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80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包括小车,所述小车的尾箱内安装有负荷开关承载机构、电缆收放线机构,所述小车的尾箱上侧安装有尾箱罩,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电缆收放线机构均位于所述尾箱罩的内部,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上安装有负荷开关,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小车的尾箱底板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该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结构紧凑,行动灵活方便。电缆夹用于夹持电缆,避免电缆自身重力作用或外力作用对电缆与负荷开关的连接处造成影响,可防止电缆头脱落。可通过第二电机驱动齿轮带动支撑底座自动推入或拉出,也可以手动拉动拉手将支撑底座推入和拉出,便于取出和安装,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
本技术涉及电力抢修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
技术介绍
对10kV配网线路不停电或者短时停电作业的旁路作业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且作业时对线路使用的影响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旁路作业时通过设置在旁路开关车上的旁路负荷开关、柔性电缆等设备,可以快速搭建一条临时供电线路,在检修设备停电状态下开展各类检修作业,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是现有的旁路开关车整体结构比较大,宽度通常大于两米,高度大于两米,内部结构设置十分不合理,在进行作业时内部的卷盘机构和负荷开关装置连接不畅,导致旁路作业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包括小车,所述小车的尾箱内安装有负荷开关承载机构、电缆收放线机构,所述小车的尾箱上侧安装有尾箱罩,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电缆收放线机构均位于所述尾箱罩的内部,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上安装有负荷开关,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小车的尾箱底板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线夹板,所述线夹板上安装有多个电缆夹,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有多个负荷开关固定夹、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适于卡入所述负荷开关底部的条形支撑架。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所述电缆收放线机构包括滚轮架,所述滚轮架上安装有两组绕线模块,每个所述绕线模块的底部均设置有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适于带动所述绕线模块转动。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每个所述绕线模块均包括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滚轮,所述滚轮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组轮径调节单元,所述轮径调节单元包括多个呈圆周排列的轮径调节孔,多个滚轮之间连接有绕线支撑杆,所述绕线支撑杆穿过其中一组轮径调节单元的轮径调节孔的内部。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所述动力模块包括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滚轮抵接,所述传动轮适于通过摩擦力带动所述滚轮转动,每个所述绕线模块的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电机、转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传动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所述滚轮架上安装有控制盒、踏板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所述滚轮架上安装有手摇轮,适于手动转动时带动绕线模块转动。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安装有两根伸缩节,所述线夹板安装在所述伸缩节的端部,所述伸缩节适于调整所述线夹板的水平位置。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所述线夹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孔,适于调整所述线夹板的高度。优选地,上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中所述支撑底座的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适于带动所述支撑底座滑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进行旁路作业时,通过第一电机提供动力带动绕线模块转动,将线缆放出,线缆一端与负荷开关连接,另一端通过小车尾箱两侧的拉线窗口牵出接入电路,从而实现旁路供电。该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结构紧凑,宽度和高度均小于两米,行动灵活方便。电缆夹用于夹持电缆,避免电缆自身重力作用或外力作用对电缆与负荷开关的连接处造成影响,可防止电缆头脱落。通过负荷开关固定夹、压板的配合将负荷开关底部的条形支撑脚压紧固定,实现对负荷开关的快速安装以及拆卸。同时可通过第二电机驱动齿轮带动支撑底座自动推入或拉出,也可以手动拉动拉手将支撑底座推入和拉出,便于取出和安装,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小车尾箱内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负荷开关承载机构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前视图;图6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电缆收放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安装板以及动力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小车,2、尾箱罩,3、拉线窗口,4、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1、支撑底座,42、支撑板,43、线夹板安装架,44、伸缩节固定块,45、伸缩节固定旋钮,46、伸缩节,47、伸缩节外罩,48、线夹板,49、电缆夹,410、存放固定夹,411、拉手,412、负荷开关固定夹底座,413、负荷开关固定夹,414、压板,415、线缆堵头存放槽,416、通孔,417、第二电机,418、高度调节孔,5、电缆收放线机构,51、滚轮架,52、控制盒,53、滚轮,54、轮径调节孔,55、手摇轮,56、防护罩,57、传动轮,58、矩形孔,59、导向杆,510、安装板,511、第一电机,512、转轴,513、第一皮带轮,514、第二皮带轮,515、皮带,516、丝杆,517、绕线支撑杆,518、踏板,6、尾门,7、负荷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包括小车1,小车1的尾箱内安装有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电缆收放线机构5,小车1的尾箱上侧安装有尾箱罩2,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电缆收放线机构5均位于尾箱罩2的内部。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上安装有负荷开关7,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包括支撑底座41,支撑底座41与小车1的尾箱底板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如图4、图5、图6所示,支撑底座41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板42。支撑板4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416,每个支撑板42上均安装有两根伸缩节46,伸缩节46穿过通孔416的内部且滑动连接。每个支撑板42上均设置有伸缩节固定旋钮45、伸缩节固定块44,伸缩节固定块44固定在支撑板42上,伸缩节46穿过伸缩节固定块44的内部,伸缩节固定旋钮45安装在伸缩节固定块44的顶部,伸缩节固定旋钮45下端与伸缩节46外壁抵接,当需要调节伸缩节46的伸缩长度时松开固定旋钮45即可调节,调节完毕后再锁紧即可将伸缩节46固定。两个支撑板42之间安装有伸缩节外罩47,伸缩节46的远离线夹板48的一端嵌入在伸缩节外罩47的内部。伸缩节46的端部固定有线夹板安装架43,线夹板安装架43上安装有线夹板48,线夹板48的两侧设置有高度调节孔418,线夹板安装架43上设置有螺纹孔,高度调节孔418、螺纹孔的内部嵌入有螺栓,高度调节孔418适于调节线夹板48的高度。当需要调节线夹板48高度时将螺栓松开即可调整线夹板48的高度,调整完毕后重新锁紧固定。线夹板48上安装有多个电缆夹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1),所述小车(1)的尾箱内安装有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电缆收放线机构(5),所述小车(1)的尾箱上侧安装有尾箱罩(2),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电缆收放线机构(5)均位于所述尾箱罩(2)的内部,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上安装有负荷开关(7),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包括支撑底座(41),所述支撑底座(41)与所述小车(1)的尾箱底板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1),所述小车(1)的尾箱内安装有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电缆收放线机构(5),所述小车(1)的尾箱上侧安装有尾箱罩(2),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电缆收放线机构(5)均位于所述尾箱罩(2)的内部,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上安装有负荷开关(7),所述负荷开关承载机构(4)包括支撑底座(41),所述支撑底座(41)与所述小车(1)的尾箱底板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41)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板(42),所述支撑板(42)的两侧均设置有线夹板(48),所述线夹板(48)上安装有多个电缆夹(49),所述支撑底座(41)上安装有多个负荷开关固定夹(43)、压板(44),所述压板(44)的底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适于卡入所述负荷开关(7)底部的条形支撑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收放线机构(5)包括滚轮架(51),所述滚轮架(51)上安装有两组绕线模块,每个所述绕线模块的底部均设置有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适于带动所述绕线模块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10kV旁路移动式开关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绕线模块均包括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滚轮(53),所述滚轮(53)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组轮径调节单元,所述轮径调节单元包括多个呈圆周排列的轮径调节孔(54),多个滚轮(53)之间连接有绕线支撑杆(517),所述绕线支撑杆(517)穿过其中一组轮径调节单元的轮径调节孔(54)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颂锋张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里得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