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芝亮专利>正文

智能针灸教学模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963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智能针灸教学模拟系统,由正常成人人体穴位模型、穴位传感器、信号放大跟随电路、穴位矩阵键盘电路、矩阵键盘扩展电路、中央处理器、终端PC机及控制软件所组成,其特点是:    (1)穴位传感器设置在正常成人人体穴位模型的各个对应穴位内,它由一耐形变的、中间为空腔的非导电体构成,其长度大于相应穴位允许针刺到达的最大深度,其上表面层设置有一带引出端的导电层(11);其内部空腔中在对应相应穴位的表层位置(即“针刺接触到穴位”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电膜层(5),在对应相应穴位针刺到达的最佳位置(即针灸“的气”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电膜层(6),在对应相应穴位允许针刺到达的最大位置(即“偏离穴位”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导电膜层(7);各穴位传感器的第二导电膜层(6)引出端串接一电阻后与第一导电膜层(5)引出端并接,然后相互并接,形成第一采样信号输出端(OUT1);第三导电膜层(7)的引出端串接一电阻后相互并接,形成第二采样信号输出端(OUT2);各穴位传感器并接后形成两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信号放大跟随电路之信号输入端相接;各穴位传感器的第一导电膜层串接一电阻后接入供电电源;    (2)两信号放大跟随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10)的两控制信号输入端(P3.0、P3.1)对应相接;    (3)穴位矩阵键盘电路由各穴位传感器的引出端构成,其中:各穴位传感器被分成若干组,每组穴位传感器按若干个为一行,若干个为一列,构成一个穴位矩阵键盘(8);在每个矩阵键盘(8)中,每行的穴位传感器第一导电膜层(5)引出端并接后,一路串接一电阻与电源相接,另一路与矩阵键盘扩展电路(9)的相应信号输出端口(PA0-PA7)相接,矩阵键盘扩展电路(9)的相应信号输入端(PD0-PD7)与中央处理器(10)相应的PA口,即行扫描信号输出口相接;每列的穴位传感器上表面导电层引出端相互并接,并接后的输出端分别与一译码器(U4)的对应信号输出端相接;译码器的译码信号输入端与矩阵键盘扩展电路(9)的相应信号输出端口(PC3-PC5)相接,矩阵键盘扩展电路(9)与之对应的信号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10)相应的PC口,即列扫描信号输出口相接;    (4)中央处理器(10)对本系统的控制,包括主控程序和中断控制子程序,其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端(P3.0、P3.1)输出的信号,经过电平转换电路转换成终端PC机标准通讯控制电平,输入终端PC机相应控制信号输入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灸教学用的针灸模拟系统,尤指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人机对话的针灸模拟系统。
技术介绍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祖国医学家族中的瑰宝,历经六千多年的发展和更新,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数千年来,针灸一直靠手工操作,并且讲究用穴的准确和进针量的深浅,用穴的准确与否和针灸的深度都直接影响针灸治疗的效果。因此,针灸者对人体穴位掌握的准确与否,用针深浅掌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针灸治疗的效果的好坏。而在目前的针灸教学上,绝大部分内容仍然维持在传统的模式上,主要靠老师的示范,学生的感悟。由于针灸学本身在理论上相对抽象,加之教学方法抽象,学生因受教学实体(即用于针灸练习的人体)的限制不能得到较好的实践,这就使学生对该学科难以有效掌握。这不但使得针灸教学时间较长,效率较低,而且使得学生难以较好掌握针灸的精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准确提供人体的针灸穴位、提示针灸深度和针灸准确度、并能进行人机交流的智能针灸教学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针灸教学模拟系统,由正常成人人体穴位模型、穴位传感器、信号放大跟随电路、穴位矩阵键盘电路、矩阵键盘扩展电路、中央处理器、终端PC机及控制软件所组成,其特点是(1)穴位传感器设置在正常成人人体穴位模型的各个对应穴位内,它由一耐形变的、中间为空腔的非导电体构成,其长度大于相应穴位允许针刺到达的最大深度,其上表面层设置有一带引出端的导电层;其内部空腔中在对应相应穴位的表层位置(即“针刺接触到穴位”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电膜层,在对应相应穴位针刺到达的最佳位置(即针灸“的气”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电膜层,在对应相应穴位允许针刺到达的最大位置(即“偏离穴位”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导电膜层;各穴位传感器的第二导电膜层引出端串接一电阻后与第一导电膜层引出端并接,然后相互并接,形成第一采样信号输出端;第三导电膜层的引出端串接一电阻后相互并接,形成第二采样信号输出端;各穴位传感器并接后形成两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信号放大跟随电路之信号输入端相接;各穴位传感器的第一导电膜层串接一电阻后接入供电电源;(2)两信号放大跟随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