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71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包括空心砖、减震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的空心砖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单元,空心砖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减震结构相配合的设计理念进行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的安装使用,多减震结构相配合的设置可大大提高空腔楼减震结构整体的减震效果,其中在利用铁球滚动来达到减震效果时,铁球的数量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决定,在有效空间内,铁球的数量的增加可一定程度的有效提高减震的效果,同时采用组合连接的方式进行空心砖之间的快速对接固定,进而整体对接固定的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腔楼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空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砖称为空心砖,空心砖是以粘土、页岩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空心砖分为水泥空心砖、粘土空心砖和页岩空心砖,空心轴具有质轻、强度高、保温、隔音降噪性能好、环保、无污染等优势,是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理想填充材料,空心砖常用于非承重部位,其是建筑行业常用的楼板主材。空心砖具有的空腔结构虽可起到很好的隔音作用,其常通过组合拼接的方式构建墙板或楼底板等,但其在使用时需要额外注意减震设计,因为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建造过程中,抗震是一个关系整个结构安全的主要问题,传统减震设计一般是抵抗地震作用,通过增大截面实现结构刚度的增大,进而达到抵抗地震的目的,而增大截面面积易导致建筑的经济性下降,新的减震设计则是通过某些结构利用震动调整频率的方式减小建筑墙楼板对震动的响应,但在空心砖的安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空心砖所携带的减震结构过于单一,且减震结构的数量较为固定,因此所呈现的减震效果较低;2、空心砖之间组合拼接操作过于繁琐,因而多数量空心砖对接固定的整体效率较低,同时空心砖之间的连接的牢固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该空腔楼减震结构采用以下连接工艺进行对接安装,具体连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砖体成型:将粘土、页岩、石灰粉经机械粉碎,然后按照比例与水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再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空心砖;S2、砖体对接:通过人工方式使底板的左端卡装于单块空心砖右端的空腔内,然后使底板的右端与另一块空心砖左端的空腔相卡接,此时两块空心砖之间完成对接,隔板和铁球均位于空心砖的空腔内;S3、对接准备:通过人工方式事先拔出嵌块,然后移动圆杆并使卡接板向空心砖中心方向转动相应角度,此时卡接板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相邻限位块之间的间距;S4、对接固定:S2步骤完成时,卡接板完全位于限位块左端的卡接凹槽内,然后通过人工方式转动卡接板直至其呈竖直状态,随后重新插入嵌块以固定圆杆,卡接板与限位块之间相对固定,空心砖之间完成对接固定。在上述S2-S4步骤中采用了一种空腔楼减震结构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空心砖、减震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的空心砖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单元,空心砖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单元。所述的减震单元包括底板、隔板和铁球,底板滑动卡接于空心砖右端空腔的内底壁上,底板的右端位于空心砖的外部,底板的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隔板,隔板从左往右等距离排布,相邻的隔板之间滚动安装有铁球,通过人工方式使底板的左端卡装于单块空心砖右端的空腔内,然后通过人工方式使底板的右端与另一块空心砖左端的空腔相卡接,隔板和铁球均位于空心砖的空腔内,此时两块空心砖之间完成对接,按照上述操作进行空心砖连续横向对接,在楼底板遇到震动的情况下,铁球可同步发生滚动而起到减震的效果。