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957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属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领域设备,包括底座、壳体和监测设备主体,底座底部均匀固定有四个带有刹车结构的万向轮,底座中心位置开有贯穿孔、顶部固定有壳体,贯穿孔两侧的底座上分别设有螺纹杆和限位杆,壳体顶端设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壳体内部的螺纹杆顶端连接,螺纹杆底部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内螺纹套管,内螺纹套管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固定有转动电机、底部固定有与贯穿孔相对应的钻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便于对监测设备主体的维修,即使本装置在软基地质区域也能够被稳定支撑固定,保证监测设备主体能够稳定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质灾害监测领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是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是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应用愈发广泛,现有的监测设备大多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安装效率低,且长时间使用螺栓容易生锈,给后期需要取下监测设备维修带来不便,并且大多数监测设备是通过螺栓或者固定钉固定在地质表面,在山区等一些易滑坡区域因地面松软,地质表面泥土和砂石易出现脱落和滑动,此区域安装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易出现倾倒的状况,对设备的正常监测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装置。本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底座、壳体和监测设备主体,底座底部均匀固定有四个带有刹车结构的万向轮,底座中心位置开有贯穿孔、顶部固定有壳体,贯穿孔两侧的底座上分别设有螺纹杆和限位杆,壳体顶端设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壳体内部的螺纹杆顶端连接,螺纹杆底部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内螺纹套管,内螺纹套管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固定有转动电机、底部固定有与贯穿孔相对应的钻杆,钻杆顶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支撑板的另一侧连接有套接在限位杆上的限位套;壳体顶端中心位置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顶部固定有顶部为开口的安装座,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开口,安装座右侧内壁上固定有夹板Ⅰ、左侧内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T型推杆,T型推杆的竖直杆一端位于安装座外侧、另一端与安装座内部的推板相连接,推板的另一侧通过一个以上的弹簧Ⅰ连接有与夹板Ⅰ相对的夹板Ⅱ;所述T型推杆的底部开有插接槽,插接槽顶端内壁上间隔固定有一个以上的梯形挡块,梯形挡块的底面为倾斜面,插接槽下方的安装座左侧壁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上滑动设置有L型拉杆,L型拉杆顶端置于插接槽内的梯形挡块之间、且顶部嵌有与梯形挡块底部斜面相适配的滚珠,L型拉杆的水平端置于安装座外部,所述L型拉杆底部与弹簧Ⅱ顶端相连,弹簧Ⅱ底部固定在安装槽的底部内壁上;监测设备主体位于夹板Ⅰ与夹板Ⅱ之间的安装座底部内壁上,监测设备主体的两侧外壁分别与夹板Ⅰ和夹板Ⅱ相贴,所述壳体内底座上设有蓄电池,蓄电池与减速电机、转动电机、电动伸缩杆和监测设备主体电性连接,减速电机、转动电机、电动伸缩杆和监测设备主体与控制器数据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壳体顶端设有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夹板Ⅱ左侧壁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有两个贯穿推板的L形限位杆,弹簧Ⅰ均位于两个L形限位杆之间的夹板Ⅱ左侧壁上,夹板Ⅰ和夹板Ⅱ与监测设备主体相贴的侧壁上均设有防滑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底座底部四角处均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均螺纹插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位于底座上方、且固定有转动把手,支撑杆底部位于底座下方、且固定有支撑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安装座顶端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杆,支杆顶端均与弧形板的底部相固定。