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月霞专利>正文

一种光伏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81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结构包括外接端、顶壳、中芯层、底接层,外接端与中芯层相连接,中芯层位于顶壳、底接层之间,顶壳、中芯层、底接层之间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可溶性包覆层以及导电板位置的控制,双重作用下将水对底接层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的降低,防止进水导致整个器件电路完全损毁,从而达到对器件内部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保障太阳能的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接线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光伏接线盒。
技术介绍
光伏接线盒是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而接线盒遇水之后会导致内部的电路损坏,继而导致太阳能供电故障,需要整个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结构包括外接端、顶壳、中芯层、底接层,所述外接端与中芯层相连接,所述中芯层位于顶壳、底接层之间,所述顶壳、中芯层、底接层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接层由衔接端、定位角、矩形腔、主通端、线排、电路板构成,所述衔接端与线排固定连接,所述线排远离衔接端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为矩形结构状,所述电路板的四个角处均设有定位角,所述定位角将电路板固定在矩形腔内,所述矩形腔内设有主通端,所述主通端与衔接端相连接,所述主通端与电路板呈上下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通端由包覆层、定块、嵌合衔接端、分线、中心输出端、传输线构成,所述包覆层与传输线相连接,所述包覆层将传输线与衔接端活动搭接处包覆,所述分线与传输线相通,所述分线、传输线均与中心输出端通过电信号相连,所述分线与嵌合衔接端相通,所述嵌合衔接端设有两个,并且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嵌合衔接端与定块活动配合,所述嵌合衔接端与中心输出端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嵌合衔接端由导电板、微型通电器、正极磁板、第一活动板、负极磁板、第二活动板、凸起构成,所述导电板与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上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定块相配合,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相悖的一侧内边缘处设有正极磁板、负极磁板,所述正极磁板、负极磁板中央均嵌有微型通电器,所述微型通电器与分线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合并时可视为同一面板,所述正极磁板、负极磁板与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所在面互相垂直,而正极磁板、负极磁板的磁性相异,从而使得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具有相向运动的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电板被一分为二,并且合并时导电效果不受影响,两块导电板分别嵌合安装在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块内设有固定轨道,并且该固定轨道的宽度刚好与凸起的尺寸相匹配,使得凸起可以在固定轨道内滑动,并且带动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可以实现相对位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轨道的内壁与凸起之间设有弹簧,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相接触时弹簧被拉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覆层由可溶性材料制成,遇水后溶解,从而使得衔接端伸出的接排线与传输线之间的搭接松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光伏接线盒,初始状态下微型通电器与分线处于相连通的状态,而分线的电能来自传输线,传输线与线排相通,并且微型通电器安装在正极磁板、负极磁板上,并与正极磁板、负极磁板相连通,使得正极磁板、负极磁板获得电能从而磁性增强,带动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相向运动并合并,此时的导电板刚好嵌合在传输线与中心输出端之间,使得与传输线实现相通,电路板通过线排与衔接端相连,电信号通过衔接端传输到主通端上,当水不慎进入到底接层时,电路板与主通端处于不同的层面上,主通端的安装高度高于电路板的安装高度,由于包覆层由可溶性材料制成,遇水后溶解,从而使得衔接端伸出的接排线与传输线之间的搭接松动,使得电信号的传递受阻,假设松动后的衔接端与传输线之间仍然有部分搭接而继续往中心输出端的方向传递,经过分线时会有部分电流进入到分线内,而水分的存在使得与分线相连通的微型通电器损坏,正极磁板、负极磁板失去供电之后,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小于弹簧相对于凸起的拉力,从而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相悖运动,使得导电板与中心输出端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利用中心输出端与传输线之间的空隙大小刚好与导电板的尺寸相匹配,从而通过控制导电板与中心输出端之间的位置实现能在进水时,及时切断中心输出端与传输线之间的连接,对后续部分电路达到防护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可溶性包覆层以及导电板位置的控制,双重作用下将水对底接层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的降低,防止进水导致整个器件电路完全损毁,从而达到对器件内部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保障太阳能的供电。