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通过空气换热降温防护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78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通过空气换热降温防护的电机,包括机体,机体中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尾腔与前腔,且前腔中固定安装有开设有内孔的内厢,机体中转动安装有位于尾腔与前腔中的转子,且机体中通过转子分别设置有风冷总成与冷敷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以对高速运转的转子进行活动安装,使得凹槽处于吸排交替状态,从而实现内厢中冷热气体的置换;通过设置与前腔相连通的冷却仓,在冷却仓设置可对高温热量进行吸附的集热蒸发件,通过设置可持续旋转的增压凸轮,利用增压凸轮对由强力弹簧弹性支撑的增压件进行挤压,以使得乙醇水溶液冷却液定期外排并浸湿集热蒸发件,利用冷却液的蒸发过程加速热消耗,从而降低前腔内的环境热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通过空气换热降温防护的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应用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空气换热降温防护的电机。
技术介绍
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使得现有条件下多个领域都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操作,而电机作为此类活动中的动力输出者,其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电机的普遍定义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普遍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众所周知的是,电机设备在高效运行过程中因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高度运转,同时因存在电力能源的输入,使得电机设备中极易产生高温热量,而传统技术条件下,一般通过开设若干数量的通风窗口以实现排热,但该种仅依靠热气自我排放的方式使得散热效率极其低下,导致电机设备内的高温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外排,虽然后期也通过增设一定的风扇结构,但是风扇机构的驱动也需要另设动力源,不仅会增加电机设备的整体体积占用及研发制造成本,更会导致电机内的空间狭小有限,严重影响电机设备内的空气流通性,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散热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通过空气换热降温防护的电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中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尾腔(2)与前腔(3),且前腔(3)中固定安装有开设有内孔(7)的内厢(4),所述机体(1)中转动安装有位于尾腔(2)与前腔(3)中的转子(5),且机体(1)中通过转子(5)分别设置有风冷总成与冷敷总成;/n所述风冷总成包括固定套设于转子(5)上的强力风轮(6),且机体(1)两侧侧壁中对称开设有与前腔(3)相连通的凹槽(8),所述凹槽(8)内焊接有复位弹簧(9),且复位弹簧(9)上焊接有活动套设于凹槽(8)中的排热风板(10),所述机体(1)两侧位置均转动设置有传动轴(11),且转子(5)与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通过空气换热降温防护的电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中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尾腔(2)与前腔(3),且前腔(3)中固定安装有开设有内孔(7)的内厢(4),所述机体(1)中转动安装有位于尾腔(2)与前腔(3)中的转子(5),且机体(1)中通过转子(5)分别设置有风冷总成与冷敷总成;
所述风冷总成包括固定套设于转子(5)上的强力风轮(6),且机体(1)两侧侧壁中对称开设有与前腔(3)相连通的凹槽(8),所述凹槽(8)内焊接有复位弹簧(9),且复位弹簧(9)上焊接有活动套设于凹槽(8)中的排热风板(10),所述机体(1)两侧位置均转动设置有传动轴(11),且转子(5)与传动轴(11)上分别固定套设有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3),两根所述传动轴(11)上均固定连接有往复转盘(14),且往复转盘(14)上连接有与排热风板(10)相连的牵引杆(15);
所述冷敷总成包括一体连接于机体(1)上端面并均匀开孔的冷却仓(18),且冷却仓(18)底端中开设有与前腔(3)相连通的卡槽(19),所述卡槽(19)中固定卡套安装有集热蒸发件(20),且冷却仓(18)上端内转动设置有由转子(5)驱动的转轴(21),所述转轴(21)上固定套装有增压凸轮(23),所述冷却仓(18)中固定安装有用以灌装冷却液的盛液容器(24),且盛液容器(24)内焊接有强力弹簧(25),所述强力弹簧(25)上焊接有滑动套设于盛液容器(24)内的增压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进王平李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金驰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