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圆杆、嵌块、一号板块、二号板块、卡接板和限位块,空心砖的左端面上端前后对称开设有腰形凹槽,圆杆的右端与腰形凹槽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圆杆右端的正外侧设置有嵌块,嵌块滑动安装于腰形凹槽内,圆杆右端的外表面与嵌块的内侧端面相贴,圆杆的左端转动套设有一号板块,一号板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二号板块,二号板块转动套设于圆杆上,一号板块的下端和二号板块的上端之间均安装有卡接板,卡接板呈类L型结构,空心砖的前后两端面右端对称开设有卡接凹槽,卡接凹槽与腰形凹槽正相对,卡接凹槽的上下内侧壁的右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通过人工方式事先拔出嵌块,然后移动圆杆并使卡接板向空心砖中心方向转动相应角度,此时卡接板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相邻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在空心砖之间完成对接的过程中,空心砖带动圆杆同步运动,一号板块、二号板块和卡接板随之同步运动,空心砖之间完全对接时,卡接板正好完全位于卡接凹槽内且位于限位块的左端,然后通过人工方式转动卡接板,直至其呈竖直状态,随后重新插入嵌块以固定圆杆,继而使卡接板保持竖直状态,卡接板与限位块之间相对固定,空心砖之间完成对接固定,后续按照上述操作顺序进行空心砖的对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板安装于半圆环板的内环面,半圆环板安装于底板的上端,半圆环板的开口端朝上,铁球与半圆环板的内环面之间滚动连接铁球于圆弧面上的滚动范围要大于其于水平面上的滚动范围,且铁球沿圆弧面滚动的速度变化幅度较大,因而圆环板的设置可提高铁球的滚动所带来的减震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半圆环板的前后两下侧对称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开设在底板的侧端,矩形凹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抵动板,抵动板的一端与矩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一号弹簧从左往右等距离排布,抵动板的另一端的侧端面与空心砖空腔的内侧壁相贴,通过人工方式按压抵动板直至一号弹簧呈最大收缩状态,同时将底板卡接于空心砖的空腔内,底板位于空腔内后,松动抵动板,抵动板在一号弹簧的回弹下压紧于空心砖空腔的内侧壁,总言之,抵动板和一号弹簧之间的配合可提高底板与空心砖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同时又可起到一定缓冲减震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底板的正上方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安装于半圆环板的内部上端,连接板位于隔板的内侧,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弹性板,弹性板左右对称设置,且位于连接板同侧端的弹性板之间构成类V型结构,连接板下端的弹性板与半圆环板的内环面相抵动而处于压缩状态,连接板位于空心砖的空腔内时,其上端的弹性板抵住空腔的内上侧壁,此弹性板处于一定压缩的状态,压缩状态的弹性板既可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又可对空心砖起到一定的内部支撑的作用以及利于提高底板与空心砖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弹性板朝向连接板中心的侧端面与连接板的侧端面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二号弹簧既可增大弹性板的减震效果,同时又可对弹性板的弯曲度进行控制,以降低弹性板出现过大幅度弯曲现象的几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块所在的卡接凹槽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安装有挡板,挡板前后方向的内侧端面与限位块前后方向的外侧端面相贴,相邻挡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卡接板与卡接凹槽内呈竖直状态时,卡接板相对固定于挡板和卡接凹槽的内侧壁之间,也就是说,挡板的设置可卡接板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以提高卡接板与卡接凹槽之间的相对连接的牢固度,进而提高空心砖之间的对接紧密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抵动板与空心砖空腔的内侧壁相贴的侧端面安装有橡胶层,橡胶层既可通过增大抵动板与空心砖空腔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同时又可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空心砖的前上端开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呈T型结构,连接凹槽的正后侧设置有卡板,卡板安装于空心砖的侧端面上,卡板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嵌入板,嵌入板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该空腔楼减震结构采用以下连接工艺进行对接安装,具体连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S1、砖体成型:将粘土、页岩、石灰粉经机械粉碎,然后按照比例与水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再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空心砖(1);/nS2、砖体对接:通过人工方式使底板(20)的左端卡装于单块空心砖(1)右端的空腔内,然后使底板(20)的右端与另一块空心砖(1)左端的空腔相卡接,此时两块空心砖(1)之间完成对接,隔板(21)和铁球(22)均位于空心砖(1)的空腔内;/nS3、对接准备:通过人工方式事先拔出嵌块(31),然后移动圆杆(30)并使卡接板(34)向空心砖(1)中心方向转动相应角度,此时卡接板(34)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相邻限位块(35)之间的间距;/nS4、对接固定