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3372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包括通过有线或/和无线网络连接的中央服务器端、作业端、用户端;所述中央服务器端用于对被测山体进行预应力分析计算、实时监控测量点、构建监测BIM模型,包括云计算模块、BIM处理模块、实时监控模块、资料整理模块、通信控制模块;所述作业端包括若干个与测量点对应设置的锚索张拉装置;所述用户端包括若干显示终端。并且提供了一种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实现锚索张拉监测的方法步骤。上述实现,通过云计算分析与计算、BIM监测建模以及实时监控等方式,将大数据分析、后方整理计算、集中管控全面引入锚索张拉工程,对锚索张拉监测进行科学计算、实时监测、分析统计和立体展示,解决了现有锚索张拉方式所存在的规范性不高、问题反映可能不及时、资料整理效率低以及专家现场指导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锚索张拉工艺的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智能化水平。智能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灌浆工程山体加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锚索张拉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一项基础处理工程,是山体加固的重要手段。锚索张拉是指采取预应力方法把锚索锚固在岩体内部的索状支架,用于加固边坡。锚索靠锚头通过岩体软弱结构面的孔锚入岩体内,把滑体与稳固岩层联在一起,从而改变边坡岩体的应力状态,提高边坡不稳定岩体的整体性和强度。
[0003]现有的锚索张拉工作模式是通过在各部位加装锚索张拉设备,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手动设置锚索张拉相关参数,具体工作原理:为了对山体进行加固,在山体中插入钢绞线,通过灌浆等方式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在山体外加装锚具、限位板、千斤顶,并在千斤顶一端固定一套位移计,位移计另一端固定在限位板上,位移计通过位移信号线与智能监控器相连,智能监控器通过信号线控制油泵,油泵具体油压参数在油压表上进行显示,油泵与千斤顶之间以液压管线相连,千斤顶与油泵之间加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信号线将预应力传给智能监控器。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有线或/和无线网络连接的中央服务器端、作业端、用户端;所述中央服务器端用于对被测山体进行预应力分析计算、实时监控测量点、构建监测BIM模型,包括云计算模块、BIM处理模块、实时监控模块、资料整理模块、通信控制模块;所述作业端包括若干个与测量点对应设置的锚索张拉装置;所述用户端包括若干显示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张拉装置包括预应力锚索自动张拉组件、控制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器线路连接预应力锚索自动张拉组件、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连接预应力锚索自动张拉组件的油泵和千斤顶的液压管回路之间,用于监测千斤顶产生的预应力大小;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在千斤顶的一端,用于监测在锚索张拉过程中千斤顶相对于测量点的位移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接收来自中央服务器端的控制指令或者实时将监测得到预应力和位移量数据传给中央服务器端;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通信控制模块之间采取加密的方式传输数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计算模块用于对被测山体进行大数据分析与计算,得到各测量点锚索张拉的理论参数值;所述BIM处理模块根据理论参数值进行BIM初始建模,将监测到的预应力、位移量、倾角、方位角、停顿点、加载速率、持荷时间数据自动填充到BIM初始模型中,形成被测山体的三维BIM模型;所述实时监控模块将监测到的数据以文字、图表和三维BIM模型的方式进行实时显示;所述资料整理模块将实时上传的锚索张拉报表数据进行实时存储汇总、分类统计、分析梳理,形成用户所需的资料或报表。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蒋小春刘金山曹学兴张天伟张金海李志关汉锋张勇智周少波王世涛倪磊夏广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