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71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本连接器采用连接器内部与外部压力平衡原理,消除连接器内外密封压差,压力平衡机构采用可自由形变的油囊实现,通过油囊与连接器内部的油域与油囊另一面的压力水域的平衡,消除连接器密封位置的压力,从而实现密封。连接器插拔过程密封采用旋转密封件,旋转密封件上带有通孔,未插合状态旋转密封件的通孔被堵住密封,在插合时互配连接器的旋转密封件紧贴密封,旋转至通孔相接通形成贯通油域,相配连接器的两个独立的平衡油域贯通成一个平衡油域,连接器的接触件在油域中插合连接长期工作。连接器分离过程中,连接器接触件分离,旋转密封组件旋转至通孔被堵住位置,从而密封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传输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水下环境中进行插拔的连接器,一般称之为湿插拔电连接器。在水下,特别是海洋环境中,水、微生物、海藻、碎屑等杂物很容易进入连接器内部,从而导致连接器卡死、电路不通等问题。现有恶劣环境下的连接器均是保持插拔前、插拔中、插拔后电接触件在连接器内部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现有连接器一般应用时通过增加挡板来实现防尘的功能,这种结构只能适用于普通环境中实现简易的防尘功能,不能应用于水下。现有水下湿插拔电连接器在水下插拔时的可靠性较低、插拔力很大,不适合操作。因此急需一种易于操作,可靠性高的湿插拔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可靠性高的湿插拔电连接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座的座壳体1中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座基体4、座旋转密封体2、往复式油囊201、电插针组件9;所述座基体4浮动设置在所述座壳体1内,在所述座基体4与所述座壳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大弹簧200;所述电插针组件固定设置在座壳体1的底部;所述座基体4上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座旋转密封体2;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为圆柱结构,沿座基体4的径向可转动地安装在座基体4的安装孔中,其上设置有电插针组件9数量一致的座通孔21,所述座通孔21在旋转到座基体4轴向位置时实现与座基体4内腔的贯通,往复式油囊201设置于所述座基体4的空腔中;所述插头的头壳体13中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头基体11、头旋转密封体10、头油囊14、电插孔组件12、出线座15;所述头基体11设置在头壳体13左端空腔内,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所述电插孔组件12设置在头基体11内,所述出线座15设置在头壳体13的最右端并将所述头油囊14压紧在头壳体13上,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上设有与电插孔组件12数量一致的头通孔101,所述头通孔101在旋转到头基体11轴向位置时实现与头基体11内腔的贯通。进一步地,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和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上分别设有座旋转拨片3和头旋转拨片17,所述插座中设有驱动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和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旋转的座驱动杆6和头驱动杆5。进一步地,所述座驱动杆6和所述头驱动杆5可以分别带动所述座旋转拨片3和所述头旋转拨片17旋转80°~100°。进一步地,所述座旋转拨片3设有凸出A31和凸出B32,所述头旋转拨片17设有凸出C(171)和凸出D172。进一步地,所述座驱动杆6沿着座旋转拨片3转动的轨迹内侧设置有1个缺口B61,所述座旋转拨片3的凸出A31将滑入所述缺口B61,推动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往内转动;所述头驱动杆5为类音叉结构,两个分叉上各设置了一个缺口A51,在插入插座的过程中,所述缺口带动所述头旋转拨片17的凸出C(171),实现头旋头旋转密封体(10)的旋转;所述头驱动杆(5)上的缺口A51与头旋转拨片17的凸出C(171)配合的位置与所述座驱动杆上的缺口B(61)与座旋转拨片3的凸出A31配合的位置是一致的。进一步地,所述插头还设置有复位拉簧16,所述复位拉簧16一端与所述头旋转拨片17的凸出D172连接;所述插座设有复位小弹簧7、复位顶杆8,所述复位小弹簧7和所述复位顶杆8与所述座旋转拨片3的凸出B3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所述往复式油囊201和所述座基体4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充满绝缘油;所述头基体11和所述头油囊14之间充满硅油,所述电插孔组件12浸泡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头油囊14的径向采用波浪形结构,所述头油囊14可以实现径向、轴向压缩形变;所述往复式油囊201的空腔与外部联通。进一步地,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外层、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外层、所述往复式油囊201和所述头油囊14都采用橡胶材料;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和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的直径比安装孔大0.03-0.1mm。进一步地,所述电插针组件9包括绝缘部件303、硫化密封体304、插针芯305;所述电插孔组件12包括电插孔组件尾部232、电插孔组件基体233、电插孔组件冠簧234,所述电插孔组件12完全泡在硅油中不密封,所述电插孔组件12与所述电插针组件9采用电插孔组件冠簧234弹性接触连接电信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的复位小弹簧、复位拉簧和驱动杆都可以实现旋转密封的复位,三者的组合实现了双重保证,实现了可靠的旋转密封体的转动与复位,保证良好的密封。2、本专利技术中的头油囊可以实现径向、轴向压缩形变,提供良好的压力补偿效果,实现了力的平衡,不会产生较大的插拔力。