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明霞专利>正文

多锹翻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36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锹翻地机,其特征在于:机架的横梁两端固定有支臂,连接处装有支撑件,横梁一侧伸出有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锹翻地机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锹翻地机,属于农机装备领域,主要用于对播种前的土地进行翻地松土。

技术介绍

[0002]各种农作物播种之前,一般均需要翻地松土,以达到松动土壤之目的。在农业机械出现之前,尤其是对于最贫困的、无耕牛可用的农户来说,只能采用“人力+铁锹”的翻地模式。人利用铁锹翻地过程中,人力踩下铁锹后将土壤向后推送,从而将整个翻地深度内的土壤、即土壤表层的熟土层和土壤深处的生土层完全打乱、并混合,既达到了松动土壤之目的,又均衡了土壤内的肥力,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0003]多铧犁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并且效率非常高。但是,普通多铧犁翻地时,由于土壤在犁体曲面的引导下,基本上是把整个犁地深度内的土壤整体翻转过来,即把土壤表层肥力充足、营养丰富的熟土层翻到了最下面,而把最下面板结、坚硬的生土层翻到了最上面,因此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另外,利用普通多铧犁翻地时,将形成商垄和商沟,不利于农作物播种前的种床平整。随着近几年液压翻转犁的出现,解决了翻地时形成的商垄和商沟问题,但仍然无法解决整个犁地深度内的土壤整体翻转而造成的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问题。
[0004]综观农机装备行业现状,急需一种既能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效率高,又能均衡土壤肥力、不至于将整个犁地深度内的土壤整体翻转的多锹翻地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农机装备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不仅替代人工、效率高,而且翻地后土壤肥力均衡、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多锹翻地机。
[0006]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翻地机构和驱动装置,机架包括支架、驱动架和牵引架,其中支架包括支臂、横梁、凸耳Ⅰ、销轴Ⅰ和支撑件,呈直杆形状的2件支臂的一端分别对称固定在水平布置的横梁两端,2件支臂位于同一平面内,支臂远离横梁的端部朝着横梁中部倾斜、且朝着横梁的上方布置,横梁一侧沿着横梁径向伸出有n

件凸耳Ⅰ、且n

为6或8的倍数,各凸耳Ⅰ沿着横梁的长度方向排列,横梁的长度方向中心两侧的2件凸耳Ⅰ之间的距离为a,2件凸耳Ⅰ的编号为N
1凸
,与2件N
1凸
号凸耳Ⅰ相邻的、外侧的2件凸耳Ⅰ编号为N
2凸
,与2件N
2凸
号凸耳Ⅰ相邻的、外侧的2件凸耳Ⅰ编号为N
3凸
……
N
(n凸/2)
,除2件N
1凸
号凸耳Ⅰ之外,其余各相邻凸耳Ⅰ之间的距离均为b,且a>b,各凸耳Ⅰ上均设有轴线平行于横梁的销轴Ⅰ,各销轴Ⅰ的轴线同轴、且各销轴Ⅰ轴线和横梁所构成的平面与2件支臂和横梁所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π/2
±
π/6,2件支臂上各装有1件支撑件,机架通过2件支撑件115支撑于地面上,驱动架包括连架杆和驱动板,相互平行的2件连架杆之间固定有n

件驱动板、且n

=n

,各驱动板中部设有圆孔、且各圆孔的轴线同轴,位于连架杆的长度方向中心两侧的2件驱动板之间的距离为c、且c=a

b,2件驱动板的编号为N
1板
,与2件N
1板
号驱动板相邻的、外侧的2件驱动板编号为N
2板

与2件N
2板
号驱动板相邻的、外侧的2件驱动板编号为N
3板
……
N
(n板/2)
,除2件N
1板
号驱动板之外,其余各相邻驱动板之间的距离均为d,c<d、且d=b,驱动架通过连架杆两端的2件驱动板外侧面固定在支架的2件支臂111远离横梁的端部之间,且2件连架杆所在平面与2件支臂所在平面之间构成的锐角为β=π/6
±
π/12,牵引架包括人字架、牵引杆、凸耳Ⅱ和凸耳Ⅲ,呈“人”字形状的人字架远离“人”字形顶端的2条腿末端对称安装在驱动架靠近支架的连架杆两端,人字架位于驱动架的远离横梁一侧、且人字架顶端相对于驱动架靠近支架的连架杆位于远离支架一侧,人字架顶端朝着驱动架远离支架的连架杆方向伸出1件牵引杆,人字架顶端朝着远离支架的方向向上伸出2片凸耳Ⅱ,2片凸耳Ⅱ的板面均垂直于连架杆的长度方向、且相对于连架杆的长度方向中心对称布置,2片凸耳Ⅱ上均设有圆孔,2个圆孔轴线同轴、且圆孔轴线平行于连架杆的长度方向,人字架远离人字架顶端的2个末端与连架杆的连接处各设有2片凸耳Ⅲ,各连接处的2片凸耳Ⅲ的板面均垂直于连架杆的长度方向,各连接处的2片凸耳Ⅲ相对于各连接处对称布置、且伸出方向朝着远离横梁的一侧,4片凸耳Ⅲ上均设有圆孔,4个圆孔轴线同轴、且圆孔轴线平行于连架杆的长度方向;翻地机构包括曲轴、摇臂和翻地锹,曲轴包括曲柄、中心轴Ⅰ、中心轴Ⅱ、驱动轴Ⅰ和驱动轴Ⅱ,呈矩形平板形状的曲柄两端设有轴线垂直于板面的圆孔,曲柄的件数为n