本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能够对监测设备主体进行快速地安装和拆卸,便于对监测设备主体的维修,通过弹簧Ⅰ的设置,便于对监测设备主体的夹持力大小进行调节,避免因夹持力过大造成监测设备主体损坏的现象;钻杆钻入地面下能够对本装置进行固定,即使本装置在软基地质区域也能够被稳定支撑固定,保证监测设备主体能够稳定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壳体2和监测设备主体3,底座1底部均匀固定有四个带有刹车结构的万向轮4。底座1中心位置开有贯穿孔5、顶部固定有壳体2,贯穿孔5两侧的底座1上分别设有螺纹杆7和限位杆8,壳体2顶端设有减速电机6,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与壳体2内部的螺纹杆7顶端连接,螺纹杆7底部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底部四角处均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均螺纹插接有支撑杆32,支撑杆32顶部位于底座1上方、且固定有转动把手33,支撑杆32底部位于底座1下方、且固定有支撑座35,拧动转动把手33即可调整支撑杆32的位置,进而使支撑座35接触地面,对本装置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螺纹杆7上螺纹套接有内螺纹套管12,内螺纹套管12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9,支撑板9顶部固定有转动电机10、底部固定有与贯穿孔5相对应的钻杆11,钻杆11顶端与转动电机10的输出端相连,支撑板9的另一侧连接有套接在限位杆8上的限位套13。转动电机10带动钻杆11转动,减速电机6带动螺纹杆7转动,因为受到限位杆8和限位套13的限制,使得螺纹杆7在转动时内螺纹套管12不会随着螺纹杆7的转动而转动,只能通过其内部螺纹的作用在螺纹杆7上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钻杆11上下移动。壳体2顶端中心位置设有电动伸缩杆14,电动伸缩杆14输出端的顶部固定有顶部为开口的安装座15,安装座15的前端设有开口,安装座15右侧内壁上固定有夹板Ⅰ16、左侧内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T型推杆17,T型推杆17的竖直杆一端位于安装座15外侧、另一端与安装座15内部的推板18相连接,推板18的另一侧通过一个以上的弹簧Ⅰ19连接有与夹板Ⅰ16相对的夹板Ⅱ20,夹板Ⅱ20左侧壁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有两个贯穿推板18的L形限位杆30,弹簧Ⅰ19均位于两个L形限位杆30之间的夹板Ⅱ20左侧壁上。所述T型推杆17的底部开有插接槽23,插接槽23顶端内壁上间隔固定有一个以上的梯形挡块24,梯形挡块24的底面为倾斜面,插接槽23下方的安装座15左侧壁上开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的内壁上滑动设置有L型拉杆22,L型拉杆22顶端置于插接槽23内的梯形挡块24之间、且顶部嵌有与梯形挡块24底部斜面相适配的滚珠25,L型拉杆22的水平端置于安装座15外部,所述L型拉杆22底部与弹簧Ⅱ26顶端相连,弹簧Ⅱ26底部固定在安装槽21的底部内壁上。监测设备主体3位于夹板Ⅰ16与夹板Ⅱ20之间的安装座15底部内壁上,监测设备主体3的两侧外壁分别与夹板Ⅰ16和夹板Ⅱ20相贴,夹板Ⅰ16和夹板Ⅱ20与监测设备主体3相贴的侧壁上均设有防滑垫31。所述壳体2内底座1上设有蓄电池27,蓄电池27与减速电机6、转动电机10、电动伸缩杆14和监测设备主体3电性连接,减速电机6、转动电机10、电动伸缩杆14和监测设备主体3与控制器28数据连接,壳体2顶端设有太阳能板29与蓄电池27电性连接。安装座15顶端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杆,支杆顶端均与弧形板34的底部相固定,弧形板34的设置便于在雨天对监测设备主体3进行遮挡,避免雨水淋至监测设备主体3上。将本装置移动到需要监测的位置,锁住万向轮4后通过拧动转动把手33,使支撑座35将本装置支撑在原地。启动减速电机6和转动电机10,使得钻杆11钻开地面并置于地面下,从而对装置进行固定。