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92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5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泵,具体提供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当抽排组件启动时,外界气体从进气口接入外围空间,再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抽排组件;然后抽排组件将气体送至出气通道,气体经过出气通道时会先经过第一消音缺口并进入第一消音气道,然后在经过第二消音缺口进入第二独立腔室,最后才从出气口排出;故在本申请中,设计的第一消音气道、第一消音缺口、第二消音缺口共同作用使气流曲折流动,气流带有的噪音衰减,故其噪音小,输出气流稳定;同时增加了气体的行程,气体需要采用“绕路”的方式才可以从出气口排出,故可以解决了气泵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气鸣及蜂鸣等各种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
本技术涉及气泵领域,尤指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
技术介绍
微型气泵体积小巧、噪音低、功耗小、易于操作、便于携带、免维护、可24小时连续运转,还允许介质富含水汽。最重要的是,因为是干式、无油的,不需要真空泵油或润滑油,所以不会污染工作介质,不会干扰对介质的分析等等。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得多。流量稍大的微型气泵往往噪音不理想,微型气泵噪音主要由机械振动噪音和气流噪音两部分组成,而气流噪音是噪音的主要来源,大量的气体在狭小的泵内高速流动必然产生噪音,而现技术中的气泵内部均内有设置如何的消音结构,则会出现气鸣及蜂鸣等各种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设计的第一消音气道增加了气体的行程,气体需要采用“绕路”的方式才可以从出气口排出,故可以解决了气泵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气鸣及蜂鸣等各种噪音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上盖、用于控制气流方向的阀座、用于吸入和排出气体且内置进气阀的抽排组件;其中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阀座并与所述阀座形成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的内围空间以及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外围空间;所述阀座开设有若干个供气体沿所述抽排组件流出至内围空间的出气通道,且每个出气通道内均配装有出气阀;外围空间开设有供气体流入至抽排组件的进气通道,且进气通道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内围空间内处设置有若干个将出气通道包围并与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独立腔室,其中第一独立腔室与内围空间之间构成第一消音气道,其中第一独立腔室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消音气道连通的第一消音缺口;所述内围空间内处还设置有将出气口包围且与出气口连通的第二独立腔室,其中所述第二独立腔室的侧壁开设有与消音气道连通的第二消音缺口。优选地,所述第二独立腔室位于内围空间的中心位置,第二独立腔室的中心处设置有出气口贴紧的连接柱体,该连接柱体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消音缺口对齐的L型连接口,且该连接口与出气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消音缺口与第二消音缺口相互错开。优选地,所述抽排组件包括驱动机构、活塞缸体组件;其中活塞缸体组件包括若干个固定在阀座底部并与出气通道对应连通的缸体,每个缸体内配装有一进气阀并使得外界空气通过进气阀进入到缸体内,同时每个缸体配装有一活塞;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具有旋转轴且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的电机、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且随所述旋转轴旋转的偏心轮、一端连接于所述偏心轮和另一端连接各所述活塞的摇杆;其中电机带动偏心轮旋转,摇杆在偏心轮的带动下以偏心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呈圆锥面旋转摆动,摇杆在摆动的过程,各活塞在缸体内作上下往复的动作,产生容积差从而实现气体的输送。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阀座与驱动机构之间的活塞缸体外壳,其中活塞缸体外壳内有储气腔体,所述活塞缸体组件内置在该储气腔体内,其中所述进气通道与储气腔体连通。优选地,所述上盖的表面还设置有与出气口连通的出气套筒、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套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抽排组件启动时,外界气体从进气口接入外围空间,再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抽排组件;然后抽排组件将气体送至出气通道,气体经过出气通道时会先经过第一消音缺口并进入第一消音气道,然后在经过第二消音缺口进入第二独立腔室,最后才从出气口排出;故在本申请中,设计的第一消音气道、第一消音缺口、第二消音缺口共同作用使气流曲折流动,气流带有的噪音衰减,故其噪音小,输出气流稳定;同时增加了气体的行程,气体需要采用“绕路”的方式才可以从出气口排出,故可以解决了气泵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气鸣及蜂鸣等各种噪音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泵省略活塞缸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基础上省略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阀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上盖1、出气套筒11、出气口111、进气套筒12、进气口121、阀座2、内围空间21、外围空间22、进气通道221、第一独立腔室23、第一消音缺口231、出气通道232、第一消音气道24、第二独立腔室25、第二消音缺口251、连接柱体26、连接口261、出气阀27、活塞缸体外壳3、电机4、缸体5、活塞6、摇杆7、偏心轮8。