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原理实验教学的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959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原理实验教学的演示装置,包括平台(2),在平台(2)的下表面设有一个带有锁紧装置的翻转装置(9),在底座(12)上竖直地设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下部与底座(12)固定连接,旋转轴(11)通过滚珠轴承(111)与翻转装置(9)活动连接;在平台(2)上竖立地设有平面镜固定支架(1),平面镜固定支架(1)的两端与平台(2)通过带有锁紧装置的万向节(3)相连接;在平面镜固定支架(1)上设有三门反射面板,三门反射面板与平面镜固定支架(1)为可拆卸连接。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演示装置,可以实现各个角度多方位的教学演示,便于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实验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原理实验教学的演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光学教学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光学原理实验教学的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有一定难度的光学内容难以理解,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对他们来说尤为必要。现有教学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平台没有水平旋转装置,操作不灵活,不方便从各个角度观察,不利于平面镜中虚像的展示;玻璃没有倾斜翻转装置,倾斜位置也不能固定,实验用途较单一;蜡烛固定不便且缺少高度调节装置,不能解决由于燃烧损耗导致的两支蜡烛高度差异,进而影响蜡烛的二次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教材实验中呈现反射光线的面板缺少分块转动装置,当反射光线所在的面板向后转动时,面板上没有呈现反射光线,教师据此直接得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结论,这样的证据说服力不强,学生会因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误认为反射光线消失了,不能得出“三线共面”的结论。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教学中,浙教版(2013年版次)七年级科学下册(第70页)教材用:“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学原理实验教学的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2),在平台(2)的下表面设有一个带有锁紧装置的翻转装置(9),翻转装置(9)与平台(2)固定连接;/n在底座(12)上竖直地设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下部与底座(12)固定连接,旋转轴(11)的上部与翻转装置(9)活动连接;/n在平台(2)上竖立地设有平面镜固定支架(1),平面镜固定支架(1)的两端与平台(2)通过带有锁紧装置的万向节(3)相连接;在平面镜固定支架(1)上设有三门反射面板,三门反射面板与平面镜固定支架(1)为可拆卸连接;/n在平台(2)上表面嵌入设置有铁板(13),铁板(13)位于平面镜固定支架(1)的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原理实验教学的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2),在平台(2)的下表面设有一个带有锁紧装置的翻转装置(9),翻转装置(9)与平台(2)固定连接;
在底座(12)上竖直地设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下部与底座(12)固定连接,旋转轴(11)的上部与翻转装置(9)活动连接;
在平台(2)上竖立地设有平面镜固定支架(1),平面镜固定支架(1)的两端与平台(2)通过带有锁紧装置的万向节(3)相连接;在平面镜固定支架(1)上设有三门反射面板,三门反射面板与平面镜固定支架(1)为可拆卸连接;
在平台(2)上表面嵌入设置有铁板(13),铁板(13)位于平面镜固定支架(1)的前方;
在平台(2)的一侧设有小烛台支架(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原理实验教学的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门反射面板由三块厚度相同的第一小门(181)、第二小门(182)和第三小门(183)组成,第一小门(181)为铁板,第二小门(182)、第三小门(183)均表面平整光滑,第二小门(182)为1/4圆环,第三小门(183)为1/4圆,第二小门(182)内圆弧的半径与第三小门(183)的半径相等,第二小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柏春
申请(专利权)人:建德市大洋初级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