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74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刮刀,其包括刀体和柔性刮扫部件,刀体呈条形,所述刀体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刀架连接的连接部;柔性刮扫部件设置在所述刀体的底部并沿所述刀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柔性刮扫部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刀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刮刀,通过柔性刮扫部件对待刮扫平面进行刮扫,柔性刮扫部件能够抵紧待刮扫平面,具有较好的刮扫效果,并不容易造成待刮扫平面上的离型膜损坏,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刮刀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增材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刮刀。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其通常是在一平面上铺设离型膜,将材料喷涂或挤出在离型膜上以形成材料层,之后将成型台贴近该平面,并使成型台与材料层相接触,之后通过光照射材料层,使材料层固化在成型台上,将成型台移开即完成一个材料层打印过程。在成型台移开后,需要通过刮刀对该平面进行刮扫以去除残留的料渣,但现有技术中的刮刀结构复杂,刮扫效果较差,且容易造成离型膜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刮扫效果较好且不容易造成离型膜损坏的刮刀。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刮刀,包括:刀体,其呈条形,所述刀体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刀架连接的连接部;柔性刮扫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刀体的底部并沿所述刀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柔性刮扫部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刀体的底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体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刀体的两端的卡接槽,所述柔性刮扫部件包括刮扫部和连接于所述刮扫部的顶部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刮扫部凸出于所述卡接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体的底部并列设置多个所述柔性刮扫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体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刀体的料槽,且所述料槽沿所述刀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呈条形,所述料槽位于所述柔性刮扫部件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体上位于所述柔性刮扫部件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料槽。<br>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槽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的底端凸出于所述刀体的底面,且所述刮料板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柔性刮扫部件的凸出高度,所述刮料板的材质与所刮物料的材质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刮料板贴近所述料槽远离所述柔性刮扫部件的一侧槽壁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体的两端靠近顶部的位置沿所述刀体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各形成一个所述连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呈倒L形,且两个所述连接部对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沿所述刀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刮刀,通过柔性刮扫部件对待刮扫平面进行刮扫,柔性刮扫部件能够抵紧待刮扫平面,具有较好的刮扫效果,不容易造成待刮扫平面上的离型膜损坏,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刮刀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刮刀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刮刀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刮刀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刮刀的第四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刀体;11-连接部;12-卡接槽;13-料槽;14-刮料板;15-槽孔;20-柔性刮扫部件;21-卡接部;22-刮扫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刮刀,该刮刀包括刀体10和柔性刮扫部件20,刀体10呈条形,且刀体1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连接部11,该连接部11用于与刀架连接,以使刀体10能够在刀架的带动下移过待刮扫平面;柔性刮扫部件20设置在刀体10的底部并沿刀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柔性刮扫部件20至少部分凸出于刀体10的底面。采用上述结构的刮刀,可将柔性刮扫部件20配置为抵紧待刮扫平面,刀体10能够与刀架连接,并能够带动柔性刮扫部件20同步移动,以对待刮扫平面进行刮扫,刮扫效果较好,柔性刮扫部件20可采用硅胶或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不容易造成待刮扫平面上的离型膜损坏,且结构简单。柔性刮扫部件20在使用过程中会磨损,需要定期更换。为便于柔性刮扫部件20更换,可在刀体10的底面上开设贯穿刀体10的两端且截面呈T形的卡接槽12,柔性刮扫部件20可包括刮扫部22和连接于刮扫部22的顶部的T形的卡接部21,如图2所示,卡接部21卡接于卡接槽12内,刮扫部22凸出于卡接槽12。拆卸柔性刮扫部件20时,向卡接槽12的一端顶推旧的柔性刮扫部件20,就能够将旧的柔性刮扫部件20从卡接槽12的一端推出,将新的柔性刮扫部件20的一端从卡接槽12的一端插入到卡接槽12内,顶推该新的柔性刮扫部件20就能够将其装入卡接槽12内,使得柔性刮扫部件20拆装方便,易于更换。当然,无论是卡接部21,亦或是卡接槽12均不仅限于T形,只要能将柔性刮扫部件20牢固的卡接于刀体10上即可。配合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刀体10的底部并列设置多个柔性刮扫部件20。例如,在刀体10的底面上开设多条互相平行的卡接槽12,在各个卡接槽12内分别卡接一个柔性刮扫部件20。这样,刀体10每移过待刮扫平面一次,通过多个柔性刮扫部件20实现多次刮扫待刮扫平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刮扫效果。配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刀体10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刀体10的料槽13,且料槽13沿刀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呈条形,料槽13位于柔性刮扫部件20的一侧。例如,可在刀体10上开设一矩形的料槽13,并将该料槽13配置为与柔性刮扫部件20互相平行。如此,柔性刮扫部件20从待刮扫平面上刮下的物料能够容置于该料槽13内,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回收。在实际应用时,该料槽13还可用于在待刮扫平面上敷料,通过配置柔性刮扫部件20凸出于刀体10底面的高度,能够使柔性刮扫部件20与待刮扫平面抵接时,该料槽13的底端与待刮扫平面具有特定高度的间距。将物料从料槽13的顶部投入到该料槽13内,当刀体10移过待刮扫平面过程中,柔性刮扫部件20首先对待刮扫平面进行刮扫,之后物料能够从料槽13的底端漏到待刮扫平面上,并形成特定厚度的物料层。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刀体10上位于柔性刮扫部件20的两侧可各设置一个料槽13。这样,位于刀体10移动方向的前方的料槽13可用于进行物料回收,位于刀体10移动方向的后方的料槽13可用于进行敷料,而且刀体10向两个方向移动均能够实现物料回收和敷料。在敷料过程中,由于刀体10与物料之间会产生摩擦,会造成刀体10磨损,如果刀体10的材质与所敷物料的材质不同,则刀体10上擦落的材料会污染所敷物料。例如,当所敷物料为陶瓷材料,而刀体10为金属材质时,即使擦落微量的金属材料也会显著影响陶瓷材料的性能。为避免刀体10上的材料被擦落而污染所敷物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料槽13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刮料板14,刮料板14的底端凸出于刀体10的底面,且刮料板14的凸出高度小于柔性刮扫部件20的凸出高度,刮料板14的材质与所刮物料的材质相同,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了解刮料板14的完整结构,图5中并未示出柔性刮扫部件20,但在具体实施时,刀体10的底面中部设有柔性刮扫部件20。此外,刮料板14的材质与所刮物料的材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n刀体,其呈条形,所述刀体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刀架连接的连接部;/n柔性刮扫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刀体的底部并沿所述刀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柔性刮扫部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刀体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体,其呈条形,所述刀体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刀架连接的连接部;
柔性刮扫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刀体的底部并沿所述刀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柔性刮扫部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刀体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刀体的两端的卡接槽,所述柔性刮扫部件包括刮扫部和连接于所述刮扫部的顶部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刮扫部凸出于所述卡接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的底部并列设置多个所述柔性刮扫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刀体的料槽,且所述料槽沿所述刀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呈条形,所述料槽位于所述柔性刮扫部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刮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成明陆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十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