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组件及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65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板组件及建筑结构。墙板组件包括:多块墙板,多块墙板呈矩形阵列排布,第一防水结构,设于相邻的第一块墙板的右龙骨和第二块墙板的左龙骨之间,从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密封胶、第一填充棒、第一防火棉、第二填充棒和第二密封胶;第二防水结构,设于相邻的第一块墙板的地龙骨和第三块墙板的天龙骨之间,从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三密封胶、第三填充棒、第二防火棉、第四填充棒以及第四密封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墙板组件能够保证墙板之间的接缝处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板组件及建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墙体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墙板组件及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作为天然的装配式体系,凭借其轻质高强、施工快速、预制率高等装配特性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与其关系密切的装配式墙体在市场上不断涌现,为了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在外墙板上都对应设置有防水层。相关技术中,防水层一般设置于墙板的表面上,未考虑到对墙板与墙板之间的接缝处的防水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墙板组件,能够提升墙板之间的接缝处的防水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墙板组件的建筑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墙板组件,包括:多块墙板,多块所述墙板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墙板具有长度方向、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墙板包括本体、左龙骨、右龙骨、天龙骨和地龙骨,所述本体在所述厚度方向包括内饰板和外饰板,所述左龙骨和所述右龙骨沿所述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左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右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天龙骨和所述地龙骨沿所述高度方向设于所述本体的上下两侧,所述天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地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第一防水结构,设于相邻的第一块所述墙板的右龙骨和第二块所述墙板的左龙骨之间,从所述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密封胶、第一填充棒、第一防火棉、第二填充棒和第二密封胶,所述第一密封胶和第一填充棒相互粘接,所述第二填充棒和所述第二密封胶相互粘接;第二防水结构,设于相邻的第一块所述墙板的地龙骨和第三块所述墙板的天龙骨之间,从所述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三密封胶、第三填充棒、第二防火棉、第四填充棒以及第四密封胶,所述第三密封胶和所述第三填充棒相互粘接,所述第四填充棒和所述第四密封胶相互粘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墙板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相邻的第一块墙板的右龙骨和第二块墙板的左龙骨之间设有第一防水结构,第一防水结构用于防水,其中,第一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密封胶、第一填充棒、第一防火棉、第二填充棒和第二密封胶,第一填充棒用于对第一密封胶的填入深度进行定位,第二填充棒用于对第二密封胶的填入深度进行定位,第一密封胶和第二密封胶分别与两侧的两块墙板的左龙骨和右龙骨进行粘接,从而实现了第一块墙板的右龙骨和第二块墙板的左龙骨之间的接缝处的防水,并还设置有第一防火棉以实现防火;通过在相邻的第一块墙板的地龙骨和第三块墙板的天龙骨之间设置第二防水结构,其中第二防水结构包括第三密封胶、第三填充棒、第二防火棉、第四填充棒以及第四密封胶,第三填充棒用于对第三密封胶的填入深度进行定位,第四填充棒用于对第四密封胶的填入深度进行定位,第三密封胶和第四密封胶分别与上下的两块墙板的地龙骨和天龙骨进行粘接,从而实现了相邻的上层的第一块墙板和下层的第三块墙板之间的接缝处的防水,并设置有第二防火棉实现防火,从而通过第一防水结构和第二防水结构实现了墙板之间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接缝处的防火和防水,避免水流流向室内,因此达到墙板拼接处的防水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内饰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径往靠近所述右龙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右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安装部、第二凹陷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内饰板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与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口径往靠近所述左龙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凹陷部、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部分所述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以及所述第一防火棉围设形成第一防水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第二块所述墙板上的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一块所述墙板上的所述第二凹陷部沿所述厚度方向对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天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一平行段、第一倾斜段、第二平行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内饰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平行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平行段和所述第二平行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平行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段从左下角往右上角的方向倾斜;所述地龙骨包括第三连接段、第三平行段、第二倾斜段、第四平行段以及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内饰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三平行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平行段和所述第四平行段平行设置,所述第四平行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段从所述左下角往所述右上角的方向倾斜,所述第四填充棒、所述第二防火棉以及所述第四密封胶设于所述第二平行段和所述第四平行段之间,所述第三填充棒、所述第二防火棉、所述第一平行段、所述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三平行