、且n

=2(n


1),中心轴Ⅰ两端支撑在位于机架的驱动架的连架杆的长度方向中心两侧、编号为N
1板
号、距离为c的2件驱动板上,编号为N
1柄
的2件曲柄通过一端的圆孔固定在中心轴Ⅰ两端穿过N
1板
号驱动板后的端部,2件N
1柄
号曲柄的板面均垂直于中心轴Ⅰ轴线、且2件N
1柄
号曲柄各自的2个孔的连心线构成的钝角为θ

,当n

≤8时,θ

=2π/(n

/2),当8<n

≤16时,θ

=2π/(n

/4),当16<n

≤24时,θ

=2π/(n

/6),
……
,依此类推,驱动轴Ⅰ的件数为n

、且n

=n


2,编号为N
1驱
的2件驱动轴Ⅰ的一端端部分别固定在2件N
1柄
号曲柄另一端的圆孔内,编号为N
2柄
号的2件曲柄通过一端的圆孔分别固定在2件N
1驱
号驱动轴Ⅰ的另一端、即远离中心轴Ⅰ的外端端部,2件N
2柄
号曲柄分别与相邻的1件N
1柄
号曲柄位于同一平面内,中心轴Ⅱ的件数为n

、且n

=n

=n


2,编号为N
1中
的2件中心轴Ⅱ的一端端部分别固定在2件N
2柄
号曲柄另一端的圆孔内,2件N
1中
号中心轴Ⅱ的中部分别支撑在位于N
1板
号驱动板外侧的2件N
2板
号驱动板上,编号为N
3柄
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锹翻地机,包括机架(1)、翻地机构(2)和驱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机架(1)包括支架(11)、驱动架(12)和牵引架(13),其中支架(11)包括支臂(111)、横梁(112)、凸耳Ⅰ(113)、销轴Ⅰ(114)和支撑件(115),呈直杆形状的2件支臂(111)的一端分别对称固定在水平布置的横梁(112)两端,2件支臂(111)位于同一平面内,支臂(111)远离横梁(112)的端部朝着横梁(112)中部倾斜、且朝着横梁(112)的上方布置,横梁(112)一侧沿着横梁(112)径向伸出有n

件凸耳Ⅰ(113)、且n

为6或8的倍数,各凸耳Ⅰ(113)沿着横梁(112)的长度方向排列,横梁(112)的长度方向中心两侧的2件凸耳Ⅰ(113)之间的距离为a,2件凸耳Ⅰ(113)的编号为N
1凸
,与2件N
1凸
号凸耳Ⅰ(113)相邻的、外侧的2件凸耳Ⅰ(113)编号为N
2凸
,与2件N
2凸
号凸耳Ⅰ(113)相邻的、外侧的2件凸耳Ⅰ(113)编号为N
3凸
……
N
(n凸/2)
,除2件N
1凸
号凸耳Ⅰ(113)之外,其余各相邻凸耳Ⅰ(113)之间的距离均为b,且a>b,各凸耳Ⅰ(113)上均设有轴线平行于横梁(112)的销轴Ⅰ(114),各销轴Ⅰ(114)的轴线同轴、且各销轴Ⅰ(114)轴线和横梁(112)所构成的平面与2件支臂(111)和横梁(112)所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π/2
±
π/6,2件支臂(111)上各装有1件支撑件(115),机架(1)通过2件支撑件(115)支撑于地面上,驱动架(12)包括连架杆(121)和驱动板(122),相互平行的2件连架杆(121)之间固定有n