两控制信号输入端对应相接;更具体地,该两信号放大跟随电路均由一集成运算放大器和一反相器组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各穴位传感器的相应信号输出端相接,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反相器的信号输入端相接,反相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入端相接;(3)穴位矩阵键盘电路由各穴位传感器的引出端构成,其中各穴位传感器被分成若干组,每组穴位传感器按若干个为一行,若干个为一列构成一个穴位矩阵键盘;在每个矩阵键盘中,每行的穴位传感器第一导电膜层引出端并接后,一路串接一电阻与电源相接,另一路与矩阵键盘扩展电路的相应信号输出端口相接,矩阵键盘扩展电路的相应信号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应的PA口,即行扫描信号输出口相接;每列的穴位传感器上表面导电层引出端相互并接,并接后的输出端分别与一译码器的对应信号输出端相接;译码器的译码信号输入端与矩阵键盘扩展电路的相应信号输出端口相接,矩阵键盘扩展电路与之对应的信号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应的PC口,即列扫描信号输出口相接;(4)中央处理器对本系统的控制,包括主控程序和中断控制子程序,其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经过电平转换电路转换成终端PC机标准通讯控制电平,输入终端PC机相应控制信号输入端。更具体地中央处理器主控程序包括系统初始化、穴位键盘式矩阵电路扫描、针刺判断、参数处理、串口通讯、通讯结束与否判断、系统等待、调用中断子程序等控制过程;中断控制子程序包括中断信号判断、中断程序初始化、参数(穴位码)识别、控制系统驱动、调用串口通讯子程序、通讯结束与否判断、中断返回等控制过程。终端PC机中储存有人体各个穴位的图解模型和文字说明、穴位针灸传导原理、治疗病症介绍,动画演示针灸手法、针刺深度、注意事项和相应的语音播放系统;储存有针灸练习题库;并设置有人机对话界面,在学员进行针灸练习时,可提示学员针刺是否正确;这些功能受控于终端PC机主控程序和中央处理器控制信号。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系统的穴位传感器设置准确,便于学员准确地掌握人体针灸的针刺穴位,可大大缩短学员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的学习时间;(2)本系统设有人际对话界面,使得传统的针灸教学由抽象难董变得具体直观,解决了长期以来针灸老师教学学员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题,使的老师教学变得简单易行,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3)本系统终端计算机内设置有大量的针灸穴位模型、针灸图解和练习题,学员可随时学习,便于自学,而且使传统的教学必需依靠一定的教学场地的教学模式被打破;(4)本系统在学员练习针灸时,可实时提示学员针刺是否得穴、是否的气、是否偏离穴位,并有针灸动画演示,使的没有足够针灸常识的人员也可借助于本系统进行自学。本系统的推广应用,对于发扬光大祖国传统针灸技术、普及针灸常识有重要现实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穴位传感器的结构剖视图;图2、图2-1、图2-2是各穴位传感器电连接的电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电原理图;图4是图3中的中央处理器与终端PC机串行通讯电平转换电路的电原理图;图5是图3中的中央处理器的主控程序流程图;图6是图3中的中央处理器中断控制子程序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穴位传感器,它由耐形变的、中间为空腔的圆柱状塑料件1、套装于塑料件1内腔中的第一内滑套2、套装于第一内滑套2中的第二内滑套3构成,并通过塑料件1外设置的固定螺钉孔4固定在正常成人人体穴位模型的各个对应穴位内,其长度大于相应穴位允许针刺到达的最大深度。其中,塑料件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橡胶导电层11,其引出端C接地,第一内滑套2的上表面上(即与相应穴位“针刺接触到穴位”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电膜层5,第二内滑套3的上表面上(即与相应穴位针刺到达的最佳位置,也即针灸“的气”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电膜层6,第二内滑套3的下表面上(即与相应穴位允许针刺到达的最大位置,也即“偏离穴位”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导电膜层7。上述导电膜层由导电橡胶制成。第二导电膜层6、第三导电膜层7的引出端各串接一电阻R61、R62后形成两采样信号输出端A1和B1。图2给出了各穴位传感器的电连接原理图。其中,每个穴位传感器的第二导电膜层6引出端串接一电阻后(见图中的R61、R62、-----R6n)与第一导电膜层5的引出端并接,然后相互并接,形成第一采样信号输出端OUT1;第三导电膜层的引出端串接一电阻(见图中的R71、R72、----R7n)后相互并接,形成第二采样信号输出端OUT2;两采样信号输出端OUT1和OUT2分别与相应的两信号放大跟随电路图2-1、图2-2之信号输入端相接。图2-1、图2-2所示的两信号放大跟随电路,均由一型号为LM324的集成运算放大器(T2、T4)和一型号为74LS04的反相器(T3、T5)组成,集成运算放大器(T2、T4)的信号输入端与各穴位传感器的相应信号输出端(OUT1、OUT2)相接,集成运算放大器(T2、T4)的信号输出端与反相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芝亮陶玲杨剑云朱国鸣倪光夏
申请(专利权)人:田芝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