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龙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27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地龙骨,包括第一水平部以及位于第一水平部两侧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截面呈U形,U形截面的开口朝上,第一卡槽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第一竖直部、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第二竖直部与第一水平部垂直相接,第二卡槽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第三竖直部、第三水平部和第四竖直部,第四竖直部与第一水平部垂直相接;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相互齐平,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上设有至少一道向下凹陷的安装槽,安装槽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在安装槽上均匀等距或非均匀等距分布,安装孔通过膨胀螺栓实现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与楼板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有益效果。安装方便的有益效果。安装方便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地龙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装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地龙骨。

技术介绍

[0002]龙骨是装修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用于支撑造型、固定结构,广泛应用于宾馆、候机楼、客运站、车站、剧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改造、室内装修设置、顶棚等场所,是装修的骨架和基材。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809823A,公开了一种室内墙面石材饰板半单元式干挂系统,包括饰板单元和墙面单元,该墙面单元包括若干竖向的龙骨,各竖龙骨两侧设有若干L型的角码,该角码一侧与该竖龙骨焊接,另一侧与建筑墙体通过背栓固定连接;各竖龙骨的外侧面均焊接固定设有若干与各上架、下架对应的水平的横龙骨,该横龙骨顶面设有若干与该挂接件对应的L型的上插件,该上插件具有第二横板和第二竖版,该第二横板与该横龙骨顶面固定连接,该第二竖版向上延伸并插入至该挂接槽内部;该第二竖板与该挂节操之间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
[0003]现有技术中的龙骨结构比较复杂,安装工艺步骤繁多,大多还需现场切割材料,不但会造成材料浪费,还大打降低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新型地龙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新型地龙骨,包括第一水平部以及位于第一水平部两侧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截面呈U形,U形截面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一卡槽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第一竖直部、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部垂直相接,所述第二卡槽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第三竖直部、第三水平部和第四竖直部,所述第四竖直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部垂直相接;所述第二水平部和所述第三水平部相互齐平,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端面齐平或不齐平,所述第三竖直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端面齐平或不齐平,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竖直部的上端面齐平或不齐平,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水平部的宽度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上设有至少一道向下凹陷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在安装槽上均匀等距或非均匀等距分布,所述安装孔通过膨胀螺栓实现第二水平部和第三水平部与楼板的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上设有与待安装墙体上的凸起相匹配的并且向下凹陷的连接口,所述第一水平部通过连接口和待安装墙体上的凸起的配合实现与待安装墙体的插接连接。
[0007]或者,所述第一水平部上设有与待安装墙体上的插槽相匹配的并且向上凸出的连接凸台,所述第一水平部通过连接凸台和待安装墙体上的插槽的配合实现与待安装墙体的插接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直部上设有胶条槽,所述胶条槽内安装有胶垫。
[0009]优选的,所述胶垫与所述胶条槽之间相互接触的部分粘结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胶条槽的数量为一至三条。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一体成型。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采用钢板整体冲压成型。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外表面上涂覆有防腐涂层。
[0014]本技术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可产线化生产,根据现场尺寸在工厂裁切相应长度,到施工现场可以直接安装,避免施工现场的二次加工,减少材料的浪费;第二水平部上设有安装槽,增加构件的抗弯性能;地龙骨与墙体之间设有胶垫,在形成柔性接触的同时使卡接更为紧密;因为结构简单,安装时无需繁琐的步骤流程,具有提高施工效率的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地龙骨,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绿色环保、安装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地龙骨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地龙骨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地龙骨与墙体的配合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地龙骨的另一种实例的正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地龙骨又一种实例的正视图;
[0021]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第一水平部,2、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1、第一竖直部,51、第二水平部,61、第二竖直部,42、第三竖直部,52、第三水平部,62、第四竖直部,71、连接口,72、连接凸台,8、安装槽,9、胶条槽,10、膨胀螺栓,11、胶垫,12、凸起,13、待安装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3]实施例1:
[0024]参照图1

4,一种新型地龙骨,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第一水平部1以及位于第一水平部1两侧的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所述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截面呈U形,U形截面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一卡槽2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第一竖直部41、第二水平部51和第二竖直部61,所述第二竖直部61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垂直相接,所述第二卡槽3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第三竖直部42、第三水平部52和第四竖直部62,所述第四竖直部62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垂直相接;所述第二水平部51和第三水平部52上设有至少一道向下凹陷的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在安装槽8上均匀等距或非均匀等距分布,所述安装孔通过膨胀螺栓10实现第二水平部51和第三水平部52与楼板的固定连接;参照图2和图4,所述第二水平部51和所述第三水平部52相互齐平,所述第一竖直部41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的上端面齐平或不齐平,所述第三竖直部42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的上端面齐平或
不齐平,所述第一竖直部41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竖直部42的上端面齐平或不齐平,所述第二水平部51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水平部52的宽度相等或不相等。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截面形状呈U形,便于将墙体卡住固定,并且可有效防止墙体左右晃动,使得墙体固定更加牢固;所述第二水平部51和第三水平部52上设有至少一道向下凹陷的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在安装槽8上均匀等距或非均匀等距分布,安装槽8向下凹陷,可以留出膨胀螺栓10的位置,更便于膨胀螺栓10的安装,多个安装孔和膨胀螺栓10的设置,可以便于调节高度差,使得装配的配合度更高。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部1上设有与待安装墙体13上的凸起12相匹配的并且向下凹陷的连接口71,所述第一水平部1通过连接口71和待安装墙体13上的凸起12的配合实现与待安装墙体13的插接连接,更增加墙体固定的稳定度。
[0027]或者,参照图5,所述第一水平部1上设有与待安装墙体13上的插槽相匹配的并且向上凸出的连接凸台72,所述第一水平部1通过连接凸台72和待安装墙体13上的插槽的配合实现与待安装墙体13的插接连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地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平部(1)以及位于第一水平部(1)两侧的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所述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截面呈U形,U形截面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一卡槽(2)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第一竖直部(41)、第二水平部(51)和第二竖直部(61),所述第二竖直部(61)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垂直相接,所述第二卡槽(3)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第三竖直部(42)、第三水平部(52)和第四竖直部(62),所述第四竖直部(62)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垂直相接;所述第二水平部(51)和所述第三水平部(52)相互齐平,所述第一竖直部(41)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的上端面齐平或不齐平,所述第三竖直部(42)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的上端面齐平或不齐平,所述第一竖直部(41)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竖直部(42)的上端面齐平或不齐平,所述第二水平部(51)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水平部(52)的宽度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二水平部(51)和第三水平部(52)上设有至少一道向下凹陷的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在安装槽(8)上均匀等距或非均匀等距分布,所述安装孔通过膨胀螺栓(10)实现第二水平部(51)和第三水平部(52)与楼板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地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1)上设有与待安装墙体(13)上的凸起(12)相匹配的并且向下凹陷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亮魏泽雨苟欢熊奘武建振江海兵敬炳欣刘金英袁迎春贾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太伟宜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