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搅拌式混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73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流搅拌式混合头,包括安装架,在安装架上固定有喷头,喷头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中间管以及芯棒,外管和中间管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环形通道,中间管和芯棒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二环形通道,在喷头上设有分别向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内注入待混合的A料和B料的注料接头,在喷头远离注料接头一端同轴设有能够以中轴进行旋转的混料管,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出料口设有朝向混料管内壁的倾角使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出料口能够分别将A料和B料呈伞状倾斜喷射到混料管内壁;采用以上所述旋流搅拌式混合头,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无需系统过高压力,对发泡机系统的要求降低。对发泡机系统的要求降低。对发泡机系统的要求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搅拌式混合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两种液态物料混合浇注装置,尤其是聚氨酯PU发泡混合头。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发泡混合头常用高压雾化对喷方式的高压混合头和机械搅拌方式的低压混合头。高压雾化对喷混合头用于高压发泡机,对两种物料的输送压力要求稳定且压力值较高(一般大于7Mpa),因此对输送计量泵及系统控制要求更高。由于在高压力下完成对喷及开关动作,对开关阀和喷嘴的材质、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使用寿命得到限制。若对喷压力不平衡,会发生串料堵塞喷嘴;低压混合头用于低压发泡机,由于采用在混合室里安装机械搅拌器的方式,驱动及传动搅拌机构体积和重量较大,且每次浇注完需要对混合室用压缩气吹扫再用溶剂冲洗。两种混合头的重量都较重(大于30KG)。若需要混入第三种物料,这两种混合头都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即不需要过高压力且结构简单的旋流搅拌式混合头,该混合头既能用于高压发泡机又能用于低压发泡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4]一种旋流搅拌式混合头,包括安装架,在所述的安装架上固定有喷头,所述的喷头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中间管以及芯棒,所述的外管和中间管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环形通道,所述的中间管和芯棒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二环形通道,在所述的喷头上设有分别向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内注入待混合的A料和B料的注料接头,在所述的喷头远离注料接头一端同轴设有能够以中轴进行旋转的混料管,所述的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出料口设有朝向混料管内壁的倾角使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出料口能够分别将A料和B料呈伞状倾斜喷射到混料管内壁。
[0005]进一步,在所述的喷头上固定有安装座,在所述的安装座内设有支撑混料管的轴承。
[0006]进一步,在所述的安装架上连接有安装座,在所述的安装座内设有支撑混料管的轴承,所述的安装座套设在喷头上。
[0007]进一步,在所述的安装架上设有驱动安装座沿喷头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当所述的安装座移动时喷头能够伸入混料管内将余留在混料管内壁上的材料刮除并推出混料管外,在所述的喷头靠近混料管一端的外周设有密封圈。
[0008]进一步,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或丝杠。
[0009]进一步,所述的混料管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0010]进一步,所述的混料管上装有叶片,所述的混料管通过高压气流驱动叶片转动。
[0011]进一步,所述的注料接头呈漏斗状且内部设有将注料接头隔成两个腔室的隔板,在所述的注料接头上分别设有将A料和B料分别注入两个腔室内的电磁阀,在所述的喷头与注料接头连接一对进料口分别将第一环形通道和第二环形通道与注入有A料和B料的两个
腔室相通。
[0012]进一步,在所述的混料管与喷头出料口对齐处设有供气流进入混料管内的倒角,所述的芯棒为管状且能通过芯棒向混料管内送入C料。
[0013]采用以上所述旋流搅拌式混合头,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无需系统过高压力,对发泡机系统的要求大幅降低,有降低设备采购成本、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E处放大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时混料管内物料喷射状态示意图;
[0017]图4为注料接头A

A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的混合头,包括有安装架1,在安装架1上设置有喷头2,喷头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有同轴设置的外管2

