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式双层养殖网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308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笼式双层养殖网箱,其解决现有养殖鱼网箱存在容易扭拧变形及海洋生物易附着网衣的问题。其包括若干竖向间隔设置的内环形浮管,外环形浮管分别经管接件对应连接在内环形浮管外侧,在管接件之间设有竖向连接件;内网衣固定在内环形浮管内侧,外网衣固定在外环形浮管外侧;内网底连接在内网衣的底部上,外网底连接在内网衣与外网衣的底部之间;在内、外环形浮管之间设有与通气管相连通的连通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稳定,遇风浪不易变形,能够自由控制网箱在水体中浮沉;在内网衣与外网衣围成第二养殖腔内饲养啃食附着物的鱼类,可避免附着物附着网衣,加快网箱内水体交换。加快网箱内水体交换。加快网箱内水体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笼式双层养殖网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的养殖工具,尤其是一种笼式双层养殖网箱。

技术介绍

[0002]网箱养鱼因其具有养殖密度高、投料精确等优点,成为现代渔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养殖方式。在2018年12月21日公开的CN109042425A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就公开了“一种防风的海上养殖鱼网箱”,其“包括框架一、框架二,所述框架一和所述框架二之间设置有网衣,所述网衣通过固定绳索设置在所述框架一和所述框架二上”、“所述框架一和所述框架二上设置有锚固件,所述框架一包括水平设置的浮管框架层”。上述结构采用浮管框架和浮板给框架一和框架二提供浮力,并通过锚固件进行位置固定,旨在“保证整个海洋生态养殖网箱系统在海中的稳定设置”,使网箱不会因为风浪改变位置,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一是,框架一和框架二之间通过网衣柔性连接,在浪涌作用下,框架二会带动网衣产生扭拧而挤压网箱内部空间,易绞杀养殖鱼类;二是,海水中的藤壶、藻类等海洋生物极易附着在网衣上,其影响网箱浮力,且不利于网箱内部水体交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养殖鱼网箱存在容易扭拧变形及海洋生物易附着网衣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稳定、箱内环境适宜的笼式双层养殖网箱。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笼式双层养殖网箱,其包括若干内环形浮管、一内网衣和一内网底,所述的内环形浮管水平间隔设置,所述的内网衣经固定件固定连接在内环形浮管的内侧,所述的内网底连接在内网衣的底部上,其与内网衣围成第一养殖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外环形浮管、一外网衣、一外网底和若干管接件,所述的外环形浮管对应内环形浮管间隔设置在内环形浮管的外侧,所述的管接件均匀连接在内环形浮管与外环形浮管之间且该管接件竖向对应,所述的外网衣经固定件固定连接在外环形浮管的外侧,所述的外网底连接在内网衣的底部与外网衣的底部之间,所述的外网底与内网衣、外网衣围成第二养殖腔;在竖向对应的管接件之间分别设有竖向连接件;在所述的内环形浮管、外环形浮管之间设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与一通气管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的通气管的输入端为自由端;在处于底端的管接件靠近外环形浮管的一侧设有锚固件。
[0005]所述的管接件分别包括两对合联接的第一抱箍,所述的第一抱箍分别包括一第一抱箍体,在所述的第一抱箍体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一半圆形凹环,在所述的半圆形凹环的内侧分别设有卡槽;在所述的第一抱箍体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接合面,在同端的接合面上分别同中心线设有圆弧状的第一抱槽,且在同端的接合面上分别经紧固件可拆连接一压接板,在所述的压接板上分别与第一抱槽同中心线设有一圆弧状的第二抱槽,所述的第一抱
槽、第二抱槽的中心线与半圆形凹环的中心线空间垂直;所述的竖向连接件为竖向连接管,对合联接后的两第一抱箍经其上的半圆形凹环环抱固定竖向连接管;所述的第一抱箍体两端上的第一抱槽与压接板上的第二抱槽配合对应环抱固定内环形浮管、外环形浮管。
[0006]所述的第一抱箍体两端的接合面分别对称设有一定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为30
°
~75
°

