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测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049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19
一种便携式测流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水流测量装置,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支撑机构、吊环、背绳、第二扩孔和挡板,所述底座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处均设置有支撑机构,底座底部靠近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吊环,吊环上卡接有背绳,底座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测水流仪,测水流仪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提手,底座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支撑柱,第一螺杆旋接在第一螺纹孔内,第一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测流装置的携带,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携带方式,同时可调整使用时的平整度,适用性强。适用性强。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测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测流装置,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测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0003]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一般都需要进行水利检测,而在水利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流测量装置,而现有的水流测量装置,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测流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水流测量装置,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座、支撑机构、吊环、背绳、测水流仪、提手、第一螺纹孔、第三螺纹孔、第一通孔、第一扩孔、第二通孔、第二扩孔和挡板,所述底座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处均设置有支撑机构,底座底部靠近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吊环,吊环上卡接有背绳,底座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测水流仪,测水流仪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提手,底座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支撑柱、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杆和第二支撑柱,第一螺杆旋接在第一螺纹孔内,第一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内部旋接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柱,底座的一侧对应第一螺杆位置处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底座的一侧对应第一支撑柱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底座的一侧对应第二支撑柱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
[0006]优选的,所述背绳的两端设置有卡钩,且卡钩与吊环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孔的直径等于第二螺杆的直径。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对应测水流仪位置处设置有挡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第二螺杆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扩孔,第二通孔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扩孔。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需要携带时,可通过提手将整个装置提起,同时在需要进行较远距离的携带时,可将背绳卡接在吊环内,将背绳背在携带者的肩部,即可将整个装置背起携带,在使用时,手部放置在第一扩孔内,转动第一支撑柱,将第一支撑柱一端的第一螺杆由第三螺纹孔内旋出,将第一支撑柱一端的第一螺杆旋接在第一螺纹孔内,四个第一支撑柱安装完成后,手部放置在第二扩孔内,转动第二支撑柱,将第二支撑柱由内第二通孔内旋出,再将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二螺杆旋接在第二螺纹孔内,即可通过第一支撑柱、第二螺杆和第二支撑柱对底座进行支撑,同时在不平整地面支撑时,调节第二螺杆在第二螺纹孔内
的位置,即可达到调节底座即测水流仪的平整度,便于使用,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测流装置的携带,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携带方式,同时可调整使用时的平整度,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支撑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第三螺纹孔开设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底座;2、支撑机构;3、吊环;4、背绳;5、测水流仪;6、提手;7、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杆;9、第一支撑柱;10、第二螺纹孔; 11、第二螺杆;12、第二支撑柱;13、第三螺纹孔;14、第一通孔;15、第一扩孔;16、第二通孔;17、第二扩孔;1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由图1

3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测流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机构2、吊环3、背绳4、测水流仪5、提手6、第一螺纹孔7、第三螺纹孔13、第一通孔14、第一扩孔15、第二通孔16、第二扩孔17和挡板 18,底座1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处均设置有支撑机构2,底座1底部靠近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吊环3,吊环3上卡接有背绳4,底座1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测水流仪5,测水流仪5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提手6,底座1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螺杆8、第一支撑柱9、第二螺纹孔10、第二螺杆11和第二支撑柱12,第一螺杆8旋接在第一螺纹孔7内,第一螺杆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9,第一支撑柱9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0,第二螺纹孔10的内部旋接有第二螺杆11,第二螺杆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柱12,底座1的一侧对应第一螺杆8位置处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3,底座1的一侧对应第一支撑柱9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4,底座1的一侧对应第二支撑柱12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6。
[0019]背绳4的两端设置有卡钩,且卡钩与吊环3连接,便于配合安装使用。
[0020]第二螺纹孔10的直径等于第二螺杆11的直径,便于配合固定。
[0021]底座1的一侧对应测水流仪5位置处设置有挡板18,可对测水流仪5进行一定的防护。
[0022]第二通孔16对应第二螺杆11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便于配合使用。
[0023]第一通孔14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扩孔15,第二通孔16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扩孔17,便于对第一支撑柱9和第二支撑柱12的转动。
[0024]工作原理:本技术需要携带时,可通过提手6将整个装置提起,同时在需要进行较远距离的携带时,可将背绳4卡接在吊环3内,将背绳4背在携带者的肩部,即可将整个装置背起携带,在使用时,手部放置在第一扩孔15内,转动第一支撑柱9,将第一支撑柱9一端的第一螺杆8由第三螺纹孔13内旋出,将第一支撑柱9一端的第一螺杆8旋接在第一螺纹孔7内,四个第一支撑柱9安装完成后,手部放置在第二扩孔17内,转动第二支撑柱12,将第
二支撑柱12由内第二通孔16内旋出,再将第二支撑柱12上的第二螺杆 11旋接在第二螺纹孔10内,即可通过第一支撑柱9、第二螺杆11和第二支撑柱12对底座1进行支撑,同时在不平整地面支撑时,调节第二螺杆11在第二螺纹孔10内的位置,即可达到调节底座1即测水流仪5的平整度,便于使用。
[0025]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测流装置的携带,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携带方式,同时可调整使用时的平整度,适用性强。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测流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机构(2)、吊环(3)、背绳(4)、测水流仪(5)、提手(6)、第一螺纹孔(7)、第一螺杆(8)、第一支撑柱(9)、第二螺纹孔(10)、第二螺杆(11)、第二支撑柱(12)、第三螺纹孔(13)、第一通孔(14)、第一扩孔(15)、第二通孔(16)、第二扩孔(17)和挡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处均设置有支撑机构(2),底座(1)底部靠近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吊环(3),吊环(3)上卡接有背绳(4),底座(1)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测水流仪(5),测水流仪(5)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提手(6),底座(1)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螺杆(8)、第一支撑柱(9)、第二螺纹孔(10)、第二螺杆(11)和第二支撑柱(12),第一螺杆(8)旋接在第一螺纹孔(7)内,第一螺杆(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9),第一支撑柱(9)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0),第二螺纹孔(10)的内部旋接有第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