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235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包括基板与构件面板,构件面板包括装饰面与粘接面,粘接面的边缘为矩形形状的第一粘接层,粘接面上位于第一粘接层以内的区域具有分布式的第二粘接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微膨胀的环氧树脂进行分布式涂覆,避免第二粘接层与基材的表面能的影响,不会产生干燥时涂覆端向内侧变窄、或涂覆端部鼓起的现象,尤其边缘部高缘,导致有粘接层的端部的尺寸稳定性差的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材构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粘接方法通常是先将两块板材的位置摆放准确,然后再在相邻板材之间的缝隙中注入胶粘剂,待胶粘剂完全干燥后,再重新摆放另一块板材至合适的位置并注入胶粘剂,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所有板材拼接完成。
[0003]环氧树脂粘接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绝缘性、粘接性,因此被用于结构粘接、部件粘接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是环氧树脂有由于干燥时的加热而导致粘性极端降低的倾向,且剥离强度不高,传统的绿色构件板材粘合方法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包括基板与构件面板,构件面板包括装饰面与粘接面,粘接面的边缘为矩形形状的第一粘接层,粘接面上位于第一粘接层以内的区域具有分布式的第二粘接层。
[0007]S1、对基板的粘接区域进行粗打磨处理,使得基板的粘接区域上具有磨痕;S2、将经打磨的基板泡入自来水中,并捞起,对基板与构件面板的粘接面进行水洗,对基板的粘接区域与构件面板的粘接面进行热风干燥;S3、将基板放置在水平的支撑平面上,再将基板的粘接区域的外边缘上涂覆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为硅酮胶粘接层,在基板的粘接区域上涂覆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在基板上为分布式涂覆;S4、将构件面板完全覆在基板上,使得基板与构件面板之间互相挤压,待胶粘剂完全干燥后,构件拼接完成。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与第二粘接层的厚度相同。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第二粘接层的分布式为矩阵式分布,厚度控制在0.2-0.3MM。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第二粘接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40-50份;酚醛树脂20-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1份;2-苯基-4,5-二羟基甲基咪唑0.5-0.8份;橡胶乳液0.5-0.7份。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步骤S1中,打磨厚度控制在0.2-0.5MM。
[00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微膨胀的环氧树脂进行分布式涂覆,避免第二粘接层与基材的表面能的影响,不会产生干燥时涂覆端向内侧变窄、或涂覆端部鼓起的现象,尤其边缘部高缘,导致有粘接层的端部的尺寸稳定性差的问题。
[0013]2、本专利技术中,打磨厚度控制在0.2-0.5MM,且为粗打磨,使得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与基板之间的粘接效果更好,第一粘接层为硅酮密封胶,其粘接力强,拉伸强度大,同时又具有耐候性、抗振性,和防潮、抗臭气和适应冷热变化大的特点,作为粘接面边缘使用,隔绝第二粘接层与外部环境,有效的保护第二粘接层。
[0014]3、本专利技术中,具有热固性树脂、固化剂、固化催化剂以及渗透剂的热固化性的第二粘接层,膨胀性与热固性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咪唑系化合物组合使用,则能够缩短固化时间且提高耐热性。酚醛树脂作为固化剂,耐热性、电气特性等的设计变得容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通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配合使用,有利于胶粘剂更好地黏附在基板表面,使得胶粘剂与基板的交界面的粘接强度增强,从而有利于增强基板与构件面板的粘接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基材]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基材是用于支撑构件面板的构件,基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耐热绝缘性基材,优选于石板。
[0017][第一粘接层]硅酮密封胶是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原料,辅以交联剂、填料、增塑剂、偶联剂、催化剂在真空状态下混合而成的膏状物,在室温下通过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固化形成弹性硅橡胶。
[0018][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40-50份;酚醛树脂20-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1份;2-苯基-4 ,5-二羟基甲基咪唑0.5-0.8份;橡胶乳液0.3-0.5份。
[0019]第二粘接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含有热固性树脂、固化剂、固化催化剂以及渗透剂的热固化性的粘接层,更优选为膨胀性粘接层,特别优选为包含环氧树脂作为热固性树脂的发泡性环氧粘接层。
[0020]作为第二粘接层中使用的固化剂,使用环氧树脂的情况下,优选酚醛树脂。如果使用酚醛树脂作为固化剂、并且与后述的作为固化催化剂的咪唑系化合物组合使用,则能够缩短固化时间且提高耐热性。另外,通过使用酚醛树脂作为固化剂,耐热性、电气特性等的设计变得容易。
[0021]作为第二粘接层中使用的固化催化剂,优选咪唑系化合物。如果使用咪唑系化合物作为固化催化剂、并且与作为固化剂的酚醛树脂组合使用,则能够缩短固化时间且能够提高耐热性,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2-苯基-4 ,5-二羟基甲基咪唑。
[0022]作为第二粘接层中的渗透剂使用,优选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通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配合使用,有利于胶粘剂更好地黏附在基板表面,使得胶粘剂与基板的交界面的粘接强度增强,从而有利于增强基板之间的粘接强度,同时,使得胶粘剂在推动板材以挤压基板时更容易渗透至基板内,从而有利于基板表面的凹凸不平的孔隙更容易被胶粘剂填充,使得胶粘剂与基板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有利于增强基板的粘接强度。
[0023]实施例1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基板的粘接区域进行粗打磨处理,使得基板的粘接区域上具有磨痕;S2、将经打磨的基板泡入自来水中,并捞起,对基板与构件面板的粘接面进行水洗,对基板的粘接区域与构件面板的粘接面进行热风干燥;S3、将基板放置在水平的支撑平面上,再将基板的粘接区域的外边缘上涂覆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为硅酮胶粘接层,在基板的粘接区域上涂覆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在基板上为分布式涂覆;S4、将构件面板完全覆在基板上,使得基板与构件面板之间互相挤压,待胶粘剂完全干燥后,构件拼接完成。
[0024]其中,第一粘接层为普通硅酮密封胶,第二粘接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40份;酚醛树脂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份;2-苯基-4,5-二羟基甲基咪唑0.6份;橡胶乳液0.5份。
[0025]制备方法如下:在100L搅拌釜中,常温条件下,加入环氧树脂40kg、酚醛树脂25kg,以50r/min的转速搅拌,边搅拌边脂肪醇聚乙烯醚1kg、2-苯基-4,5-二羟基甲基咪唑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候性绿色构件分布式粘合方法,包括基板与构件面板,其特征在于,构件面板包括装饰面与粘接面,粘接面的边缘为矩形形状的第一粘接层,粘接面上位于第一粘接层以内的区域具有分布式的第二粘接层;S1、对基板的粘接区域进行粗打磨处理,使得基板的粘接区域上具有磨痕;S2、将经打磨的基板泡入自来水中,并捞起,对基板与构件面板的粘接面进行水洗,对基板的粘接区域与构件面板的粘接面进行热风干燥;S3、将基板放置在水平的支撑平面上,再将基板的粘接区域的外边缘上涂覆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为硅酮胶粘接层,在基板的粘接区域上涂覆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在基板上为分布式涂覆;S4、将构件面板完全覆在基板上,使得基板与构件面板之间互相挤压,待胶粘剂完全干燥后,构件拼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成黄兵喜朱泽礼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蓝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