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胥爱青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003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管体、尿管导丝和保护套,所述管体内部设有尿管导丝,所述管体的顶部设有顶孔,所述管体的上部侧壁设有2个第一排尿孔,所述管体的上部外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排尿孔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二排尿孔,所述管体的上部外壁且位于所述第二排尿孔的下方设有保护套,所述管体的中间部分为2段渐变段,所述渐变段的直径小于管体的直径,且每个渐变段的底部均设有标示线,所述渐变段的末端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和管体之间设有布罩,所述布罩边缘设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上设有按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侧漏发生的概率,减轻插入导尿管时的刺痛感,防止导尿管由于病人的各种活动或运动而脱落。的各种活动或运动而脱落。的各种活动或运动而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导尿管


[0001]本技术涉及导尿管
,具体领域为一种新型导尿管。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液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管主要用于:1、直接从膀胱导出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容量,鉴别尿闭及尿潴留,以助诊断。2、为尿潴留病员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若。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为病员导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损伤。4、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5、抢救休克或垂危病员,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
[0003]目前的这些导尿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再次插管或置换尿管困难,临床很多患者会遇到拔除导尿管后,不能再次插入导尿管,因为肌肉紧张收缩,原来的导尿管通道发生了改变,或原本就存在有狭窄的部位,很难进行第二次插管,通常使用硬质导丝(直径约2mm,长度约为60cm的光滑钢制导丝)穿入导尿管内部,将原来的导尿管取出,再将新的导尿管作为导丝插入,但是传统导尿管的排尿孔设置在导尿管的前端两侧对开,顶端为盲端,因此通过插入导丝而进行引导下换尿管的可能性很低,几乎是不可能的。2、临床很多老年患者因尿道机械性梗阻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排尿障碍,插入导尿管后,由于尿道括约肌偶发性舒张,从而使得少量聚积在液囊底部周围的尿液沿尿管外侧壁流出尿道,导致患者尿湿衣裤。液囊下方是没有侧孔的,所以当尿液较少时或人体处于站立位时,一般无法通过顶端的排尿孔引流出,若此时发生括约肌舒张则会出现尿液侧漏可能。3、部分男性患者行导尿术后会出现阴茎头部或者内道内口不适(大多数患者以胀感或者刺痛感为主要表现),由于目前的导尿管管径均一,从尿道内口到尿道外口内径均相同。但男性尿道有生理性的解剖狭窄和宽大部位,使用内径均一的导尿管会使得这些部位的侧向受压不均一,导致男性尿道解剖性狭窄部位受压力较大,从而引起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导尿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这些导尿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再次插管或置换尿管困难,临床很多患者会遇到拔除导尿管后,不能再次插入导尿管,因为肌肉紧张收缩,原来的导尿管通道发生了改变,或原本就存在有狭窄的部位,很难进行第二次插管,通常使用硬质导丝(直径约2mm,长度约为60cm的光滑钢制导丝)穿入导尿管内部,将原来的导尿管取出,再将新的导尿管作为导丝的插入,但是传统导尿管的排尿孔设置在导尿管的前端良好侧对开,顶端为盲端,因此通过插入导丝而进行引导下换尿管的可能性很低,几乎是不可能的。2、临床很多老年患者因尿道机械性梗阻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排尿障碍,插入导尿管后,由于尿道括约肌偶发性舒张,从而
使得少量聚积在液囊底部周围的尿液沿尿管外侧壁流出尿道,导致患者尿湿衣裤。液囊下方是没有侧孔的,所以当尿液较少时或人体处于站立位时,一般无法通过顶端的排尿孔引流出,若此时发生括约肌舒张则会出现尿液侧漏可能。3、部分男性患者行导尿术后会出现阴茎头部或者内道内口不适(大多数患者以胀感或者刺痛感为主要表现),由于目前的导尿管管径均一,从尿道内口到尿道外口内径均相同。但男性尿道有生理性的解剖狭窄和宽大部位,使用内径均一的导尿管会使得这些部位的侧向受压不均一,导致男性尿道解剖性狭窄部位受压力较大,从而引起不适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管体、尿管导丝和保护套,所述管体内部设有尿管导丝,所述管体的顶部设有顶孔,所述管体的上部侧壁设有2个第一排尿孔,所述管体的上部外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排尿孔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二排尿孔,所述管体的上部外壁且位于所述第二排尿孔的下方设有保护套,所述管体的中间部分为2段渐变段,包括第一渐变段和第二渐变段,所述渐变段的直径小于管体的直径,且第一渐变段和第二渐变段的底部均设有标示线,所述第二渐变段的末端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和管体之间设有布罩,所述布罩边缘设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上设有按扣。
[0006]优选的,所述尿管导丝的横断面为圆弧面。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排尿孔在管体上对称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排尿孔的数目为18个,9个所述第二排尿孔位于管体的外壁正面,9个所述第二排尿孔位于管体的外壁背面。
[0009]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材质为软硅胶。
[0010]优选的,所述渐变段的长度均为4

5cm,其中第一渐变段的开始端距离所述管体的首端的距离为4cm,第二渐变段的开始端距离所述管体的首端的距离为11cm。
[0011]优选的,所述布罩的材质为纯棉材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导尿管,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包括管体、尿管导丝和保护套,管体插入尿道的过程中,少量的尿液以及聚积在膀胱颈口部位的尿液均可以通过管体的第二排尿孔排出,从而减少了由于尿道膜部的尿道括约肌舒张而导致这些尿液从管体外侧壁顺流向尿道外口,最终引起的漏尿。
[0014](2)所述管体设有2段直径小于管体直径的渐变段,并且每个渐变段的结束处均设有标示线。当管体插入尿道后,渐变段位于尿道的狭窄部位,减小了管体对狭窄尿道的压迫,进而减轻患者由于尿道解剖狭窄部位受压导致的不适感和刺痛感。
[0015](3)更换本技术时,尿管导丝通过顶孔顺利的进入膀胱,抽出旧的本技术,再固定尿管导丝,将新的本技术沿着尿管导丝插入,从而提高尿管导丝的插入成功率。
[0016](4)所述管体设有带卡扣的布罩,防止本技术由于病人的活动而从尿道中滑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管体、2

尿管导丝、3

保护套、4

顶孔、5

第一排尿孔、6

第二排尿孔、7

渐变段、8

标示线、9

卡扣、10

布罩、11

松紧带、12

按扣、13

第一渐变段、14

第二渐变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管体(1)、尿管导丝(2)和保护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部设有尿管导丝(2),所述管体(1)的顶部设有顶孔(4),所述管体(1)的上部侧壁设有2个第一排尿孔(5),所述管体(1)的上部外壁且位于所述第一排尿孔(5)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二排尿孔(6),所述管体(1)的上部外壁且位于所述第二排尿孔(6)的下方设有保护套(3),所述管体(1)的中间部分为2段渐变段(7),所述渐变段(7)包括第一渐变段(13)和第二渐变段(14),所述渐变段(7)的直径小于管体(1)的直径,且第一渐变段(13)和第二渐变段(14)的底部均设有标示线(8),所述第二渐变段(14)的末端设有卡扣(9),所述卡扣(9)和管体(1)之间设有布罩(10),所述布罩(10)边缘设有松紧带(11),所述松紧带(11)上设有按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爱青
申请(专利权)人:胥爱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