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围设形成第二防水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天龙骨上设有若干灌浆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从所述厚度方向还包括轻钢龙骨、轻质灌浆层以及防水涂层,所述轻钢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轻质灌浆层填充于所述内饰板和所述外饰板之间,所述防水涂层涂覆于所述外饰板的一侧,所述一侧与所述内饰板相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轻钢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腹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内饰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金属网层连接,所述腹板沿所述高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结构还包括第一隔音条,所述第一隔音条夹设于所述左龙骨和所述右龙骨之间;所述第二防水结构包括第二隔音条,所述第二隔音条夹设于所述地龙骨和所述天龙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建筑,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墙板组件。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墙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左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的右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天龙骨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天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4中的地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的墙板沿厚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轻钢龙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墙板组件100;墙板110、本体111、内饰板1111、外饰板1112、轻钢龙骨1113、第一连接板11131、腹板11132、第二连接板11133、通孔11132a、轻质灌浆层1114、防水涂层1115、找平砂浆层1116、外饰层1117、左龙骨112、第一安装部1121、第一凹陷部1122、第二安装部1123、右龙骨113、第三安装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墙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块墙板,多块所述墙板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墙板具有长度方向、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墙板包括本体、左龙骨、右龙骨、天龙骨和地龙骨,所述本体在所述厚度方向包括内饰板和外饰板,所述左龙骨和所述右龙骨沿所述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左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右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天龙骨和所述地龙骨沿所述高度方向设于所述本体的上下两侧,所述天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地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n第一防水结构,设于相邻的第一块所述墙板的右龙骨和第二块所述墙板的左龙骨之间,从所述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密封胶、第一填充棒、第一防火棉、第二填充棒和第二密封胶,所述第一密封胶和第一填充棒相互粘接,所述第二填充棒和所述第二密封胶相互粘接;/n第二防水结构,设于相邻的第一块所述墙板的地龙骨和第三块所述墙板的天龙骨之间,从所述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三密封胶、第三填充棒、第二防火棉、第四填充棒以及第四密封胶,所述第三密封胶和所述第三填充棒相互粘接,所述第四填充棒和所述第四密封胶相互粘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墙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块墙板,多块所述墙板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墙板具有长度方向、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墙板包括本体、左龙骨、右龙骨、天龙骨和地龙骨,所述本体在所述厚度方向包括内饰板和外饰板,所述左龙骨和所述右龙骨沿所述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本体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左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右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天龙骨和所述地龙骨沿所述高度方向设于所述本体的上下两侧,所述天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地龙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饰板、所述外饰板连接;
第一防水结构,设于相邻的第一块所述墙板的右龙骨和第二块所述墙板的左龙骨之间,从所述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密封胶、第一填充棒、第一防火棉、第二填充棒和第二密封胶,所述第一密封胶和第一填充棒相互粘接,所述第二填充棒和所述第二密封胶相互粘接;
第二防水结构,设于相邻的第一块所述墙板的地龙骨和第三块所述墙板的天龙骨之间,从所述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三密封胶、第三填充棒、第二防火棉、第四填充棒以及第四密封胶,所述第三密封胶和所述第三填充棒相互粘接,所述第四填充棒和所述第四密封胶相互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内饰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径往靠近所述右龙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右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安装部、第二凹陷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内饰板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与所述外饰板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口径往靠近所述左龙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凹陷部、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部分所述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以及所述第一防火棉围设形成第一防水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二块所述墙板上的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一块所述墙板上的所述第二凹陷部沿所述厚度方向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龙杨定国张宏泉孙伟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