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包括具有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11的上盖1、用于控制气流方向的阀座2、用于吸入和排出气体且内置进气阀的抽排组件;其中所述上盖1扣合于所述阀座2并与所述阀座2形成与所述出气口111相连通的内围空间21以及与所述进气口121相连通的外围空间22;所述阀座2开设有若干个供气体沿所述抽排组件流出至内围空间21的出气通道232,且每个出气通道232内均配装有出气阀27;外围空间22开设有供气体流入至抽排组件的进气通道221,且进气通道221设置有进气阀;所述内围空间21内处设置有若干个将出气通道232包围并与出气通道232连通的第一独立腔室23,其中第一独立腔室23与内围空间21之间构成第一消音气道24,其中第一独立腔室23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消音气道24连通的第一消音缺口231;所述内围空间21内处还设置有将出气口111包围且与出气口111连通的第二独立腔室25,其中所述第二独立腔室25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消音气道24连通的第二消音缺口251。当抽排组件启动时,外界气体从进气口121接入外围空间22,再通过进气通道221进入抽排组件;然后抽排组件将气体送至出气通道232,气体经过出气通道232时会先经过第一消音缺口231并进入第一消音气道24,然后在经过第二消音缺口251进入第二独立腔室25,最后才从出气口111排出;故在本申请中,设计的第一消音气道24、第一消音缺口231、第二消音缺口251共同作用使气流曲折流动,气流带有的噪音衰减,故其噪音小,输出气流稳定;同时增加了气体的行程,气体需要采用“绕路”的方式才可以从出气口111排出,故可以解决了气泵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气鸣及蜂鸣等各种噪音问题。同时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阀座2上设置有3个出气通道232,该出气通道232之间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且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与上盖1的出气口111对齐;故内围空间21为“Y”型结构;而且每个第一独立腔室23为圆形结构,且第一独立腔室23将出气通道232包围;另外第二独立腔室25处于内围空间21的中心处,并为“Y”型结构。则第二独立腔室25每个末端均开设有第二消音缺口251。优选地,所述第二独立腔室25位于内围空间21的中心位置,第二独立腔室25的中心处设置有出气口111贴紧的连接柱体26,该连接柱体26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消音缺口251对齐的L型连接口261,且该连接口261与出气口111连通。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设置的连接柱体26的作用在于为了确保气体从第二独立腔室25排出到出气口111。优选地,所述第一消音缺口231与第二消音缺口251相互错开。其中为了避免气体从第一消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上盖、用于控制气流方向的阀座、用于吸入和排出气体且内置进气阀的抽排组件;其中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阀座并与所述阀座形成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的内围空间以及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外围空间;所述阀座开设有若干个供气体沿所述抽排组件流出至内围空间的出气通道;外围空间开设有供气体流入至抽排组件的进气通道,且进气通道设置有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围空间内处设置有若干个将出气通道包围并与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独立腔室,其中第一独立腔室与内围空间之间构成第一消音气道,其中第一独立腔室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消音气道连通的第一消音缺口;所述内围空间内处还设置有将出气口包围且与出气口连通的第二独立腔室,其中所述第二独立腔室的侧壁开设有与消音气道连通的第二消音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上盖、用于控制气流方向的阀座、用于吸入和排出气体且内置进气阀的抽排组件;其中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阀座并与所述阀座形成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的内围空间以及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外围空间;所述阀座开设有若干个供气体沿所述抽排组件流出至内围空间的出气通道;外围空间开设有供气体流入至抽排组件的进气通道,且进气通道设置有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围空间内处设置有若干个将出气通道包围并与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独立腔室,其中第一独立腔室与内围空间之间构成第一消音气道,其中第一独立腔室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消音气道连通的第一消音缺口;所述内围空间内处还设置有将出气口包围且与出气口连通的第二独立腔室,其中所述第二独立腔室的侧壁开设有与消音气道连通的第二消音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独立腔室位于内围空间的中心位置,第二独立腔室的中心处设置有出气口贴紧的连接柱体,该连接柱体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消音缺口对齐的L型连接口,且该连接口与出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消音结构的气泵,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华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动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