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金专利>正文

一种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及以其作为热源的果蔬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89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及基于此燃烧炉作为热源的果蔬烘干机。其中立式生物质颗粒燃烧炉包括储料箱、电机、送料装置、燃烧室、1号燃烧炉、2号燃烧炉、散热器、动力传动系统及连接装置、自动点火装置、自动控制系统、供氧装置。其中燃烧器设计成一次、二次两个燃烧室,呈阶梯式设计,燃烧室内设有焦渣破碎分离装置,排灰排渣装置;集渣器等其他辅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效果是:达到使燃烧料充分燃烧,大幅度提高生物质可燃物的燃烧利用率,节约燃料减少浪费,且及时清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从而保证燃料燃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烘干机正常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及以其作为热源的果蔬烘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蔬烘干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及以其作为热源的果蔬烘干机。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每年都会生产大量的农产品。需烘干加工,作为商品、深加工使用的最关键环节之一;烘干的效能、质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经济价值、食用安全性和品质。目前,在农产品加工烘干方面,现有烘干机使用的能源多为燃煤和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农林废弃物生物质作为烘干原料,既可以不使用化石能源,又可循环、高效利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节能环保前景可观。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市场上应用生物质颗粒作为原料的果蔬烘干机,多为卧式、一次燃烧,这种燃烧和利用方式,生物质颗粒燃烧不充分、燃烧利用率低,且燃烧过程中极易产生结焦、结渣等情况发生,并且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立式高效节能环保生物质颗粒果蔬烘干机及工艺有效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高效节能环保生物质颗粒果蔬烘干机及工艺,创新设计了两个燃烧室两个燃烧炉,散热及结焦排渣装置,以解决生物质颗粒燃烧不充分、浪费料,燃料利用率低,且燃烧过程中极易产生结焦、结渣,氮氧化物,排放严重超标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燃烧器、1号燃烧炉、2号燃烧炉、散热器。其中,燃烧器底端设有燃烧器底座。燃烧器具有立式多筒结构,所述立式多筒结构为多个筒轴线竖直排列且筒体相连的多筒结构;燃烧器中每个筒状结构的腔体均设有燃烧室。燃烧室上方敞口与1号燃烧炉相连;相邻的燃烧室之间设有连接通道。1号燃烧炉的侧壁设有进料口,储料箱内的燃料通过送料装置经进料口传送至1号燃烧炉内,燃料进入1号燃烧炉并掉入一次燃烧室中。燃烧室设有底盘,底盘上设有拨片,通过拨片转动将各燃烧室未充分燃烧的燃料破碎并通过所述通道输送给相邻的下一级燃烧室进一步燃烧。所述下一级燃烧室是基于未充分燃烧的燃料的输送方向定义的。以燃料进入1号燃烧炉并落入一次燃烧室,燃料在一次燃烧室未充分燃烧经拨片输送至二次燃烧室,并进一步燃烧。二次燃烧室未充分燃烧的燃料经拨片输送至三次燃烧室。依次地,还可设置四次燃烧室,五次燃烧室等。特别优选地,燃烧器中设置燃烧室的数量为2~4个。所述末级燃烧室即对应为末次燃烧室。相应地,如果燃烧器包括3个燃烧室,则分别标记为一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其中三次燃烧室即为该种情形下的末级燃烧室,或末次燃烧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式多筒结构为两个筒轴线竖直排列且筒体相连的双筒结构,燃烧器设有一次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一次燃烧室侧壁设有自动点火装置,一次燃烧室的底盘1位于自动点火装置的下方,底盘1的上沿设有连通一次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的通道,二次燃烧室的底盘2位于连接一次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的通道开口的下方,且底盘1的上沿高于底盘2的上沿,底盘1与底盘2呈阶梯式设计结构,一次燃烧室里未充分燃烧的燃料通过拨片破碎并传送到二次燃烧室进一部燃烧。