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81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其通过增加搅拌,防止混凝土在铺设之前凝固,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包括底座、储料箱、注料管、出料管、搅拌电机、铺料管和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顶端与底座的底端连接,储料箱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连接,注料管的输出端与储料箱的注料口连通,出料管的输入端贯穿底座与储料箱的出料口连通,出料管上设置连通有阀门,搅拌电机的底端与储料箱的顶端连接,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延伸至储料箱的空腔内,在储料箱空腔内的传动轴上设置有多组搅拌叶,铺料管的输入端与出料管的输出端连通,铺料管内设置有分料块,所述分料块的两端均与铺料管的内壁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
技术介绍
钢混组合梁是钢部件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部件组合成为整体而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兼具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些特性。可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中的楼面梁、桁架、板、柱,屋盖结构中的屋面板、梁、桁架,厂房中的柱及工作平台梁、板以及桥梁,在中国还用于厂房中的吊车梁。在建设钢混组合梁时,需要在钢结构上面铺设混凝土,现有的混凝土铺设设备无法对储罐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混凝土长时间静置会出现凝固现象,影响铺设,导致设备的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增加搅拌,防止混凝土在铺设之前凝固,提高实用性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包括底座、储料箱、注料管、出料管、搅拌电机、铺料管和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顶端与底座的底端连接,储料箱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连接,储料箱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储料箱的顶端设置有注料口,储料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注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储料箱的空腔连通,注料管的输出端与储料箱的注料口连通,出料管的输入端贯穿底座与储料箱的出料口连通,出料管上设置连通有阀门,搅拌电机的底端与储料箱的顶端连接,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延伸至储料箱的空腔内,在储料箱空腔内的传动轴上设置有多组搅拌叶,铺料管的输入端与出料管的输出端连通,铺料管内设置有分料块,所述分料块的两端均与铺料管的内壁连。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移动装置由四组支撑架、两组转轴和两组履带组成,四组支撑架的顶端均与底座的底端连接,每组转轴的外壁分别与两组支撑架的底端连接,两组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轮,所述四组支撑轮分别与两组转轴可转动连接,每组履带张紧套装在两组支撑轮上。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每组履带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组加强防滑筋。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每组搅拌叶上均设置有搅拌锤。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还包括上盖,上盖的底端与注料管的输入端通过铰链可转动连接。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还包括把手,把手的底端与上盖的顶端连接。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还包括推杆,推杆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连接。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储料箱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混凝土料通过注料管注入储料箱的空腔内,打开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动力输送至传动轴,传动轴带动多组搅拌叶转动,旋转的多组搅拌叶搅拌储料箱空腔内的混凝土料,防止其凝固,之后打开阀门,混凝土料通过出料管输送至铺料管,通过分料块将混凝土均匀的分配至铺料管的输出端并铺设在钢结构顶端,提高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底座;2、储料箱;3、注料管;4、出料管;5、阀门;6、搅拌电机;7、传动轴;8、搅拌叶;9、铺料管;10、分料块;11、支撑架;12、转轴;13、支撑轮;14、履带;15、加强防滑筋;16、搅拌锤;17、上盖;18、把手;19、推杆;20、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包括底座1、储料箱2、注料管3、出料管4、搅拌电机6、铺料管9和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顶端与底座1的底端连接,储料箱2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连接,储料箱2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储料箱2的顶端设置有注料口,储料箱2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注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储料箱2的空腔连通,注料管3的输出端与储料箱2的注料口连通,出料管4的输入端贯穿底座1与储料箱2的出料口连通,出料管4上设置连通有阀门5,搅拌电机6的底端与储料箱2的顶端连接,搅拌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延伸至储料箱