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75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包括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的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预制墙体的右侧设置有凸起,所述预制墙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钢结构固定在建筑外墙的表面,将预制墙体通过底部预先安装的螺栓对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预制墙体两侧的凸起与凹槽相互配合对多个预制墙体进行拼接组装,当相邻的两个预制墙体拼装完毕后,通过加强框与螺帽对相邻的预制墙体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对预制墙体的装配,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幕墙连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多是通过钢缆对相邻的幕墙进行铰接,降低了建筑幕墙的组装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装配式建筑幕墙是一种预先制造的装饰轻质墙体,但是现有的建筑幕墙连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多是通过钢缆对相邻的幕墙进行铰接,降低了建筑幕墙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具备提高装配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幕墙连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多是通过钢缆对相邻的幕墙进行铰接,降低了建筑幕墙的组装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包括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的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预制墙体的右侧设置有凸起,所述预制墙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螺栓,所述预制墙体的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加强框,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设置有钢结构,所述螺栓靠近内板的一端依次贯穿内板、预制墙体、加强筋和钢结构并延伸至加强筋和钢结构的外侧,所述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加强筋与钢结构外侧的螺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预制墙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板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位于内腔内部的阻燃板,所述阻燃板套设在螺栓的表面并与螺栓固定连接。r>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阻燃板外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螺栓位于收纳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阻燃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内腔内部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远离阻燃板的一侧与内腔的表面接触,所述减震垫的材质为阻尼材料。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预制墙体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内侧水平面与预制墙体外侧水平面之间的间距为两厘米。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预制墙体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由防水涂料涂覆干燥后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将钢结构固定在建筑外墙的表面,将预制墙体通过底部预先安装的螺栓对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预制墙体两侧的凸起与凹槽相互配合对多个预制墙体进行拼接组装,当相邻的两个预制墙体拼装完毕后,通过加强框与螺帽对相邻的预制墙体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对预制墙体的装配,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幕墙连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多是通过钢缆对相邻的幕墙进行铰接,降低了建筑幕墙的组装效率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内腔与阻燃板,能够提高预制墙体的防火性能,同时可以减轻预制墙体的重量。3、本技术通过设置收纳槽,能够对螺栓进行隐藏,减少螺栓的占用空间,避免螺栓对减震垫的安装造成影响。4、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震垫,能够提高预制墙体的稳定性,减少外部震动对预制墙体造成的影响。5、本技术通过设置填充槽,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相邻两块预制墙体之间填充耐候胶,可以提高耐候胶与预制墙体的接触面积。6、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能够提高预制墙体的防水箱,避免预制墙体内部结构因潮湿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制墙体;2、凹槽;3、凸起;4、内板;5、螺栓;6、加强框;7、钢结构;8、螺帽;9、内腔;10、阻燃板;11、收纳槽;12、减震垫;13、填充槽;14、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包括预制墙体1,预制墙体1的左侧开设有凹槽2,预制墙体1的右侧设置有凸起3,预制墙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板4,内板4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螺栓5,预制墙体1的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加强框6,预制墙体1的底部设置有钢结构7,螺栓5靠近内板4的一端依次贯穿内板4、预制墙体1、加强筋和钢结构7并延伸至加强筋和钢结构7的外侧,螺栓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加强筋与钢结构7外侧的螺帽8。参考图3,预制墙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9,内板4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位于内腔9内部的阻燃板10,阻燃板10套设在螺栓5的表面并与螺栓5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内腔9与阻燃板10,能够提高预制墙体1的防火性能,同时可以减轻预制墙体1的重量。参考图3,阻燃板10外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11,螺栓5位于收纳槽11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收纳槽11,能够对螺栓5进行隐藏,减少螺栓5的占用空间,避免螺栓5对减震垫12的安装造成影响。参考图3,阻燃板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内腔9内部的减震垫12,减震垫12远离阻燃板10的一侧与内腔9的表面接触,减震垫12的材质为阻尼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减震垫12,能够提高预制墙体1的稳定性,减少外部震动对预制墙体1造成的影响。参考图2,预制墙体1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填充槽13,填充槽13内侧水平面与预制墙体1外侧水平面之间的间距为两厘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填充槽13,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相邻两块预制墙体1之间填充耐候胶,可以提高耐候胶与预制墙体1的接触面积。参考图1,预制墙体1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防水层14,防水层14由防水涂料涂覆干燥后形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防水层14,能够提高预制墙体1的防水箱,避免预制墙体1内部结构因潮湿受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使用者将钢结构7固定在建筑外墙的表面,将预制墙体1通过底部预先安装的螺栓5对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预制墙体1两侧的凸起3与凹槽2相互配合对多个预制墙体1进行拼接组装,当相邻的两个预制墙体1拼装完毕后,通过加强框6与螺帽8对相邻的预制墙体1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对预制墙体1的装配,在预制墙体1使用过程中,防水层14能够提高预制墙体1的防水效果,减震垫12能够减少外部震动对预制墙体1造成的影响,阻燃板10能够提高预制墙体1的防火性能。综上所述:该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通过将钢结构7固定在建筑外墙的表面,将预制墙体1通过底部预先安装的螺栓5对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预制墙体1两侧的凸起3与凹槽2相互配合对多个预制墙体1进行拼接组装,当相邻的两个预制墙体1拼装完毕后,通过加强框6与螺帽8对相邻的预制墙体1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对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包括预制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1)的左侧开设有凹槽(2),所述预制墙体(1)的右侧设置有凸起(3),所述预制墙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板(4),所述内板(4)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螺栓(5),所述预制墙体(1)的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加强框(6),所述预制墙体(1)的底部设置有钢结构(7),所述螺栓(5)靠近内板(4)的一端依次贯穿内板(4)、预制墙体(1)、加强筋和钢结构(7)并延伸至加强筋和钢结构(7)的外侧,所述螺栓(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加强筋与钢结构(7)外侧的螺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包括预制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1)的左侧开设有凹槽(2),所述预制墙体(1)的右侧设置有凸起(3),所述预制墙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板(4),所述内板(4)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螺栓(5),所述预制墙体(1)的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加强框(6),所述预制墙体(1)的底部设置有钢结构(7),所述螺栓(5)靠近内板(4)的一端依次贯穿内板(4)、预制墙体(1)、加强筋和钢结构(7)并延伸至加强筋和钢结构(7)的外侧,所述螺栓(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加强筋与钢结构(7)外侧的螺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9),所述内板(4)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位于内腔(9)内部的阻燃板(10),所述阻燃板(10)套设在螺栓(5)的表面并与螺栓(5)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基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铭濠润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