进一步地,对于上述双筒结构的燃烧器具有如下结构:相邻两筒轴线的距离D小于相邻两筒各自半径R1、R2之和。其中R1为一次燃烧室所在筒体半径、R2为二次燃烧室所在筒体半径,D为相邻两个燃烧室所在筒体之间的筒轴距。一次燃烧室所在筒体的上部为完整的筒型结构,一次燃烧室的筒体下部筒壁设有缺口;二次燃烧室所在筒体的上部筒壁设有缺口,二次燃烧室的筒体下部为筒型结构;一次燃烧室上部筒壁嵌入二次燃烧室上部筒壁的缺口中,二次燃烧室下部筒壁嵌入一次燃烧室下部筒壁的缺口中,一次燃烧室与二次燃烧室通过两个筒体相互嵌入而形成的空隙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一次燃烧室筒壁缺口的上沿与二次燃烧室筒壁缺口的下沿平齐。对于本申请,R1、R2之和与D的比例关系以能够获得足够的燃烧室连通空隙以完成输送物料为准。在优选的范围内,R1、R2之和为D的1.9~1.1倍。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于多筒结构的燃烧器,亦可通过在相应筒壁上设置与上述双筒相互嵌入原理相同的上下开口交错的结构,使其两两配合形成立式多筒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各燃烧室其所在的筒体中均设有转动立轴,转动立轴的轴线与其所在筒体的筒轴共线,转动立轴通过动力传输装置与动力电机相连。立轴的上端位于燃烧室底盘的下方,立轴通过护套与空心轴连接。所述空心轴是具有中空的腔体结构的轴,空心轴表面布设贯穿轴表面的气孔。空心轴贯穿底盘,露出底盘上部的空心轴与拨片连接。所述拨片优选地,为中空结构的空心拨片,空心拨片表面布设贯穿拨片表面的气孔,且空心拨片的中空腔体与空心轴的中空腔体连通。在各燃烧室所在的筒体上均设有燃烧室供氧口,所述燃烧室供氧口位于燃烧室底盘的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燃烧室供氧口开设于筒体侧壁上,氧气由燃烧室供氧口通入。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燃烧室供氧口设有伸入筒体中的供氧管,氧气通过供氧管通入筒体内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空心轴及拨片表面的气孔不限定具体形状,优选地为圆形,具有2-5mm的孔径。相邻气孔之间的孔心距离的平均值为2.4-20mm,优选地为8-10mm。气孔均匀分布于底盘上。相邻气孔孔心距的平均值为1.2-4倍孔径,优选地为1.5-2倍孔径。氧气通入燃烧室底盘下方的筒体内部后,由底盘下方的空心轴上气孔进入空心轴的空腔中,并通过空心轴的空腔输送到底盘的上方,由位于底盘上方的空心轴上的气孔以及空心拨片的气孔排出。此外,氧气还通过设于底盘上的出灰孔进入底盘上部的燃烧室,为燃烧提供氧气。在本专利技术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与空心轴连接的拨片具有不同的长度。优选地,长拨片扫过的圆形区域,外沿距离空心轴轴心的长度为0.95~0.9倍筒体半径。短拨片扫过的圆形区域,外沿距离空心轴轴心的长度为1.1~0.9倍的D-Rt,优选地为0.95-1倍的D-Rt,其中:D为相邻两个燃烧室所在筒体之间的筒轴距,Rt为与短拨片所在筒体相邻下一级燃烧室所在筒体的筒半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末级燃烧室筒壁上设有第一排渣口。在双筒结构的燃烧器中,二次燃烧室筒壁上设有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一排渣口的下沿与该燃烧室的底板的上沿平齐或第一排渣口的下沿低于底板的上沿。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排渣口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第一排渣口的大小以满足燃烧炉排渣且不堆渣为准。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渣口在筒体侧壁展开的形状为正方形,边长为0.8~1.2倍Rn。其中,Rn为末级燃烧室所在筒体的半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在各燃烧室中粒径较小的灰渣及不可燃物通过底板出灰孔排出燃烧室,并落入燃烧室下部的腔体中,由设置于燃烧室所在筒体底部的第二排渣口排出。上述设置于筒体底部的第二排渣口排出的灰渣及不可燃物以及设置于末级燃烧室侧壁上设置的第一排渣口排出的灰渣及不可燃物均通过管线输送入集渣器中。