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938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属于溶样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溶样装置存在酸蒸汽排放不彻底、易发生飘尘污染、危害实验人员健康、样品间交叉污染、操作步骤繁琐、操作强度大以及效率低的问题。该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包括:溶样罐、加热台和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其中,加热台包括金属底座和加热装置,金属底座设有多个溶样罐安装孔,加热装置对溶样罐加热;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用于收集并处理产生的酸蒸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封闭环境下赶酸并收集、处理酸蒸汽,实现了有毒气体零排放,而且结构简单、使用设备少、操作强度低、实验效率高且交叉污染风险低,符合绿色、高效、便捷的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理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加热赶酸装置
本技术涉及溶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密闭加热赶酸装置。
技术介绍
光、质谱等现代分析仪器大多需要将固体样品转换为溶液形式后才能进行测定,因此样品消解是地质样品分析的关键步骤。目前常用的消解技术主要有酸溶、灼烧、熔融等。其中酸溶法的历史最为悠久,使用频率也最高。该方法利用热量和/或酸的作用,分解固体样品,使样品所含元素从复杂基体中释放出来,转化为简单化学形态。酸溶消解样品的过程可以在敞开和封闭两种条件下进行。敞开体系下的酸溶方法最为简单易行,但它的最大缺点是消解温度受限于酸试剂的沸点,如硝酸沸点为122℃,氢氟酸为112℃,这对于一些难溶矿物而言温度过低,难以完全消解,虽然可以加入磷酸、硫酸等高沸点酸,提高分解温度,但引入这些酸可能会对仪器测试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敞开体系的其他问题还包括:溶样器皿长时间敞开容易受到空气飘尘和样品之间的污染;易挥发元素会损失。而在封闭体系下,加热后,密闭器皿内的压力升高,酸的沸点也相应提高,酸的消解能力随之加强,难溶矿物也能被更彻底地消解,而且封闭溶样的酸试剂用量少,降低了空气飘尘污染和样品之间交叉污染的风险,还避免了挥发性元素(如As、B、Cr、Cd、Hg、Sb、Se、Sn和Pb)的损失。得益于上述优势,封闭酸溶已经成为地矿行业生产和科研实验室开展硅酸盐岩石样品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时常用的样品消解手段。然而,现有封闭溶样装置采用聚四氟乙烯内胆与金属外套相结合(“内胆+外钢套”)的结构,其操作流程为:1)将样品和酸试剂加入聚四氟乙烯(PTFE)溶样内胆,之后将内胆装入金属套,采用金属旋盖方式压紧内胆上盖,放入烘箱加热,消解样品;2)加热完毕后,拧开金属套,打开内胆上盖,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赶酸;3)加入适当浓度和体积的酸溶液,再次封闭内胆和金属套,放入烘箱加热,使残渣复溶;4)加热完毕后,拧开金属套,打开内胆,稀释定容后上仪器测量。由此可见,现有“内胆+外钢套”结构的封闭溶样装置和配套的样品消解流程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逐一装卸密闭装置,步骤繁琐,大批量处理样品时操作强度大;2)外套多为金属材质,易被腐蚀,操作不当所含金属元素会污染样品;3)在电热板上敞开赶酸时,会产生大量酸蒸汽,污染空气,危害操作人员健康;而且当内胆放置过密或加热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样品间的交叉污染;4)需要使用烘箱、电热板、密闭钢套、通风安全柜等多类设备/装置,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密闭加热赶酸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内胆+外钢套”结构的封闭溶样装置的酸蒸汽排放不彻底、易发生飘尘污染危害实验人员健康和样品间交叉污染,并且操作步骤繁琐、操作强度大、外钢套易被腐蚀、所用设备/装置繁多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中的一者或多者。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包括:溶样罐,溶样罐包括罐体和盖体;加热台,加热台包括金属底座和加热装置,金属底座设有多个溶样罐安装孔,加热装置用于对装入溶样罐安装孔内的溶样罐加热;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包括酸蒸汽收集板,酸蒸汽收集板拆卸安装于金属底座上并能够将罐体的罐口密封;酸蒸汽收集板设有酸蒸汽收集通道,酸蒸汽收集通道与罐体连通,用于收集并处理产生的酸蒸汽。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加热装置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和侧壁围成容纳金属底座的加热空间;底壁和/或侧壁设置电热板。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密闭加热赶酸装置还包括加热盖板,加热盖板拆卸安装于酸蒸汽收集板的上方。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酸蒸汽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缓冲瓶、碱液瓶和射流泵,缓冲瓶、碱液瓶和射流泵沿酸蒸汽流出方向依次设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酸蒸汽收集通道包括:主管道,主管道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进气量的针阀,另一端与酸蒸汽处理装置连通;支管道,支管道的第一端与主管道连通,支管道的第二端与罐体连通。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管道具有支管道进口和支管道出口,酸蒸汽经支管道进口进入支管道,由支管道出口进入主管道;支管道出口的截面呈倒八字形结构。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罐体的罐口设有外凸缘结构,外凸缘结构的外径大于溶样罐安装孔的孔径,罐体的外径等于溶样罐安装孔的孔径;酸蒸汽收集板的底面设有罐口封装结构,罐口封装结构包括密封环槽,外凸缘结构能够无缝安装于密封环槽内。