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78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包括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管,所述炒锅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炒锅本体的低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板,所述电机板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轴上设有换向机构,所述固定筒的两侧侧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收缩端贯穿固定筒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蜗杆蜗轮等装置之间的配合完成对茶叶的自动翻炒以及炒青步骤,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避免人工炒茶对人们的手的烫伤,结构之间配合巧妙,实用性强。性强。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

技术介绍

[0002]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

200℃,投叶量0.25

0.5 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

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 130

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但是目前只能采用人工进行炒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人工用手进行炒茶容易导致人的手烫伤,十分的危险。
[000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炒茶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人的手烫伤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包括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管,所述炒锅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炒锅本体的低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板,所述电机板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轴上设有换向机构,所述固定筒的两侧侧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收缩端贯穿固定筒的侧壁,位于固定筒外的所述伸缩杆的收缩端固定连接有蜗轮,位于固定筒内的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轴贯穿炒锅本体的内壁,位于炒锅本体内的第二电机的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绞龙,所述固定筒的内壁设有与绞龙相匹配的传送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的动力轴上固定连接的齿轮换向器,所述齿轮换向器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分别贯穿两个支脚的内壁,两个所述支脚的侧壁均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换向箱,所述转杆贯穿换向箱内壁,位于换向
箱内转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换向箱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换向箱的内壁,位于换向箱内的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动杆远离换向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相匹配的蜗杆。
[0008]优选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和固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送筒,所述传送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锥形挡板,所述传送筒的侧壁和弧形板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揉搓块。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揉搓块分别均匀的分布再传送筒和弧形板的侧壁,多个所述揉搓块的侧壁包裹有洁净膜。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具体为三相异步电机。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具体型号为 775号电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利用第一电机的动力轴转动带动炒锅本体下端的茶叶通过绞龙转动带动到固定筒的上端,使得茶叶得到充分的翻炒,当翻炒到一定程度后,通过第二电机的动力轴转动通过换向机构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伸缩杆转动,伸缩杆转动带动弧形板转动,同时利用伸缩杆的自动伸缩使得弧形板侧壁的揉搓块和传送筒侧壁的揉搓块相互旋转揉搓,对茶叶进行炒青处理,采用简单的机械之间的相互配合完成炒茶的自动化,不仅节省炒茶时间,降低炒茶的人力,同时防止人工炒茶对人们手的伤害,结构配合巧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炒锅本体、2加热管、3固定筒、4支脚、5电机板、6 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伸缩杆、9蜗轮、10弧形板、11转轴、12 绞龙、13齿轮换向器、14转杆、15换向箱、16第一锥齿轮、17转动杆、18第二锥齿轮、19蜗杆、20连接杆、21传送筒、22锥形挡板、23揉搓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

2,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包括炒锅本体1,炒锅本体 1设有空腔,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管2,炒锅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3,炒锅本体1的低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脚 4,两个支脚4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板5,电机板5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第一电机6的动力轴上设有换向机构,固定筒3的两侧侧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伸缩杆8,伸缩杆8的收缩端贯穿固定筒3的侧壁,位于固定筒3外的伸缩杆8的收缩端固定连接有蜗轮9,位于固定筒3内的伸缩杆8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0,第二电机7的动力轴贯穿炒锅本体1的内壁,位于炒锅本体1内的第二电机7的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上固定连接有绞龙12,固定筒3的内壁设有与绞龙12相匹配的传送机构;
[0019]换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的动力轴上固定连接的齿轮换向器13,齿轮换向器13的
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转杆14,两个转杆14 分别贯穿两个支脚4的内壁,两个支脚4的侧壁均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换向箱15,转杆14贯穿换向箱15内壁,位于换向箱15内转杆 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6,换向箱15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 17,转动杆17贯穿换向箱15的内壁,位于换向箱15内的转动杆17 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6相匹配的第二锥齿轮18,转动杆17 远离换向箱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蜗轮9相匹配的蜗杆19;
[0020]传送机构包括和固定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多个连接杆20,多个连接杆20远离固定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送筒21,传送筒21 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锥形挡板22,传送筒21的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包括炒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本体(1)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管(2),所述炒锅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3),所述炒锅本体(1)的低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脚(4),两个所述支脚(4)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板(5),所述电机板(5)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6)的动力轴上设有换向机构,所述固定筒(3)的两侧侧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收缩端贯穿固定筒(3)的侧壁,位于固定筒(3)外的所述伸缩杆(8)的收缩端固定连接有蜗轮(9),位于固定筒(3)内的所述伸缩杆(8)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0),所述第二电机(7)的动力轴贯穿炒锅本体(1)的内壁,位于炒锅本体(1)内的第二电机(7)的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上固定连接有绞龙(12),所述固定筒(3)的内壁设有与绞龙(12)相匹配的传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的动力轴上固定连接的齿轮换向器(13),所述齿轮换向器(13)的两个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转杆(14),两个所述转杆(14)分别贯穿两个支脚(4)的内壁,两个所述支脚(4)的侧壁均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换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长安罗楚林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竹林翠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