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合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76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合吊顶,具体包括:吊顶龙骨,吊顶龙骨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换灯组件,换灯组件设置在吊顶龙骨的上方,换灯组件包括:换向支架,换向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面板灯,面板灯与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且面板灯的形状与安装位的形状适配;装饰板,装饰板与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且装饰板的形状与安装位的形状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吊顶龙骨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在吊顶龙骨的上方设置换向组件,其中换向组件包括一换向支架,换向支架的一侧连接面板灯,另一侧与装饰板连接,当换向支架转动时,在安装位上可实现面板灯与装饰板的切换,从而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切换,保证吊顶的一体性、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合吊顶
本技术涉及室内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集合吊顶。
技术介绍
在室内装修中,用于照明的面板灯通常会铺设在吊顶上,采用模块化拼装的形式进行安装,吊顶采用的铝框龙架和铝扣板对面板灯进行支撑和固定,从而实现与天花板一体式照明的效果。在现有技术中,面板灯嵌合在吊顶上,与预设图案的铝扣板相互拼接,在阳光充足、无需开启面板灯的情况下,用户看向天花板时会感到天花板十分凌乱,影响房屋整体的美观效果,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使用体验。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板灯无需开启的情况下,用户看向天花板时感到天花板十分凌乱,影响房屋整体的美观效果,给用户带来不佳体验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集合吊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集合吊顶,其中,所述集合吊顶包括:吊顶龙骨,所述吊顶龙骨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换灯组件,所述换灯组件设置在所述吊顶龙骨的上方,所述换灯组件包括:换向支架,所述换向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面板灯,所述面板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且所述面板灯的形状与所述安装位的形状适配;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且所述装饰板的形状与所述安装位的形状适配。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换向支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设置在所述吊顶龙骨上方的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吊顶龙骨上方的屋顶上。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集合吊顶还包括一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的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遥控器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信号。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杆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内部。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驱动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杆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内部。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装饰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装饰板卡合固定在若干所述安装位上。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换灯组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换灯组件均匀设置在所述吊顶龙骨的上方。所述的集合吊顶,其中,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装饰板的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吊顶龙骨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在吊顶龙骨的上方设置换向组件,其中换向组件包括一换向支架,换向支架的一侧连接面板灯,另一侧与装饰板连接,当换向支架转动时,在安装位上可实现面板灯与装饰板的切换,从而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切换,保证吊顶的一体性、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集合吊顶中A-A节点的横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集合吊顶切换面板灯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集合吊顶中B节点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集合吊顶切换装饰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100、吊顶龙骨;200、换灯组件;210、换向支架;211、转轴;220、第一伸缩杆;221、第一驱动杆;222、第一连杆;230、第二伸缩杆;231、第二驱动杆;232、第二连杆;240、装饰板;250、面板灯;260、电机;300、控制器;400、屋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现有技术中,面板灯嵌合在吊顶上,与预设图案的铝扣板相互拼接,在阳光充足、无需开启面板灯的情况下,用户看向天花板时会感到天花板十分凌乱,影响房屋整体的美观效果,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使用体验。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合吊顶,如图1所示,该集合吊顶包括:吊顶龙骨100,吊顶龙骨100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换灯组件200,换灯组件200设置在吊顶龙骨100的上方,换灯组件200包括:换向支架210,换向支架210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20和第二伸缩杆230;面板灯250,面板灯250与第一伸缩杆220固定连接,且面板灯250的形状与安装位的形状适配;装饰板240,装饰板240与第二伸缩杆230固定连接,且装饰板240的形状与安装位的形状适配。本技术在吊顶龙骨100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在吊顶龙骨100的上方设置换向组件,其中换向组件包括一换向支架210,换向支架210的一侧连接面板灯250,另一侧与装饰板240连接,当换向支架210转动时,在安装位上可实现面板灯250与装饰板240的切换,从而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切换,保证吊顶的一体性、美观。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吊顶龙骨100设置在屋顶400的下方,在实际设置的过程中,吊顶龙骨100是与屋顶400下方的墙壁连接固定的,吊顶龙骨100在安装过程中划分为若干个相邻的格子(如图2所示),这些格子即为安装位,与之对应地,该集合吊顶配合设置有若干个装饰板240,装饰板240的形状与安装位的形状相同,在安装时多个装饰板240卡合固定在多个安装位上,形成平整的天花板,装饰板240可设置有花纹、图案等,实现美化天花板的效果。基于上述实施例,面板灯250的形状、尺寸与天花板的形状、尺寸完全相同,即面板灯250也可通过卡合铺设在吊顶龙骨100上,以实现对天花板下方空间的照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面板灯250和装饰板240的形状、尺寸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在安装位上实现相互替换的效果。具体地,在吊顶龙骨100的上方设置有换灯组件200,换灯组件200用于切换面板灯250和装饰板240在预设安装位上的安装,在实际设置时,换灯组件200包括换向支架210,换向支架210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20和第二伸缩杆230,其中,面板灯250与第一伸缩杆220固定连接,即面板灯250可跟随第一伸缩杆220实现沿第一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合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吊顶包括:/n吊顶龙骨,所述吊顶龙骨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位;/n换灯组件,所述换灯组件设置在所述吊顶龙骨的上方,所述换灯组件包括:/n换向支架,所述换向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n面板灯,所述面板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且所述面板灯的形状与所述安装位的形状适配;/n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且所述装饰板的形状与所述安装位的形状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合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吊顶包括:
吊顶龙骨,所述吊顶龙骨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位;
换灯组件,所述换灯组件设置在所述吊顶龙骨的上方,所述换灯组件包括:
换向支架,所述换向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
面板灯,所述面板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且所述面板灯的形状与所述安装位的形状适配;
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且所述装饰板的形状与所述安装位的形状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支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设置在所述吊顶龙骨上方的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吊顶龙骨上方的屋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合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合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吊顶还包括一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的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遥控器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军
申请(专利权)人:才展照明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