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外凸缘结构的顶面包括过渡连接的第一顶面平台、第二顶面平台和斜壁;第一顶面平台高于第二顶面平台,且第一顶面平台位于外侧,第二顶面平台位于内侧。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金属底座的顶面还设有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垫板,垫板位于外凸缘结构的下端与金属底座的顶面之间。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密闭加热赶酸装置还包括固定密封组件,固定密封组件包括固定盖板、固定螺栓和封闭螺栓,固定盖板通过固定螺栓与金属底座连接,固定盖板相对于金属底座为悬空状态;固定盖板设有与溶样罐安装孔数量相同的第一螺孔,封闭螺栓通过第一螺孔顶紧盖体使罐体与盖体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A)本技术提供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利用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的管道系统实现了在封闭环境下赶酸并收集、处理酸蒸汽,使酸蒸汽全部收集处理,摆脱了对通风安全柜的依赖,基本实现有毒气体零排放;而且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体积小、使用设备少、且交叉污染风险低,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溶样赶酸,操作强度低,大幅提升实验测试效率,符合绿色、高效、便捷的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理念,在地矿行业生产和科研实验室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B)本技术提供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通过在溶样罐的管口设置外凸缘结构,酸蒸汽收集板的底面设有与外凸缘结构向适配的密封环槽,外凸缘结构能够无缝安装于密封环槽内,外凸缘结构的第一顶面平台、第二顶面平台和斜壁均能承压密封,与密封环槽的槽底形成三级密级结构,密封环槽与溶样罐罐口的密封接触面积远大于目前常用的溶样弹内胆的密封面积,使得密封效果更好。C)本技术提供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加热台采用井式炉结构,加热台设置多个溶样罐安装孔,利用一个加热台完成多个样品的加热消解、赶酸和复溶,减少了仪器/装置的数量,减小了占用空间,大幅提升测试效率,而且可以利用手枪钻旋转螺栓,实现溶样罐的快速密闭和打开,降低了操作强度。D)本技术提供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通过在酸蒸汽收集板的上方设置加热盖板,在赶酸时加热,加热温度高于酸试剂沸点,有效地防止高沸点酸在酸蒸汽收集通道内因温度过低导致冷凝回流,保证排酸效果。E)本技术提供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金属底座的上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垫板,罐体的罐口的外凸缘结构能够卡在聚四氟乙烯垫板上,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垫板具有如下作用和效果:第一方面作为保护层,起到缓冲的作用,能够使得罐口处的外凸缘结构与垫板的密封接触性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溶样罐(1),所述溶样罐(1)包括罐体(1-1)和盖体(1-2);/n加热台,所述加热台包括金属底座(2)和加热装置(3),所述金属底座(2)设有多个溶样罐安装孔(2-1),所述加热装置(3)用于对装入所述溶样罐安装孔(2-1)内的溶样罐(1)加热;/n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所述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包括酸蒸汽收集板(10),所述酸蒸汽收集板(10)拆卸安装于所述金属底座(2)上并能够将所述罐体(1-1)的罐口密封;所述酸蒸汽收集板(10)设有酸蒸汽收集通道,所述酸蒸汽收集通道与所述罐体(1-1)连通,用于收集并处理产生的酸蒸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样罐(1),所述溶样罐(1)包括罐体(1-1)和盖体(1-2);
加热台,所述加热台包括金属底座(2)和加热装置(3),所述金属底座(2)设有多个溶样罐安装孔(2-1),所述加热装置(3)用于对装入所述溶样罐安装孔(2-1)内的溶样罐(1)加热;
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所述酸蒸汽收集处理组件包括酸蒸汽收集板(10),所述酸蒸汽收集板(10)拆卸安装于所述金属底座(2)上并能够将所述罐体(1-1)的罐口密封;所述酸蒸汽收集板(10)设有酸蒸汽收集通道,所述酸蒸汽收集通道与所述罐体(1-1)连通,用于收集并处理产生的酸蒸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侧壁围成容纳所述金属底座(2)的加热空间;
所述底壁和/或侧壁设置电热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加热赶酸装置还包括加热盖板(11),所述加热盖板(11)拆卸安装于所述酸蒸汽收集板(10)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蒸汽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缓冲瓶(13)、碱液瓶(14)和射流泵(15),所述缓冲瓶(13)、碱液瓶(14)和射流泵(15)沿酸蒸汽流出方向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蒸汽收集通道包括:
主管道(10-1),所述主管道10-1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进气量的针阀,另一端与所述酸蒸汽处理装置连通;
支管道(10-2),所述支管道(10-2)的第一端与所述主管道(10-1)连通,所述支管道(10-2)的第二端与所述罐体(1-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闭加热赶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道(10-2)具有支管道进口和支管道出口(10-2-1),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利敏温宏利王书谟陶迪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