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987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7
本申请涉及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其包括支架、骨传声的骨传导系统、作为低频发声单元的动圈系统及与动圈系统电连接的分频电路,所述分频电路与骨传导系统电连接、用于接收外界启动信号以使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工作,所述骨传导系统、动圈系统及分频电路均设置于支架上。本申请具有骨传导系统将震动直接传入内耳,动圈系统产生低音,并以空气为介质一同传入内耳,并将骨传导中不足或者缺失的低音补偿,通过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的相互弥补配合,装配成耳机后,既不需要将耳塞塞入耳朵内,又能完善低音提升音质,并便于使用结构的设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
本申请涉及耳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骨传导耳机通常采用骨传导技术,因此用户使用骨传导耳机时,能够开放双耳,不堵塞耳朵,既能够减少耳机佩戴的不适感,还避免了戴耳机运动时耳内出汗带来的一系列卫生和健康问题。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骨传导系统是将振动直接发送到内耳,绕过耳膜,同时需要耳机与佩戴者之间紧密贴合,并且骨传导无法像通过空气发送声音的音频技术那样清晰、一致地产生声音,骨传导有效频响范围狭窄,大体在300-3000Hz之间,在中频(800Hz-2500Hz)之间表现较佳,但是在低音以及高音的效果较差,甚至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会产生低音不足甚至低音缺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骨传导中低音不足甚至低音缺失的情况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包括支架、骨传声的骨传导系统、作为低频发声单元的动圈系统及与动圈系统电连接的分频电路,所述分频电路与骨传导系统电连接、用于接收外界启动信号以使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工作,所述骨传导系统、动圈系统及分频电路均设置于支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频电路分别驱动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从而骨传导系统将震动直接传入内耳,动圈系统产生低音及高音,并以空气为介质一同传入内耳,因动圈系统有效传音频响范围在50Hz-20KHz之间,能够有效的将骨传导中不足或者缺失的低音补偿,通过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的相互弥补配合,装配成耳机后,既不需要将耳塞塞入耳朵内,又能完善低音提升音质,而且将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均设置在支架上,减少占用体积,并便于使用结构的设计。可选的,所述支架上端开设有环绕动圈系统设置的若干传声槽,若干所述传声槽的槽深与支架厚度等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圈系统产生的低音能够从传声槽中传出,便于低音能够稳定的传至内耳。可选的,所述传声槽呈弧形设置,且弧形轴线与动圈系统的轴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声槽中呈弧形的侧壁与动圈系统的轴线间距相等,从而分别经过不同的传声槽的低音,以及经过同一个传声槽不同位置的低音的音效基本相同,便于保持低音音效的稳定。可选的,所述动圈系统下端设置有用于保护动圈系统的防护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盖对动圈系统保护,增加动圈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减少杂质与动圈系统接触。可选的,所述防护盖下端开设有贯穿防护盖的若干发声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圈系统产生的低音能通过发声孔传出,增加低音向外传出的方式以及面积,并通过发生孔及传声槽将低音传出,减少低音传输过程的损失,提升低音传导至外界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支架远离骨传导系统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且弧形轴线与动圈系统的轴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设置与矩形设置相比,不仅能够减少材料面积,还能减少线性振动,增强低音传导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支架上端开设有贯穿支架的贯穿槽,所述骨传导系统侧壁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远离骨传导系统一端连接于贯穿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传导系统位于贯穿槽处,能够更方便的将震动传输至外面,同时通过连接条将骨传导系统与支架连接,便于稳定骨传导系统与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选的,所述贯穿槽内侧壁设有用于定位的若干定位凸起,所述连接条远离骨传导系统一端设置于定位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凸起在生产时起标识定位作用,通过连接条与定位凸起连接,能够限定支架与骨传导系统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定位凸起增大与连接条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两者之间的应力,使骨传导系统稳定的连接于支架。可选的,所述支架远离动圈系统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减少剐蹭的弧形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支架的棱角,减少支架安装时的剐蹭。可选的,所述动圈系统及骨传导系统的上端均位于支架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够节省安装支架是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还能够将缩短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的产生震动的位置,使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传导至内耳的音频能够相互配合。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电源通过分频电路单独驱动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骨传导系统将震动传至内耳,动圈系统以空气为介质将低音传至内耳,并将骨传导系统中的低音补足,从而提升音质,使用户既能获得高音质体验,也不需要在耳朵中佩戴耳塞。2.通过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均设置在支架上,不仅减少整体装置的体积,还增加使用结构设计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整体结构的仰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分频电路的电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弧形倒角;12、贯穿槽;13、定位凸起;14、传声槽;2、骨传导系统;21、连接条;3、动圈系统;31、防护盖;32、发声孔;321、第一声孔;322、第二声孔;4、分频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能够通过骨传导系统2及动圈系统3的配合,使动圈系统3作为低频发声器,用于补偿骨传导低频的缺失,提升音频的音质效果。参照图1,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包括支架1、骨传导系统2、动圈系统3及分频电路4,骨传导系统2及动圈系统3分别设置在支架1的两端,骨传导系统2包括骨传导振子,动圈系统3包括动圈扬声器。分频电路4为PCB分频电路,PCB分频电路具体包括电感L1、电感L2、第一电容器C1以及第二电容器C2,电感L1、第一电容器C1、电感L2以及第二电容器C2依次串联并形成回路,动圈系统3并联在第一电容器C1上,动圈系统3的第一信号端耦接于电感L1与第一电容器C1的连接点、第二信号端耦接于第一电容器C1、电感L2的连接点。骨传导系统2并联在电感L2上,骨传导系统2的第一信号端耦接于电感L1与第一电容器C1的连接点,骨传导系统2的第二信号端耦接于电感L2以及第二电容器C2的连接点,与此同时,外界信号的第一信号端接入电感L1与第二电容器C2的连接点,外界信号的第二信号端接入电感C1与电容L2的连接点。当外界信号传入分频电路4时,动圈系统3与骨传导系统2同时启动。另外,骨传导系统2的频响范围在800~2500Hz之间,动圈系统3频响范围在50Hz-20KHz之间。通过此方式,骨传导系统2将震动传至内耳,动圈系统3通过空气将音频通过耳膜传入内耳,并将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骨传声的骨传导系统(2)、作为低频发声单元的动圈系统(3)及与动圈系统(3)电连接的分频电路(4),所述分频电路(4)与骨传导系统(2)电连接、用于接收外界启动信号以使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3)工作,所述骨传导系统(2)、动圈系统(3)及分频电路(4)均设置于支架(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骨传声的骨传导系统(2)、作为低频发声单元的动圈系统(3)及与动圈系统(3)电连接的分频电路(4),所述分频电路(4)与骨传导系统(2)电连接、用于接收外界启动信号以使骨传导系统及动圈系统(3)工作,所述骨传导系统(2)、动圈系统(3)及分频电路(4)均设置于支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端开设有环绕动圈系统(3)设置的若干传声槽(14),若干所述传声槽(14)的槽深与支架(1)厚度等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声槽(14)呈弧形设置,且弧形轴线与动圈系统(3)的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系统(3)下端设置有用于保护动圈系统(3)的防护盖(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骨传导系统与动圈系统一体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31)下端开设有贯穿防护盖(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创潮林楚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盟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