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臣才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32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前轮挡板。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包括前轮挡板本体,前轮挡板本体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呈弯曲状的第三板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设计通过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的两侧设置向下延伸的翻边,较好的遮盖了摇马车的前轮,避免了车轮滚动时对儿童脚部造成擦伤;同时,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上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前轮挡板的结构强度,减少了前轮挡板断裂对儿童的脚部造成划伤的状况发生,增加了前轮挡板的安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前轮挡板。

技术介绍

[0002]摇马车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玩具,摇马车的前轮处设有充当脚踏的前轮挡板,然而现有的前轮挡板与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一体成型,无法对前轮进行较好的覆盖及遮挡,以致于当前轮滚动时,易对儿童的脚部造成擦伤;同时,前轮挡板的强度不高,前轮挡板易断裂,易对儿童的脚部造成划伤。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包括前轮挡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挡板本体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呈弯曲状的第三板状体,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两侧;
[0007]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中部设有一用于穿过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的安装孔;
[0008]所述第一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一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
[0009]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相连,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二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上方;
[0010]所述第三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三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三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三板状体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
[0011]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相连,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四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四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上方。
[0012]所述第一板状体、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采用一体化结构。
[0013]所述安装孔处设有用于安装到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处的轴承。
[0014]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用于穿过前轮转轴的第一通孔;
[0015]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用于穿过前轮转轴的第二通孔。
[0016]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所述第三加强筋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
[0017]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部设有呈弯曲状的第一加强板、呈弯曲状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两侧。
[0018]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三个第五加强筋,至少三个所述第五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方,所述第五加强筋的一侧部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相连,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
[0019]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三个第六加强筋,至少三个所述第六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方,所述第六加强筋的一侧部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相连,所述第六加强筋的另一侧部与第三翻边相连。
[0020]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一翻边的连接处倒角,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二翻边的连接处倒角;
[0021]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翻边的连接处倒角,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四翻边的连接处倒角。
[0022]本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设计通过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的两侧设置向下延伸的翻边,较好的遮盖了摇马车的前轮,避免了车轮滚动时对儿童脚部造成擦伤;同时,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上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前轮挡板的结构强度,减少了前轮挡板断裂对儿童的脚部造成划伤的状况发生,增加了前轮挡板的安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7]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包括前轮挡板本体,前轮挡板本体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板状体1、第二板状体4、呈弯曲状的第三板状体3,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分别设置在第二板状体的两侧;第二板状体的中部设有一用于穿过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的安装孔2;第一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5,第一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6,第一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一加强筋10,至少三条第一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一板状体的下表面上,第一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与第二板状体相连,第二翻边与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二加强筋7,至少三条第二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二板状体的上方;第三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翻边9,第三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翻边8,第二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三加强筋15,至少三条第三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三板状体的下表
面上,第三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第三翻边与第四翻边;第三翻边与第二板状体相连,第三翻边与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四加强筋,至少三条第四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第二板状体的上方。本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设计通过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的两侧设置向下延伸的翻边,较好的遮盖了摇马车的前轮,避免了车轮滚动时对儿童脚部造成擦伤;同时,第一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上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前轮挡板的结构强度,减少了前轮挡板断裂对儿童的脚部造成划伤的状况发生,增加了前轮挡板的安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8]为了保证前轮挡板的强度,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采用一体化结构。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均采用塑料制成。
[0029]安装孔处设有用于安装到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处的轴承。以便于将前轮挡板安装到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处,使得前轮转向更为灵活,前轮的转向角度更大。
[0030]第一板状体与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用于穿过前轮转轴的第一通孔;第二板状体与第三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用于穿过前轮转轴的第二通孔。在安装摇马车时,使摇马车两个前轮之间的转轴分别穿过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保证了前轮挡板的使用效果,前轮挡板可随着前轮转向轴的转动而偏转。
[0031]第一加强筋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第三加强筋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加。中部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包括前轮挡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挡板本体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呈弯曲状的第三板状体,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中部设有一用于穿过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一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相连,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二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上方;所述第三板状体的左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板状体的右侧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下部设有至少三条第三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三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三板状体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侧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相连,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状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三条第四加强筋,至少三条所述第四加强筋呈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体、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采用一体化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摇马车的前轮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处设有用于安装到摇马车的前轮转向轴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臣才
申请(专利权)人:卢臣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