3、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插针组件、电插孔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插座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插座剖视图;图3为插头三维示意图;图4为插头剖视图;图5为插头插座对接示意图;图6为去除壳体、基体等的旋转密封开始旋转并三维示意图;图7为图6的另一个方向的三维示意图;图8为去除壳体、基体等的旋转密封体结束旋转状态示意图;图9为电插针组件剖视图;图10为电插孔组件剖视图;图11为湿插拔电连接器总装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壳体;2、座旋转密封体;3、座旋转拨片;4、座基体;5、头驱动杆;6、插座驱动杆;7、复位小弹簧;8、复位顶杆;9、电插针组件;10、头旋转密封体;11、头基体;12、电插孔组件;13、头壳体;14、头油囊14;15、出线座;16、复位拉簧;17、头旋转拨片;21、座通孔;31、凸出A;32、凸出B;51、缺口A;61、缺口B;91、O型圈;92、座密封体;93、座插芯;101、头通孔;171、凸出C;172、凸出D;200、复位大弹簧;201、往复式油囊;202、油囊内腔;232、电插孔组件尾部;233、电插孔组件基体;234、电插孔组件冠簧;303、绝缘部件;304、硫化密封体;305、插针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定义插座的前端为插座与插头配合的一侧,定义插头的前端为插座与插头配合的一侧。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具体包括了插座和插头。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8个通道,具体地来说插座中设置有2个座旋转密封体2,对应插头也设置有2个头旋转密封体10。每个旋转密封体均设置有4个圆形通孔(座通孔21、头通孔101)使插座内的8个电插针组件9在插合过程中通过这些通孔时保证密封,并分别与插头内的8个电插孔组件12配合,实现电路连接。如图1、图2、图6所示,插座整体包括了:座壳体1、座旋转密封体2、座旋转拨片3、座基体4、头驱动杆5、座驱动杆6、复位小弹簧7、复位顶杆8、电插针组件9、复位大弹簧200、往复式油囊201。所述座壳体1用来容纳插座内其它所有零件部件;其前端设置有插头基体4,插头基体4在壳体内浮动;中段部分设置有复位大弹簧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其特征在于:/n所述插座的座壳体(1)中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座基体(4)、座旋转密封体(2)、往复式油囊(201)、电插针组件(9);所述座基体(4)浮动设置在所述座壳体(1)内,在所述座基体(4)与所述座壳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大弹簧(200);所述电插针组件固定设置在座壳体(1)的底部;所述座基体(4)上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座旋转密封体(2);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为圆柱结构,沿座基体(4)的径向可转动地安装在座基体(4)的安装孔中,其上设置有电插针组件(9)数量一致的座通孔(21),所述座通孔(21)在旋转到座基体(4)轴向位置时实现与座基体(4)内腔的贯通,往复式油囊(201)设置于所述座基体(4)的空腔中;/n所述插头的头壳体(13)中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头基体(11)、头旋转密封体(10)、头油囊(14)、电插孔组件(12)、出线座(15);所述头基体(11)设置在头壳体(13)左端空腔内,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所述电插孔组件(12)设置在头基体(11)内,所述出线座(15)设置在头壳体(13)的最右端并将所述头油囊(14)压紧在头壳体(13)上,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上设有与电插孔组件(12)数量一致的头通孔(101),所述头通孔(101)在旋转到头基体(11)轴向位置时实现与头基体(11)内腔的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的座壳体(1)中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座基体(4)、座旋转密封体(2)、往复式油囊(201)、电插针组件(9);所述座基体(4)浮动设置在所述座壳体(1)内,在所述座基体(4)与所述座壳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大弹簧(200);所述电插针组件固定设置在座壳体(1)的底部;所述座基体(4)上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座旋转密封体(2);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为圆柱结构,沿座基体(4)的径向可转动地安装在座基体(4)的安装孔中,其上设置有电插针组件(9)数量一致的座通孔(21),所述座通孔(21)在旋转到座基体(4)轴向位置时实现与座基体(4)内腔的贯通,往复式油囊(201)设置于所述座基体(4)的空腔中;
所述插头的头壳体(13)中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头基体(11)、头旋转密封体(10)、头油囊(14)、电插孔组件(12)、出线座(15);所述头基体(11)设置在头壳体(13)左端空腔内,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所述电插孔组件(12)设置在头基体(11)内,所述出线座(15)设置在头壳体(13)的最右端并将所述头油囊(14)压紧在头壳体(13)上,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上设有与电插孔组件(12)数量一致的头通孔(101),所述头通孔(101)在旋转到头基体(11)轴向位置时实现与头基体(11)内腔的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和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上分别设有座旋转拨片(3)和头旋转拨片(17),所述插座中设有在插头插入插座时用于驱动所述座旋转密封体(2)和所述头旋转密封体(10)旋转的座驱动杆(6)和头驱动杆(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驱动杆(6)和所述头驱动杆(5)可以分别带动所述座旋转拨片(3)和所述头旋转拨片(17)旋转80°~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旋转拨片(3)设有凸出A(31)和凸出B(32),所述头旋转拨片(17)设有凸出C(171)和凸出D(1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插拔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驱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应松王芳葛雄浩刘承雨苏建张磊雷义秦子轩李宗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