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0538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包括北斗卫星天线、天线支撑立柱、干扰屏蔽罩、水平旋转驱动装置和翻转驱动装置,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撑立柱的上端侧边,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干扰屏蔽罩连接,所述干扰屏蔽罩位于所述北斗卫星天线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北斗卫星天线外侧加装防止电磁辐射的干扰屏蔽罩,屏蔽来自旁侧的电磁辐射干扰,同时,还能够全方位调整干扰屏蔽罩的方向,以利于在受到干扰时候调整方向,以更佳的对干扰进行屏蔽,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通信质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文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我国水文遥测站的信息收发通过北斗卫星方式较多,北斗卫星分体通信型用户机(YDD
‑3‑
01)是根据用户需求,适应不同环境而研制的北斗卫星通信性终端。该机型具有开放的水文、水电、气象、海洋等领域信息通信协议,能与各水文、水电、气象、海洋等领域信息中心的北斗卫星网络系统兼容,实现系统无缝衔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野外无人值守自动测报站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该设备通信功能支持北斗卫星短信息的双向收发,天线类型为四臂螺旋伞形天线。天线波束方向10
°
~75
°
,水平方向0
°
~360
°
,在使用北斗卫星过程中,发现该卫星天线架设在旁边有强烈电磁辐射的环境中时,收发信息会受到影响,造成部分信息收发失败,影响通信传输,因此,本技术对该北斗卫星天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5]本技术包括北斗卫星天线和天线支撑立柱,所述天线支撑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北斗卫星天线的下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扰屏蔽罩、水平旋转驱动装置和翻转驱动装置,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撑立柱的上端侧边,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干扰屏蔽罩连接,所述干扰屏蔽罩位于所述北斗卫星天线的外侧。
[0006]优选的,所述干扰屏蔽罩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体壳状。
[0007]进一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由屏蔽罩支架和上下翻转驱动电机组成,所述屏蔽罩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屏蔽罩支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所述上下翻转驱动电机,所述上下翻转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干扰屏蔽罩的侧边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由屏蔽罩支撑平台、水平旋转驱动电机、水平旋转驱动齿环、驱动齿环限位环、电机驱动齿轮和限位环固定螺栓组成,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天线支撑立柱上,所述水平旋转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的下端面,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的转轴穿过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的内圈上设置齿条,所述电机驱动齿轮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齿轮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的齿条齿合连接,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卡入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的凹槽,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位于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的凹槽内,并能够转动,所述驱动齿环限位环位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上方,所述驱动齿环限位环的内侧通过所述限位环固定螺栓与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之间固定连接。
[0009]作为改进,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与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驱动齿环活动滚珠。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是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北斗卫星天线外侧加装防止电磁辐射的干扰屏蔽罩,屏蔽来自旁侧的电磁辐射干扰,同时,还能够全方位调整干扰屏蔽罩的方向,以利于在受到干扰时候调整方向,以更佳的对干扰进行屏蔽,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通信质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屏蔽罩位置变化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6是图5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9]如图1

6所示:本技术包括北斗卫星天线1和天线支撑立柱2,所述天线支撑立柱2的上端与所述北斗卫星天线1的下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扰屏蔽罩3、水平旋转驱动装置和翻转驱动装置,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撑立柱2的上端侧边,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干扰屏蔽罩3连接,所述干扰屏蔽罩3位于所述北斗卫星天线1的外侧。
[0020]优选的,所述干扰屏蔽罩3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体壳状。
[0021]进一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由屏蔽罩支架4和上下翻转驱动电机5组成,所述屏蔽罩支架4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屏蔽罩支架4的上端固定设置所述上下翻转驱动电机5,所述上下翻转驱动电机5的驱动轴与所述干扰屏蔽罩3的侧边固定连接。
[0022]进一步,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由屏蔽罩支撑平台6、水平旋转驱动电机7、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驱动齿环限位环9、电机驱动齿轮10和限位环固定螺栓12组成,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6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天线支撑立柱2上,所述水平旋转驱动电机7固定设置于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6的下端面,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6的转轴穿过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6,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的内圈上设置齿条,所述电机驱动齿轮10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电机7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齿轮10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的齿条齿合连接,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6上设置有卡入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的凹槽,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位于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6的凹槽内,并能够转动,所述驱动齿环限位环9位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上方,所述驱动齿环限位环9的内侧通过所述限位环固定螺栓12与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6之间固定连接。
[0023]作为改进,所述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与所述屏蔽罩支撑平台6之间设置有驱动齿环活动滚珠11。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5]当北斗卫星天线1受到干扰时,通过额外设置的控制装置控制水平旋转驱动电机7和上下翻转驱动电机5,该控制电动机转动的电子控制装置较为常见,本技术不再阐述,当水平旋转驱动电机7转动时,与水平旋转驱动电机7的转轴连接的电机驱动齿轮10驱动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转动,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与屏蔽罩支撑平台6之间设置驱动齿环活动滚珠11使得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转动更加顺畅,屏蔽罩支架4固定在水平旋转驱动齿环8的外侧,从而使得能够调制干扰屏蔽罩3的水平方向全向转动,以便于屏蔽来自于某个方向的干扰,同时,还可以通过上下翻转驱动电机5驱动干扰屏蔽罩3上下翻转,上下翻转与水平翻转配合,使得能够全方位无死角调节方向,从而能够应对不同角度方向的干扰屏蔽。
[0026]干扰屏蔽罩3采用工业纯铜制作,该材质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焊接性,厚度3mm,屏蔽罩支撑平台6采用圆形基座,直径25cm,干扰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包括北斗卫星天线(1)和天线支撑立柱(2),所述天线支撑立柱(2)的上端与所述北斗卫星天线(1)的下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扰屏蔽罩(3)、水平旋转驱动装置和翻转驱动装置,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天线支撑立柱(2)的上端侧边,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干扰屏蔽罩(3)连接,所述干扰屏蔽罩(3)位于所述北斗卫星天线(1)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屏蔽罩(3)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体壳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由屏蔽罩支架(4)和上下翻转驱动电机(5)组成,所述屏蔽罩支架(4)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屏蔽罩支架(4)的上端固定设置所述上下翻转驱动电机(5),所述上下翻转驱动电机(5)的驱动轴与所述干扰屏蔽罩(3)的侧边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卫星天线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转驱动装置由屏蔽罩支撑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丽华李洪王兴平王宏伟彭睿黄群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