2的空腔内,在储料箱2空腔内的传动轴7上设置有多组搅拌叶8,铺料管9的输入端与出料管4的输出端连通,铺料管9内设置有分料块10,所述分料块10的两端均与铺料管9的内壁连;将混凝土料通过注料管3注入储料箱2的空腔内,打开搅拌电机6,搅拌电机6输出动力输送至传动轴7,传动轴7带动多组搅拌叶8转动,旋转的多组搅拌叶8搅拌储料箱2空腔内的混凝土料,防止其凝固,之后打开阀门5,混凝土料通过出料管4输送至铺料管9,通过分料块10将混凝土均匀的分配至铺料管9的输出端并铺设在钢结构顶端,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移动装置由四组支撑架11、两组转轴12和两组履带14组成,四组支撑架11的顶端均与底座1的底端连接,每组转轴12的外壁分别与两组支撑架11的底端连接,两组转轴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轮13,所述四组支撑轮13分别与两组转轴12可转动连接,每组履带14张紧套装在两组支撑轮13上;通过给底座1施加外力,两组履带14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设备向前移动,通过增加两组履带14,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便于推动设备更好的先前移动,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每组履带14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组加强防滑筋15;通过设置多组加强防滑筋15,增大履带14的抓地力,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每组搅拌叶8上均设置有搅拌锤16;通过设置多组搅拌锤16,增大多组搅拌叶8与混凝土料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对混凝土料进行搅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还包括上盖17,上盖17的底端与注料管3的输入端通过铰链可转动连接;通过设置上盖17,防止储料箱2空腔内混凝土料中的水分挥发,延长混凝土料凝固的时间,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还包括把手18,把手18的底端与上盖17的顶端连接;通过设置把手18,便于开启和关闭上盖17,提高设备的使用便利性。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还包括推杆19,推杆19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连接;通过设置推杆19,便于工人推动设备进行位置转移,提高设备的使用便利性。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储料箱2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20;通过设置观察窗20,便于观察储料箱2空腔内混凝土料剩余的情况,提高设备的使用便利性。本技术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其在工作时,首先将混凝土料通过注料管注入储料箱的空腔内,打开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动力输送至传动轴,传动轴带动多组搅拌叶转动,旋转的多组搅拌叶搅拌储料箱空腔内的混凝土料,防止其凝固,之后打开阀门,混凝土料通过出料管输送至铺料管,通过分料块将混凝土均匀的分配至铺料管的输出端并铺设在钢结构顶端,然后推动推杆,两组履带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储料箱(2)、注料管(3)、出料管(4)、搅拌电机(6)、铺料管(9)和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顶端与底座(1)的底端连接,储料箱(2)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连接,储料箱(2)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储料箱(2)的顶端设置有注料口,储料箱(2)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注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储料箱(2)的空腔连通,注料管(3)的输出端与储料箱(2)的注料口连通,出料管(4)的输入端贯穿底座(1)与储料箱(2)的出料口连通,出料管(4)上设置连通有阀门(5),搅拌电机(6)的底端与储料箱(2)的顶端连接,搅拌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延伸至储料箱(2)的空腔内,在储料箱(2)空腔内的传动轴(7)上设置有多组搅拌叶(8),铺料管(9)的输入端与出料管(4)的输出端连通,铺料管(9)内设置有分料块(10),所述分料块(10)的两端均与铺料管(9)的内壁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储料箱(2)、注料管(3)、出料管(4)、搅拌电机(6)、铺料管(9)和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顶端与底座(1)的底端连接,储料箱(2)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连接,储料箱(2)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储料箱(2)的顶端设置有注料口,储料箱(2)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注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储料箱(2)的空腔连通,注料管(3)的输出端与储料箱(2)的注料口连通,出料管(4)的输入端贯穿底座(1)与储料箱(2)的出料口连通,出料管(4)上设置连通有阀门(5),搅拌电机(6)的底端与储料箱(2)的顶端连接,搅拌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延伸至储料箱(2)的空腔内,在储料箱(2)空腔内的传动轴(7)上设置有多组搅拌叶(8),铺料管(9)的输入端与出料管(4)的输出端连通,铺料管(9)内设置有分料块(10),所述分料块(10)的两端均与铺料管(9)的内壁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梁表面铺设机构,其特征在于,移动装置由四组支撑架(11)、两组转轴(12)和两组履带(14)组成,四组支撑架(11)的顶端均与底座(1)的底端连接,每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吉平史延吴磊张桂芳杨丹丹袁磊张基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