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空心轴位于底盘下方的轴径大于底盘上方的轴径。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燃烧室中的底盘上设有出灰孔,所述出灰孔不限定具体的形状,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燃烧器(10)、1号燃烧炉(7)、2号燃烧炉(4)、散热器(2);/n其中,燃烧器(10)包括:燃烧器(10)底端设有燃烧器底座(12),燃烧器(10)具有立式多筒结构,所述立式多筒结构为多个筒轴线竖直排列且筒体相连的多筒结构;燃烧器(10)中的每个筒状结构的腔体均设有燃烧室,燃烧室上方敞口与1号燃烧炉(7)相连,相邻的燃烧室之间设有通道,燃烧室设有底盘,底盘上设有拨片(33),通过拨片(33)转动将燃烧产生的焦渣破碎并将未充分燃烧的燃料输送至相邻的下一级燃烧室进一步燃烧,在末级燃烧室筒壁上设有第一排渣口(8),末级燃烧室中的拨片将燃烧后的不可燃物及焦渣传送至第一排渣口(8)排出燃烧室;/n1号燃烧炉(7)的侧壁设有进料口,一次燃烧室(20)位于进料口的下方,一次燃烧室(20)侧壁上设有自动点火装置(19),自动点火装置(19)位于一次燃烧室底盘1(18)的上方;1号燃烧炉(7)的上部设置2号燃烧炉(4),且在1号燃烧炉(7)与2号燃烧炉(4)之间设有第二供氧口(6);/n2号燃烧炉(4)的出气口通过散热器一侧散热器烟气通道入口(3)与散热器(2)连接,并由散热器顶部的散热器烟气通道出口(1)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燃烧器(10)、1号燃烧炉(7)、2号燃烧炉(4)、散热器(2);
其中,燃烧器(10)包括:燃烧器(10)底端设有燃烧器底座(12),燃烧器(10)具有立式多筒结构,所述立式多筒结构为多个筒轴线竖直排列且筒体相连的多筒结构;燃烧器(10)中的每个筒状结构的腔体均设有燃烧室,燃烧室上方敞口与1号燃烧炉(7)相连,相邻的燃烧室之间设有通道,燃烧室设有底盘,底盘上设有拨片(33),通过拨片(33)转动将燃烧产生的焦渣破碎并将未充分燃烧的燃料输送至相邻的下一级燃烧室进一步燃烧,在末级燃烧室筒壁上设有第一排渣口(8),末级燃烧室中的拨片将燃烧后的不可燃物及焦渣传送至第一排渣口(8)排出燃烧室;
1号燃烧炉(7)的侧壁设有进料口,一次燃烧室(20)位于进料口的下方,一次燃烧室(20)侧壁上设有自动点火装置(19),自动点火装置(19)位于一次燃烧室底盘1(18)的上方;1号燃烧炉(7)的上部设置2号燃烧炉(4),且在1号燃烧炉(7)与2号燃烧炉(4)之间设有第二供氧口(6);
2号燃烧炉(4)的出气口通过散热器一侧散热器烟气通道入口(3)与散热器(2)连接,并由散热器顶部的散热器烟气通道出口(1)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多桶结构为两个筒轴线竖直排列且筒体相连的双筒结构,燃烧器(10)设有两个燃烧室,分别为一次燃烧室(20)和二次燃烧室(9);一次燃烧室的底盘1(18)的上边沿设有连通一次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的通道,二次燃烧室的底盘2(34)位于所述通道开口的下方,且底盘1(18)的上边沿高于底盘2(34)的上边沿,一次燃烧室里未充分燃烧的燃料通过拨片破碎并传送到二次燃烧室进一部燃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燃烧室(20)所在筒体的上部为完整的筒型结构,一次燃烧室(20)的筒体下部筒壁设有缺口;二次燃烧室(9)所在筒体的上部筒壁设有缺口,二次燃烧室(9)的筒体下部为完整的筒型结构;一次燃烧室上部筒壁嵌入二次燃烧室上部筒壁的缺口中,二次燃烧室下部筒壁嵌入一次燃烧室下部筒壁的缺口中,一次燃烧室与二次燃烧室通过两个筒体相互嵌入而形成的空隙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生物质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所在的筒体中均设有转动立轴(16),转动立轴(16)的轴线与其所在筒体的筒轴共线,立轴的上端位于燃烧室底盘的下方,立轴通过护套(17)与空心轴(32)连接,所述空心轴(32)具有中空的腔体结构,空心轴(32)表面布设贯穿空心轴表面的气孔,空心轴贯穿燃烧室底盘,位于底盘上部的空心轴与拨片连接;所述拨片为具有中空结构的空心拨片,空心拨片表面布设贯穿拨片表面的气孔,且空心拨片的中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刘正涛张伟明王义斌陈温福康丽晶付云会赵小洲于志李春宇刘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刘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