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850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所述混凝反应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多条布水管路,多条布水管路从混凝反应区直通沉淀区的底部及边缘构成布水区,每一条布水管路的水平中心面下部两侧均开设出水长缝隙,且出水长缝隙的缝隙大小从混凝反应区到沉淀区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布水方式,使沉淀区的水流分布均匀,冲击小,确保沉淀效果,减少原有的布水区域,减小一体化净水装置体积,节省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涉及的排污,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排除漂浮水面的污物,保持水体水质,简单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
本技术属于一体化净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
技术介绍
原水从装置一侧流向装置的另一侧,为了净水效果好,必须控制原水在一个区域内的水力梯度尽可能小,就需要在此区域进行均匀的布水。但单侧进水,并且水流距离长,很难保证进水端和末端的水流,布水均匀十分困难。由于在净水装置中停留时间长或者由于添加药剂的原因导致在水的顶部表面产生泡沫或者不能沉淀的絮凝体等,一直漂浮于水表面,影响外观,长期还可能招引蚊虫,滋生细菌,影响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所述混凝反应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多条布水管路,多条布水管路从混凝反应区直通沉淀区的底部及边缘构成布水区,每一条布水管路的水平中心面下部两侧均开设出水长缝隙,且出水长缝隙的缝隙大小从混凝反应区到沉淀区逐渐增大。进一步的,在所述混凝反应区及沉淀区各设置一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最低边低于混凝反应区及沉淀区的水面,所述各个排污口连接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设置一个排泄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布水方式,使沉淀区的水流分布均匀,冲击小,确保沉淀效果,减少原有的布水区域,减小一体化净水装置体积,节省成本。本技术的涉及的排污,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排除漂浮水面的污物,保持水体水质,简单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侧截面图;图3为布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排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反应区,2-沉淀区,3-过滤区,4-布水管路,5-出水长缝隙,6-排污口,7-排污管道,8-排泄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首先介绍本技术的净水原理:原水(待处理的水)在一定的压力下进入一体化净水装置,在装置中通过搅拌混合(或水力混合)进入反应区,再从一侧进入布水区,通过布水区使水流速度降低并且水流稳定,然后再从一侧进入絮凝沉淀区,最后再从一侧进入过滤区,完成原水的处理工艺。实施例:参见图1-图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反应区1、沉淀区2和过滤区3;所述混凝反应区1与沉淀区2之间设置多条布水管路4,多条布水管路4从混凝反应区直通沉淀区的底部及边缘构成布水区,每一条布水管路4的水平中心面下部两侧均开设出水长缝隙5,且出水长缝隙5的缝隙大小从混凝反应区到沉淀区逐渐增大。在混凝反应区1及沉淀区2各设置一排污口6,所述排污口6的最低边低于混凝反应区1及沉淀区2的水面,所述各个排污口6连接排污管道7,所述排污管道7设置一排泄阀门8。本技术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集成水处理工艺中的混合、反应、絮凝沉淀、过滤的工艺过程于一身,具有体积小,施工简单,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水处理作业,进行水质提升工程。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局部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包含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反应区(1)、沉淀区(2)和过滤区(3);所述混凝反应区(1)与沉淀区(2)之间设置多条布水管路(4),多条布水管路(4)从混凝反应区直通沉淀区的底部及边缘构成布水区,每一条布水管路(4)的水平中心面下部两侧均开设出水长缝隙(5),且出水长缝隙(5)的缝隙大小从混凝反应区到沉淀区逐渐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布水及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反应区(1)、沉淀区(2)和过滤区(3);所述混凝反应区(1)与沉淀区(2)之间设置多条布水管路(4),多条布水管路(4)从混凝反应区直通沉淀区的底部及边缘构成布水区,每一条布水管路(4)的水平中心面下部两侧均开设出水长缝隙(5),且出水长缝隙(5)的缝隙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林东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益维普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