监测设备主体3放入安装座15内,监测设备主体3的正面与安装座15的开口处相对,然后向右推动T型推杆17,T型推杆17带动推板18向右移动,推板18通过弹簧Ⅰ19带动夹板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壳体(2)和监测设备主体(3),底座(1)底部均匀固定有四个带有刹车结构的万向轮(4),其特征在于底座(1)中心位置开有贯穿孔(5)、顶部固定有壳体(2),贯穿孔(5)两侧的底座(1)上分别设有螺纹杆(7)和限位杆(8),壳体(2)顶端设有减速电机(6),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与壳体(2)内部的螺纹杆(7)顶端连接,螺纹杆(7)底部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螺纹杆(7)上螺纹套接有内螺纹套管(12),内螺纹套管(12)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9),支撑板(9)顶部固定有转动电机(10)、底部固定有与贯穿孔(5)相对应的钻杆(11),钻杆(11)顶端与转动电机(10)的输出端相连,支撑板(9)的另一侧连接有套接在限位杆(8)上的限位套(13);壳体(2)顶端中心位置设有电动伸缩杆(14),电动伸缩杆(14)输出端的顶部固定有顶部为开口的安装座(15),安装座(15)的前端设有开口,安装座(15)右侧内壁上固定有夹板Ⅰ(16)、左侧内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T型推杆(17),T型推杆(17)的竖直杆一端位于安装座(15)外侧、另一端与安装座(15)内部的推板(18)相连接,推板(18)的另一侧通过一个以上的弹簧Ⅰ(19)连接有与夹板Ⅰ(16)相对的夹板Ⅱ(20);所述T型推杆(17)的底部开有插接槽(23),插接槽(23)顶端内壁上间隔固定有一个以上的梯形挡块(24),梯形挡块(24)的底面为倾斜面,插接槽(23)下方的安装座(15)左侧壁上开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的内壁上滑动设置有L型拉杆(22),L型拉杆(22)顶端置于插接槽(23)内的梯形挡块(24)之间、且顶部嵌有与梯形挡块(24)底部斜面相适配的滚珠(25),L型拉杆(22)的水平端置于安装座(15)外部,所述L型拉杆(22)底部与弹簧Ⅱ(26)顶端相连,弹簧Ⅱ(26)底部固定在安装槽(21)的底部内壁上;监测设备主体(3)位于夹板Ⅰ(16)与夹板Ⅱ(20)之间的安装座(15)底部内壁上,监测设备主体(3)的两侧外壁分别与夹板Ⅰ(16)和夹板Ⅱ(20)相贴,所述壳体(2)内底座(1)上设有蓄电池(27),蓄电池(27)与减速电机(6)、转动电机(10)、电动伸缩杆(14)和监测设备主体(3)电性连接,减速电机(6)、转动电机(10)、电动伸缩杆(14)和监测设备主体(3)与控制器(28)数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壳体(2)和监测设备主体(3),底座(1)底部均匀固定有四个带有刹车结构的万向轮(4),其特征在于底座(1)中心位置开有贯穿孔(5)、顶部固定有壳体(2),贯穿孔(5)两侧的底座(1)上分别设有螺纹杆(7)和限位杆(8),壳体(2)顶端设有减速电机(6),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与壳体(2)内部的螺纹杆(7)顶端连接,螺纹杆(7)底部通过轴承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螺纹杆(7)上螺纹套接有内螺纹套管(12),内螺纹套管(12)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9),支撑板(9)顶部固定有转动电机(10)、底部固定有与贯穿孔(5)相对应的钻杆(11),钻杆(11)顶端与转动电机(10)的输出端相连,支撑板(9)的另一侧连接有套接在限位杆(8)上的限位套(13);壳体(2)顶端中心位置设有电动伸缩杆(14),电动伸缩杆(14)输出端的顶部固定有顶部为开口的安装座(15),安装座(15)的前端设有开口,安装座(15)右侧内壁上固定有夹板Ⅰ(16)、左侧内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T型推杆(17),T型推杆(17)的竖直杆一端位于安装座(15)外侧、另一端与安装座(15)内部的推板(18)相连接,推板(18)的另一侧通过一个以上的弹簧Ⅰ(19)连接有与夹板Ⅰ(16)相对的夹板Ⅱ(20);所述T型推杆(17)的底部开有插接槽(23),插接槽(23)顶端内壁上间隔固定有一个以上的梯形挡块(24),梯形挡块(24)的底面为倾斜面,插接槽(23)下方的安装座(15)左侧壁上开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的内壁上滑动设置有L型拉杆(22),L型拉杆(22)顶端置于插接槽(23)内的梯形挡块(24)之间、且顶部嵌有与梯形挡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峰徐嘉荫刘梦奇梁宝岚梁宝悠黄文怡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辉立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