[0007]所述的管接件分别包括两对合联接的第二抱箍,所述的第二抱箍分别包括一第二抱箍体和两开设在第二抱箍体两端的半圆状抱槽,在所述的第二抱箍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环;所述的竖向连接件为柔性连接索,所述的柔性连接索分别经连接环将相邻的第二抱箍相连接;对合联接后的两第二抱箍分别经第二抱箍体两端的半圆状抱槽对应环抱内环形浮管、外环形浮管。
[0008]在所述的内网衣的顶部可拆连接有内网盖,该内网盖封盖第一养殖腔;在所述的外网衣与内网衣的顶部之间可拆连接有外网盖,该外网盖封盖第二养殖腔。
[0009]在处于顶端的内环形浮管和外环形浮管的顶部设有环形平台,在该环形平台的内侧设有围栏。
[0010]本专利技术的内环形浮管水平间隔设置,外环形浮管对应设置在内环形浮管的外侧,内环形浮管与外环形浮管之间经若干管接件连接,在竖向对应的管接件之间设有竖向连接件;内网衣固定连接在内环形浮管内侧,外网衣固定连接在外环形浮管外侧;本专利技术的网衣由环形浮管支撑,其结构稳定,遇风浪不易变形;在内环形浮管、外环形浮管之间设有连通管,连通管与通气管的输出端相连通,通过通气管的输入端向连通管及内环形浮管、外环形浮管内注入空气或水,且与设有的锚固件配合,控制养殖网箱在养殖水体中浮沉升降,其设计合理;在外网底与内网衣、外网衣围成第二养殖腔内养殖啃食藤壶、大型藻类等附着物的鱼类,可避免附着物附着网衣,增加网箱内部水体交换,有效改善网箱内部环境。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接件的主体部分结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管接件的压接板装配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管接件的结构主视图;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12]图中标记:1.内环形浮管,2.内网衣,3.内网底,4.固定件,5.第一养殖腔,6.外环形浮管,7.外网衣,8.外网底,9.管接件,10.第二养殖腔,11.第一抱箍,12.第一抱箍体,13.半圆形凹环,14.卡槽,15.接合面,16.第一抱槽,17.紧固件,18.压接板,19.第二抱槽,20.连接螺钉,21.螺纹孔,倾斜角度α,22.竖向连接件,23.连通管,24.通气管,25.输入端,26.浮球,27.锚固件,28.内网盖,29.环形平台,30.围栏,31.第二抱箍,32.连接环,33.第二抱箍体,34.半圆状抱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笼式双层养殖网箱,其包括若干内环形浮管1、一内网衣2和一内网底3。其中,内环形浮管1水平间隔设置,内网衣2经固定件4固定连接在内环形浮管1的内侧,内网底3连接在内网衣2的底部上,其与内网衣2围成第一养殖腔5。
[0015]需要说明的是,内环形浮管1的数量与网箱容积、整体强度要求有关,其应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
[0016]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若干外环形浮管6、一外网衣7、一外网底8和若干管接件9。如图1所示,外环形浮管6对应内环形浮管1间隔设置在内环形浮管1的外侧,其与内环形浮管1同心设置,管接件9均匀连接在内环形浮管1与外环形浮管6之间且该管接件9竖向对应,外网衣7经固定件4固定连接在外环形浮管6的外侧,外网底8连接在内网衣2的底部与外网衣7的底部之间,外网底8与内网衣2、外网衣7围成第二养殖腔10。在第二养殖腔10中饲养以藤壶、大型藻类等网衣附着物为食的鱼类,可避免附着物附着内网衣2、外网衣7,改善第一养殖腔5、第二养殖腔10内部环境。
[0017]需要说明的是,内网衣2及外网衣7固定所使用的固定件4可以是固定绳索或塑性扎带,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优先选用捆扎方便的塑性扎带。
[0018]如图2所示,管接件9分别包括两对合联接的第一抱箍11,该第一抱箍11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笼式双层养殖网箱,其包括若干内环形浮管、一内网衣和一内网底,所述的内环形浮管水平间隔设置,所述的内网衣经固定件固定连接在内环形浮管的内侧,所述的内网底连接在内网衣的底部上,其与内网衣围成第一养殖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外环形浮管、一外网衣、一外网底和若干管接件,所述的外环形浮管对应内环形浮管间隔设置在内环形浮管的外侧,所述的管接件均匀连接在内环形浮管与外环形浮管之间且该管接件竖向对应,所述的外网衣经固定件固定连接在外环形浮管的外侧,所述的外网底连接在内网衣的底部与外网衣的底部之间,所述的外网底与内网衣、外网衣围成第二养殖腔;在竖向对应的管接件之间分别设有竖向连接件;在所述的内环形浮管、外环形浮管之间设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与一通气管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的通气管的输入端为自由端;在处于底端的管接件靠近外环形浮管的一侧设有锚固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笼式双层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接件分别包括两对合联接的第一抱箍,所述的第一抱箍分别包括一第一抱箍体,在所述的第一抱箍体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一半圆形凹环,在所述的半圆形凹环的内侧分别设有卡槽;在所述的第一抱箍体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接合面,在同端的接合面上分别同中心线设有圆弧状的第一抱槽,且在同端的接合面上分别经紧固件可拆连接一压接板,在所述的压接板上分别与第一抱槽同中心线设有一圆弧状的第二抱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爱华陈世学申海增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泰裕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