:S2步骤完成时,卡接板(34)完全位于限位块(35)左端的卡接凹槽内,然后通过人工方式转动卡接板(34)直至其呈竖直状态,随后重新插入嵌块(31)以固定圆杆(30),卡接板(34)与限位块(35)之间相对固定,空心砖(1)之间完成对接固定;/n在上述S2-S4步骤中采用了一种空腔楼减震结构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空心砖(1)、减震单元(2)和连接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砖(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单元(2),空心砖(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单元(3);/n所述的减震单元(2)包括底板(20)、隔板(21)和铁球(22),底板(20)滑动卡接于空心砖(1)右端空腔的内底壁上,底板(20)的右端位于空心砖(1)的外部,底板(20)的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隔板(21),隔板(21)从左往右等距离排布,相邻的隔板(21)之间滚动安装有铁球(22);/n所述的连接单元(3)包括圆杆(30)、嵌块(31)、一号板块(32)、二号板块(33)、卡接板(34)和限位块(35),空心砖(1)的左端面上端前后对称开设有腰形凹槽,圆杆(30)的右端与腰形凹槽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圆杆(30)右端的正外侧设置有卡接板(34),卡接板(34)滑动安装于腰形凹槽内,圆杆(30)右端的外表面与卡接板(34)的内侧端面相贴,圆杆(30)的左端转动套设有一号板块(32),一号板块(3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二号板块(33),二号板块(33)转动套设于圆杆(30)上,一号板块(32)的下端和二号板块(33)的上端之间均安装有卡接板(34),卡接板(34)呈类L型结构,空心砖(1)的前后两端面右端对称开设有卡接凹槽,卡接凹槽与腰形凹槽正相对,卡接凹槽的上下内侧壁的右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该空腔楼减震结构采用以下连接工艺进行对接安装,具体连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砖体成型:将粘土、页岩、石灰粉经机械粉碎,然后按照比例与水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再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空心砖(1);
S2、砖体对接:通过人工方式使底板(20)的左端卡装于单块空心砖(1)右端的空腔内,然后使底板(20)的右端与另一块空心砖(1)左端的空腔相卡接,此时两块空心砖(1)之间完成对接,隔板(21)和铁球(22)均位于空心砖(1)的空腔内;
S3、对接准备:通过人工方式事先拔出嵌块(31),然后移动圆杆(30)并使卡接板(34)向空心砖(1)中心方向转动相应角度,此时卡接板(34)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相邻限位块(35)之间的间距;
S4、对接固定:S2步骤完成时,卡接板(34)完全位于限位块(35)左端的卡接凹槽内,然后通过人工方式转动卡接板(34)直至其呈竖直状态,随后重新插入嵌块(31)以固定圆杆(30),卡接板(34)与限位块(35)之间相对固定,空心砖(1)之间完成对接固定;
在上述S2-S4步骤中采用了一种空腔楼减震结构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空心砖(1)、减震单元(2)和连接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砖(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单元(2),空心砖(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单元(3);
所述的减震单元(2)包括底板(20)、隔板(21)和铁球(22),底板(20)滑动卡接于空心砖(1)右端空腔的内底壁上,底板(20)的右端位于空心砖(1)的外部,底板(20)的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隔板(21),隔板(21)从左往右等距离排布,相邻的隔板(21)之间滚动安装有铁球(22);
所述的连接单元(3)包括圆杆(30)、嵌块(31)、一号板块(32)、二号板块(33)、卡接板(34)和限位块(35),空心砖(1)的左端面上端前后对称开设有腰形凹槽,圆杆(30)的右端与腰形凹槽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圆杆(30)右端的正外侧设置有卡接板(34),卡接板(34)滑动安装于腰形凹槽内,圆杆(30)右端的外表面与卡接板(34)的内侧端面相贴,圆杆(30)的左端转动套设有一号板块(32),一号板块(3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二号板块(33),二号板块(33)转动套设于圆杆(30)上,一号板块(32)的下端和二号板块(33)的上端之间均安装有卡接板(34),卡接板(34)呈类L型结构,空心砖(1)的前后两端面右端对称开设有卡接凹槽,卡接凹槽与腰形凹槽正相对,卡接凹槽的上下内侧壁的右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带滚动球体的空腔楼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1)安装于半圆环板(210)的内环面,半圆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礼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