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涉及防雷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针体和限位结构,所述针体的表面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圆盘,所述圆盘的表面和针体活动连接,所述圆盘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圆盘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圆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长板,所述长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条,所述圆环的内部螺纹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和圆盘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野外若避雷针直接插入地里,为了保证其导电效果,往往需要插得很深,此时则需要避雷针的长度足够长,但长度太长的避雷针在野外的搬运将大大增加工人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野外气象站是专门用于野外环境监测的气象站,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光合辐射、蒸发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多种气象参数,而在野外的高处,气象站通常会在雷雨天气遭遇雷击从而损坏,此时通常要派工作人员前来维修,因此为了防止雷击,通常会在气象站周边设置避雷针,而在野外若避雷针直接插入地里,为了保证其导电效果,往往需要插得很深,此时则需要避雷针的长度足够长,但长度太长的避雷针在野外的搬运将大大增加工人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针体和限位结构,所述针体的表面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圆盘,所述圆盘的表面和针体活动连接,所述圆盘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圆盘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圆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长板,所述长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条。优选的,所述圆环的内部螺纹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和圆盘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圆盘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呈“十”字形,所述滑板借助滑槽和圆盘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滑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滑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硅胶垫。优选的,所述长板的底端设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圆筒,所述圆筒的表面和长板固定连接,所述圆筒靠近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条,所述圆筒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部滑动插设有长条,所述长条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圆条的表面缠绕有导线。优选的,所述套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套环的一端和限位环固定连接,所述圆筒靠近限位环的一端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尺寸和长条的尺寸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先将避雷针放置在圆盘上,接着转动圆环,圆环将带动凸块转动,由于凸块的厚度由薄到厚,此时凸块将挤压滑板,四个滑板将朝着避雷针移动,此时滑板将带动硅胶垫夹持住避雷针,接着拧动螺杆,由于圆盘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插槽的尺寸和螺杆的尺寸相适配,此时螺杆将通过插槽插进圆盘内,螺杆将限制圆环转动,接着将长板底端的插条插进土壤里从而立起避雷针,整个结构解决了在野外若避雷针直接插入地里,为了保证其导电效果,往往需要插得很深,此时则需要避雷针的长度足够长,但长度太长的避雷针在野外的搬运将大大增加工人工作量。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辅助结构,此时先将导线缠绕在圆条上,由于圆条和限位环相接触,此时导线无法散开,导线的一端和针体连接,导线的另一端通过限位环的开口伸出来,当需要拉长导线时,先抽出长条,接着转动限位环,同时拉动导线,导线将跟随限位环的转动而从圆条上放出,其中套环表面的弹簧起到了拉动套环移动的作用,套环移动时将带动长条插进圆槽内从而限制限位环移动,整个结构解决了由于避雷针的底端通常需要连接导线来使用,而在野外若导线的长度太短往往难以找到新的导线,从而影响安装进程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中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中限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中辅助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中圆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针体;2、限位结构;21、圆盘;22、圆环;23、凸块;24、螺杆;25、滑板;26、硅胶垫;27、长板;28、插条;29、滑槽;3、辅助结构;31、圆筒;32、连接杆;33、限位环;34、长条;35、套环;36、圆条;37、圆槽;4、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针体1和限位结构2,针体1的表面设有限位结构2。下面具体说一下其第一个装置的名字主创新点和第二个装置的名字辅创新点的具体设置和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结构2包括圆盘21,圆盘21的表面和针体1活动连接,圆盘2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环22,圆环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23,圆盘2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25,圆盘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长板27,长板2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条28,通过设置限位结构2,先将避雷针放置在圆盘21上,接着转动圆环22,圆环22将带动凸块23转动,由于凸块23的厚度由薄到厚,此时凸块23将挤压滑板25,四个滑板25将朝着避雷针移动,此时滑板25将带动硅胶垫26夹持住避雷针,接着拧动螺杆24,由于圆盘21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插槽的尺寸和螺杆24的尺寸相适配,此时螺杆24将通过插槽插进圆盘21内,螺杆24将限制圆环22转动,圆环22的内部螺纹插设有螺杆24,螺杆24的表面和圆盘21相接触,圆盘2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29,滑槽29呈“十”字形,滑板25借助滑槽29和圆盘21滑动连接,滑板2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板2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硅胶垫26。其整个第一个装置的名字主创新点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限位结构2,先将避雷针放置在圆盘21上,接着转动圆环22,圆环22将带动凸块23转动,由于凸块23的厚度由薄到厚,此时凸块23将挤压滑板25,四个滑板25将朝着避雷针移动,此时滑板25将带动硅胶垫26夹持住避雷针,接着拧动螺杆24,由于圆盘21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插槽的尺寸和螺杆24的尺寸相适配,此时螺杆24将通过插槽插进圆盘21内,螺杆24将限制圆环22转动,接着将长板27底端的插条28插进土壤里从而立起避雷针,整个结构解决了在野外若避雷针直接插入地里,为了保证其导电效果,往往需要插得很深,此时则需要避雷针的长度足够长,但长度太长的避雷针在野外的搬运将大大增加工人工作量。如图1和图5所示,长板27的底端设有辅助结构3,辅助结构3包括圆筒31,圆筒31的表面和长板27固定连接,圆筒31靠近长板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2,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针体(1)和限位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的表面设有限位结构(2),所述限位结构(2)包括圆盘(21),所述圆盘(21)的表面和针体(1)活动连接,所述圆盘(2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环(22),所述圆环(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23),所述圆盘(2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25),所述圆盘(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长板(27),所述长板(2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条(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针体(1)和限位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的表面设有限位结构(2),所述限位结构(2)包括圆盘(21),所述圆盘(21)的表面和针体(1)活动连接,所述圆盘(2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环(22),所述圆环(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23),所述圆盘(2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25),所述圆盘(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长板(27),所述长板(2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插条(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22)的内部螺纹插设有螺杆(24),所述螺杆(24)的表面和圆盘(21)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29),所述滑槽(29)呈“十”字形,所述滑板(25)借助滑槽(29)和圆盘(2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孙亚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