1、中间管2

2以及芯棒2

3,其中外管2

1和中间管2

2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环形通道2

4,中间管2

2和芯棒2

3间隙配合形成第二环形通道2

5,在喷头2上连接有注料接头3,注料接头3能够向喷头2内的第一环形通道2

4和第二环形通道2

5内注入待混合的两种材料(这里为方便区分简称为A料和B料,以PU发泡材料为例A料和B料分别为聚醚多元醇和异氢酸酯,并且A料和B料并不限定其所述通道位置,两者可以互换通道,只要将两者在通过第一环形通道2

4和第二环形通道2

5内分开流动即可),在喷头2远离注料接头3一端同轴设置有混料管4,混料管4能够以中轴旋转,如图2所示在第一环形通道2

4和第二环形通道2

5出料口位于混料管4一端的出口处设有倾角,即使从第一环形通道2

4和第二环形通道2

5内喷出的材料能够倾斜喷射到混料管4内壁上,由于第一环形通道2

4和第二环形通道2

5出料口为环状,经出料口出来的A料和B料呈伞状喷射到混料管4内壁一周,如图2所示喷射后的A料和B料经过在混料管4内壁相互碰撞溅射实现初次混合,初次混合的料向混合管4中心方向反流,如图3所示伴随混料管4的旋转使混合料在混料管内形成旋流,其混合更加均匀。
[0019]为方便安装混料管4,在喷头2上固定安装座5,该安装座5相当于轴承座,在安装座5内设置支撑混料管4的轴承6,具体的混料管4外圈安装卡簧挡圈卡在轴承6下端防止混料管4转动过程中上下窜动。
[0020]当然为了安装牢靠稳固,如图1中所示在安装架1连接安装座5,不同于上面安装座5的安装方式,是直接将安装座5连接到安装架1上,而不是将安装座5安装到喷头2上,同样在安装座5内设置轴承6用于支撑混料管4,使混料管4能够在安装座5内旋转。在这种安装方式下为进一步达到清理混料管4的功能,安装架1与安装座5通过驱动装置7连接,图1中给出的是液压缸驱动,也可以将其设置成电机丝杠进行驱动,通过驱动装置7时安装座5能够沿喷头2轴向移动,由于混料管4在安装座5内仅能够旋转而轴向无法活动,因此安装座5通过驱动装置7轴向移动时混料管4也能够实现轴向移动,从而使喷头2能够伸入混料管4内部,当混料工作完成时混料管4内壁依然残留有未排出的发泡材料,如果不及时清理则会在混料管4内发泡,从而堵塞混料管,影响下次混料工作,因此喷头2完成喷射后通过驱动装置7
驱动混料管4移动使喷头2插入混料管4内,通过喷头2端部活塞式推送将混料管4内壁上残留的物料推出混料管4,以达到清理混料管4的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功能,在喷头2靠近混料管4一端的外周设有密封圈2

6,在刮除混料管4内壁残留物料时,密封圈2

6能够与混料管4内壁紧密接触,通过密封圈2

6对混料管4内壁有更好的清理效果。
[0021]在上述结构中指出混料管4是能够实现旋转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是通过高压气流实现混料管4旋转,即在混料管4外壁上设置叶片8,通过高压气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搅拌式混合头,包括安装架(1),在所述的安装架(1)上固定有喷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2

1)、中间管(2

2)以及芯棒(2

3),所述的外管(2

1)和中间管(2

2)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一环形通道(2

4),所述的中间管(2

2)和芯棒(2

3)之间间隙配合形成第二环形通道(2

5),在所述的喷头(2)上设有分别向第一环形通道(2

4)和第二环形通道(2

5)内注入待混合的A料和B料的注料接头(3),在所述的喷头(2)远离注料接头(3)一端同轴设有能够以中轴进行旋转的混料管(4),所述的第一环形通道(2

4)和第二环形通道(2

5)出料口设有朝向混料管(4)内壁的倾角使第一环形通道(2

4)和第二环形通道(2

5)出料口能够分别将A料和B料呈伞状倾斜喷射到混料管(4)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搅拌式混合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喷头(2)上固定有安装座(5),在所述的安装座(5)内设有支撑混料管(4)的轴承(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搅拌式混合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安装架(1)上连接有安装座(5),在所述的安装座(5)内设有支撑混料管(4)的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智源拓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