板部分9d过渡时,其厚度从4mm变化至2.5mm;所述足跟曲板B在前后方向上整体由足跟纵 向曲线E控制,足跟纵向曲线E由足跟纵向曲线Ⅰ段9g、足跟纵向曲线Ⅱ段9h和足跟纵向 曲线Ⅲ段9i组成,足跟纵向曲线Ⅰ段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横弓假肢脚板,其特征在于:由脚掌曲板(A)、足跟曲板(B)、连接件(C)、子母对锁螺栓组Ⅰ(1)、子母对锁螺栓组Ⅱ(2)、橡胶垫片Ⅰ(3)、螺栓Ⅰ(4)、螺栓Ⅱ(5)和橡胶垫片Ⅱ(6)组成,所述脚掌曲板(A)由上碳纤曲板(8)和下碳纤曲板(7)组成,其中上碳纤曲板(8)由后圆弧部分Ⅲ(8a)、后圆弧部分Ⅳ(8b)、中过渡部分Ⅲ(8c)、中过渡部分Ⅳ(8d)和前平折板部分(8e)组成,其中后圆弧部分Ⅲ(8a)、后圆弧部分Ⅳ(8b)、中过渡部分Ⅲ(8c)、中过渡部分Ⅳ(8d)和前平折板部分(8e)自后至前顺序圆滑连接为一体;后圆弧部分Ⅲ(8a)上设有后孔Ⅲ(8i)和后孔Ⅳ(8h),后圆弧部分Ⅳ(8b)上设有前孔Ⅲ(8g)和前孔Ⅳ(8f);后圆弧部分Ⅲ(8a)和后圆弧部分Ⅳ(8b)均为曲率均匀的圆弧曲面,其圆弧半径为65

70毫米,圆心角为70
°‑
80
°
;前平折板部分(8e)由折线控制,折线由两段高度差为2mm的直线,通过圆弧平滑过渡连接而成;中过渡部分Ⅲ(8c)和中过渡部分Ⅳ(8d)的形状由圆弧过渡变化至平直,曲率由大变小;下碳纤曲板(7)由后圆弧部分Ⅰ(7a)、后圆弧部分Ⅱ(7b)、中过渡部分Ⅰ(7c)、中过渡部分Ⅱ(7d)和前平板部分(7e)组成,后圆弧部分Ⅰ(7a)、后圆弧部分Ⅱ(7b)、中过渡部分Ⅰ(7c)、中过渡部分Ⅱ(7d)和前平板部分(7e)自后至前顺序圆滑连接为一体;后圆弧部分Ⅰ(7a)上设有后孔Ⅰ(7i)和后孔Ⅱ(7h),后圆弧部分Ⅱ(7b)上设有前孔Ⅰ(7g)和前孔Ⅱ(7f);其中后圆弧部分Ⅰ(7a)和后圆弧部分Ⅱ(7b)为一段均匀曲率且大于后圆弧部分Ⅲ(8a)和后圆弧部分Ⅳ(8b)曲率的圆弧曲面,其圆弧半径为35

40毫米,圆心角为55
°‑
65
°
;前平板部分(7e)为一段平板,面积较前平折板部分(8e)小;中过渡部分Ⅰ(7c)和中过渡部分Ⅱ(7d)的形状由圆弧过渡变化至平直,曲率由大变小;上碳纤曲板(8)位于下碳纤曲板(7)上方,上碳纤曲板(8)底面与下碳纤曲板(7)顶面相紧贴,下碳纤曲板(7)的前平板部分(7e)嵌合于上碳纤曲板(8)的前平折板部分(8e);后孔Ⅰ(7i)、后孔Ⅱ(7h)、前孔Ⅰ(7g)、前孔Ⅱ(7f)分别顺序与后孔Ⅲ(8i)、后孔Ⅳ(8h)、前孔Ⅲ(8g)、前孔Ⅳ(8f)上下对应;所述上碳纤曲板(8)和下碳纤曲板(7)在前后方向上整体均由脚掌纵向曲线(D)控制,脚掌纵向曲线(D)由脚掌纵向曲线Ⅰ段(7j)和脚掌纵向曲线Ⅱ段(7k)组成,脚掌纵向曲线Ⅰ段(7j)为一段倾斜角为18
°‑
20
°
的直线段;脚掌纵向曲线Ⅱ段(7k)为一段下凸的圆弧,其圆弧半径为230

240毫米,圆心角为20
°‑
22
°
;脚掌纵向曲线Ⅱ段(7k)位于脚掌纵向曲线(D)前部,脚掌纵向曲线Ⅰ段(7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阳薛益峰任雷钱志辉卢雪薇梁威修豪华任露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