件驱动板(122)、且n

=n

,各驱动板(122)中部设有圆孔、且各圆孔的轴线同轴,位于连架杆(121)的长度方向中心两侧的2件驱动板(122)之间的距离为c、且c=a

b,2件驱动板(122)的编号为N
1板
,与2件N
1板
号驱动板(122)相邻的、外侧的2件驱动板(122)编号为N
2板
,与2件N
2板
号驱动板(122)相邻的、外侧的2件驱动板(122)编号为N
3板
……
N
(n板/2)
,除2件N
1板
号驱动板(122)之外,其余各相邻驱动板(122)之间的距离均为d,c<d、且d=b,驱动架(12)通过连架杆(121)两端的2件驱动板(122)外侧面固定在支架(11)的2件支臂(111)远离横梁(112)的端部之间,且2件连架杆(121)所在平面与2件支臂(111)所在平面之间构成的锐角为β=π/6
±
π/12,牵引架(13)包括人字架(131)、牵引杆(132)、凸耳Ⅱ(133)和凸耳Ⅲ(134),呈“人”字形状的人字架(131)远离“人”字形顶端的2条腿末端对称安装在驱动架(12)靠近支架(11)的连架杆(121)两端,人字架(131)位于驱动架(12)的远离横梁(112)一侧、且人字架(131)顶端相对于驱动架(12)靠近支架(11)的连架杆(121)位于远离支架(11)一侧,人字架(131)顶端朝着驱动架(12)远离支架(11)的连架杆(121)方向伸出1件牵引杆(132),人字架(131)顶端朝着远离支架(11)的方向向上伸出2片凸耳Ⅱ(133),2片凸耳Ⅱ(133)的板面均垂直于连架杆(121)的长度方向、且相对于连架杆(121)的长度方向中心对称布置,2片凸耳Ⅱ(133)上均设有圆孔,2个圆孔轴线同轴、且圆孔轴线平行于连架杆(121)的长度方向,人字架(131)远离人字架(131)顶端的2个末端与连架杆(121)的连接处各设有2片凸耳Ⅲ(134),各连接处的2片凸耳Ⅲ(134)的板面均垂直于连架杆(121)的长度方向,各连接处的2片凸耳Ⅲ(134)相对于各连接处对称布置、且伸出方向朝着远离横梁(112)的一侧,4片凸耳Ⅲ(134)上均设有圆孔,4个圆孔轴线同轴、且圆孔轴线平行于连架杆(121)的长度方向;翻地机构(2)包括曲轴(21)、摇臂(22)和翻地锹(23),曲轴(21)包括曲柄(211)、中心轴Ⅰ(212)、中心轴Ⅱ(213)、驱动轴Ⅰ(214)和驱动轴Ⅱ(215),呈矩形平板形状的曲柄(211)两端设有轴线垂直于板面的圆孔,曲柄(211)的件数为n

、且n

=2(n


1),中心轴Ⅰ(212)两端支撑在位于机架(1)的驱动架(12)的连架杆(121)的长度方向中心两侧、编号为N
1板
号、距离为c的2件驱动板(122)上,编号为N
1柄
的2件曲柄(211)通过一端的圆孔固定在中心轴Ⅰ(212)两端穿过N
1板
号驱动板(122)后的端部,2件N
1柄
号曲柄(211)的板面均垂直于中心轴Ⅰ(212)轴线、且2件N
1柄
号曲柄(211)各自的
2个孔的连心线构成的钝角为θ

,当n

≤8时,θ

=2π/(n

/2),当8<n

≤16时,θ

=2π/(n

/4),当16<n

≤24时,θ

=2π/(n

/6),
……
,依此类推,驱动轴Ⅰ(214)的件数为n

、且n

=n


2,编号为N
1驱
的2件驱动轴Ⅰ(214)的一端端部分别固定在2件N
1柄
号曲柄(211)另一端的圆孔内,编号为N
2柄
号的2件曲柄(211)通过一端的圆孔分别固定在2件N
1驱
号驱动轴Ⅰ(214)的另一端、即远离中心轴Ⅰ(212)的外端端部,2件N
2柄
号曲柄(211)分别与相邻的1件N
1柄
号曲柄(211)位于同一平面内,中心轴Ⅱ(213)的件数为n

、且n

=n

=n


2,编号为N
1中
的2件中心轴Ⅱ(213)的一端端部分别固定在2件N
2柄
号曲柄(211)另一端的圆孔内,2件N
1中
号中心轴Ⅱ(213)的中部分别支撑在位于N
1板
号驱动板(122)外侧的2件N
2板
号驱动板(122)上,编号为N
3柄
的2件曲柄(211)通过一端的圆孔分别固定在2件N
1中
号中心轴Ⅱ(213)穿过N
2板
号驱动板(122)后的另一端、即远离中心轴Ⅰ(212)的外端端部,2件N
3柄
号曲柄(211)分别与相邻的1件N
2柄
号曲柄(211)各自的2个孔的连心线构成的钝角分别为θ



θ

,即2件N
3柄
号曲柄(211)相对于各自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石明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