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光伏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接层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覆层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通端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嵌合衔接端结构图。图中:外接端-1、顶壳-2、中芯层-3、底接层-4、衔接端-a、定位角-b、矩形腔-c、主通端-d、线排-e、电路板-f、包覆层-d1、定块-d2、嵌合衔接端-d3、分线-d4、中心输出端-d5、传输线-d6、导电板-d31、微型通电器-d32、正极磁板-d33、第一活动板-d34、负极磁板-d35、第二活动板-d36、凸起-d3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结构包括外接端1、顶壳2、中芯层3、底接层4,所述外接端1与中芯层3相连接,所述中芯层3位于顶壳2、底接层4之间,所述顶壳2、中芯层3、底接层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接层4由衔接端a、定位角b、矩形腔c、主通端d、线排e、电路板f构成,所述衔接端a与线排e固定连接,所述线排e远离衔接端a的一端与电路板f电连接,所述电路板f为矩形结构状,所述电路板f的四个角处均设有定位角b,所述定位角b将电路板f固定在矩形腔c内,所述矩形腔c内设有主通端d,所述主通端d与衔接端a相连接,所述主通端d与电路板f呈上下结构。所述主通端d由包覆层d1、定块d2、嵌合衔接端d3、分线d4、中心输出端d5、传输线d6构成,所述包覆层d1与传输线d6相连接,所述包覆层d1将传输线d6与衔接端a活动搭接处包覆,所述分线d4与传输线d6相通,所述分线d4、传输线d6均与中心输出端d5通过电信号相连,所述分线d4与嵌合衔接端d3相通,所述嵌合衔接端d3设有两个,并且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嵌合衔接端d3与定块d2活动配合,所述嵌合衔接端d3与中心输出端d5活动连接。所述嵌合衔接端d3由导电板d31、微型通电器d32、正极磁板d33、第一活动板d34、负极磁板d35、第二活动板d36、凸起d37构成,所述导电板d31与第一活动板d34、第二活动板d36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d34、第二活动板d36上均设有凸起d37,所述凸起d37与定块d2相配合,所述第一活动板d34、第二活动板d36相悖的一侧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结构包括外接端(1)、顶壳(2)、中芯层(3)、底接层(4),所述外接端(1)与中芯层(3)相连接,所述中芯层(3)位于顶壳(2)、底接层(4)之间,所述顶壳(2)、中芯层(3)、底接层(4)之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接层(4)由衔接端(a)、定位角(b)、矩形腔(c)、主通端(d)、线排(e)、电路板(f)构成,所述衔接端(a)与线排(e)固定连接,所述线排(e)远离衔接端(a)的一端与电路板(f)电连接,所述电路板(f)为矩形结构状,所述电路板(f)的四个角处均设有定位角(b),所述定位角(b)将电路板(f)固定在矩形腔(c)内,所述矩形腔(c)内设有主通端(d),所述主通端(d)与衔接端(a)相连接,所述主通端(d)与电路板(f)呈上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结构包括外接端(1)、顶壳(2)、中芯层(3)、底接层(4),所述外接端(1)与中芯层(3)相连接,所述中芯层(3)位于顶壳(2)、底接层(4)之间,所述顶壳(2)、中芯层(3)、底接层(4)之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接层(4)由衔接端(a)、定位角(b)、矩形腔(c)、主通端(d)、线排(e)、电路板(f)构成,所述衔接端(a)与线排(e)固定连接,所述线排(e)远离衔接端(a)的一端与电路板(f)电连接,所述电路板(f)为矩形结构状,所述电路板(f)的四个角处均设有定位角(b),所述定位角(b)将电路板(f)固定在矩形腔(c)内,所述矩形腔(c)内设有主通端(d),所述主通端(d)与衔接端(a)相连接,所述主通端(d)与电路板(f)呈上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端(d)由包覆层(d1)、定块(d2)、嵌合衔接端(d3)、分线(d4)、中心输出端(d5)、传输线(d6)构成,所述包覆层(d1)与传输线(d6)相连接,所述分线(d4)与传输线(d6)相通,所述分线(d4)、传输线(d6)均与中心输出端(d5)通过电信号相连,所述分线(d4)与嵌合衔接端(d3)相通,所述嵌合衔接端(d3)与定块(d2)活动配合,所述嵌合衔接端(d3)与中心输出端(d5)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衔接端(d3)由导电板(d31)、微型通电器(d32)、正极磁板(d33)、第一活动板(d34)、负极磁板(d35)、第二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霞
申请(专利权)人:刘月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