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用俯卧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25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36
一种新生儿用俯卧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俯卧枕不能根据新生儿体重调节,及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包括底板,底板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套筒,套筒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方板,方板上端设有滑块,两个滑块上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套筒且设有一个开口朝右的U形板,底板上设有位于U形板左方的气囊,底板上设有位于气囊左方的趴垫,气囊的高度大于趴垫的高度且小于U形板的高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用俯卧枕


[0001]本技术涉及新生儿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新生儿用俯卧枕。

技术介绍

[0002]因新生儿期通常会出现溢奶或吐奶的情况,俯卧位睡觉时就不会出现吐奶溢奶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且在新生儿期因孩子消化功能还不完善,并且腹部的脂肪层较少,不足以进行保暖,通常会出现腹部受凉,肠道胀气的情况,俯卧位能够很好的缓解孩子肠胀气肠绞痛所带来的疼痛,针对红臀新生儿,俯卧位可以起到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针对无创通气新生儿,俯卧位可以利用重力作用改善肺通气功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几率,俯卧位还可以增加胃肠道蠕动力,降低喂养不耐受。
[0003]在使新生儿俯卧睡觉时,当前常用的水平俯卧位,对新生儿的帮助就不大,因此常常需要用到俯卧枕去保持新生儿处于一个理想的姿势,现有的医院中需要医护人员自己去制作俯卧枕,每个人制作的俯卧枕不统一且不能根据新生儿体重调节,舒适度不一,易导致新生儿烦躁乱动或者捂住口鼻,并且自己制作的俯卧枕无法使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生儿用俯卧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俯卧枕不能根据新生儿体重调节,及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底板,底板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套筒,套筒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方板,方板上端设有滑块,两个滑块上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套筒且设有一个开口朝右的U形板,底板上设有位于U形板左方的气囊,底板上设有位于气囊左方的趴垫,气囊的高度大于趴垫的高度且小于U形板的高度。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套筒、方板及气囊的设置,可根据新生儿的体重调节新生儿头部的高度与受力面积,使得新生儿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新生儿因舒适度不足而产生烦躁翻动,增强新生儿的耐受程度,增强使用效果,U形板的设置,为的是避免口鼻堵塞造成的窒息,同时也方便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使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右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中气囊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底板1,底板1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套筒2,套筒2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方板3,方板3上端设有滑块4,两个滑块4上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套筒2且设有一个开口朝右的U形板5,底板1上设有位于U形板5左方的气囊6,底板1上设有位于气囊6左方的趴垫7,气囊6的高度大于趴垫7的高度且小于U形板5的高度。
[0013]为了使方板3在套筒2内上下滑动,所述的套筒2内同轴开设有圆槽,圆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轮9,套筒2右端开设有弧形槽10,转轮9右端位于弧形槽10内,方板3下端设有螺杆11,螺杆11与转轮9螺纹连接。
[0014]为了保持新生儿的俯卧位,所述的底板1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的摇杆18,同侧的多个摇杆18上端铰接有一个栏板8,栏板8上设有限位结构。
[0015]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位于最右侧的摇杆18上的卡板12,卡板12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栏板8右端滑动连接有倒L形块13,倒L形块13下端设有可插入通孔内的插柱14。
[0016]为了方便充气和排气,所述的气囊6上设有充气管15,充气管15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6的单向阀。
[0017]为了方便根据新生儿的体重调节气囊6的充气量,增加新生儿的舒适度,所述的底板1上设有压力表16,压力表16经软管与气囊6连通。
[0018]为了增加新生儿的舒适度,所述的U形板5上设有U形垫17,气囊6的形状为前后两侧高中间低。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其初始状态为,摇杆18与底板1接触,栏板8处于最低位置,先对气囊6进行充气,将气阀或打气筒与充气管15连通,充气时观察压力表16,根据新生儿体重进行调节,体重大的新生儿充气量少一些,以增加新生儿与气囊6的受力面积,因为气囊6充气量少,气囊6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为了使新生儿处于一个适宜的姿势,则需要降低U形板5的位置,同时逆时针转动前后两侧的转轮9,转轮9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螺杆11向下移动,因为方板3的设置,螺杆11不会随转轮9转动,螺杆11经方板3带动滑块4向下移动,将U形板5降低;
[0020]体重小的新生儿则增加充气量,以减少新生儿与气囊6的受力面积,此时气囊6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此时同时顺时针转动前后两侧的转轮9,使得U形板5升高,使得新生儿保持正确的姿势,提升使用效果;
[0021]将新生儿头部放置在U形垫17上,因为其的U形设计,可以避免新生儿口鼻堵塞造成的窒息,也方便用于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俯卧时使用,向左摆动摇杆18,同侧的多个摇杆18带动一个栏板8向左摆动,直至摇杆18与底板1垂直,倒L形块13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倒L形块13带动插柱14插入通孔内,此时摇杆18保持与底板1垂直不再发生摆动,栏板8处于最高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将另一侧摇杆18竖起,保证新生儿的俯卧位。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套筒、方板及气囊的设置,可根据新生儿的体重调节新生儿头部的高度与受力面积,使得新生儿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新生儿因舒适度不足而产生烦躁翻动,增强新生儿的耐受程度,增强使用效果,U形板的设置,为的是避免口鼻堵塞造成的窒息,同时也方便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使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用俯卧枕,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套筒(2),套筒(2)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方板(3),方板(3)上端设有滑块(4),两个滑块(4)上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套筒(2)且设有一个开口朝右的U形板(5),底板(1)上设有位于U形板(5)左方的气囊(6),底板(1)上设有位于气囊(6)左方的趴垫(7),气囊(6)的高度大于趴垫(7)的高度且小于U形板(5)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用俯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2)内同轴开设有圆槽,圆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轮(9),套筒(2)右端开设有弧形槽(10),转轮(9)右端位于弧形槽(10)内,方板(3)下端设有螺杆(11),螺杆(11)与转轮(9)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用俯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多个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霞黄国双闫振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