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及其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661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及其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边坡上开设注浆孔;向所述注浆孔中注入浆液,注浆分段进行,每次注浆完毕后,对所述注浆孔内的浆液挤压,直至所述浆液渗透出所述注浆孔并对土体形成劈裂渗透,静置一段时间后继续注浆,如此往复,直至所述注浆孔注浆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注浆孔分段注浆,并分别对浆液进行挤压使注浆孔的侧壁渗透出浆液并进入到土体中形成劈裂,从而增加对边坡上水流渗透作用的抵抗能力,此外,多次的注浆并挤压,会形成多层的劈裂,对于渗透进入边坡土体的水分进行层层阻隔,避免了水分渗入到边坡基底,造成边坡滑坡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及其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边坡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及其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南部地区水资源丰富,夏秋季明显较多,容易造成滑坡等灾害问题。在传统的边坡防治工作中,除进行削坡减载、抗滑桩、设置锚索等方法外,还常通过修建排水沟槽来保护边坡,其目的是将坡面划分成多个面积较小的坡面,减少雨水的入渗面积,同时让坡面上的雨水流入顺着坡面的纵向排水沟,沿着纵向排水沟直流到泄洪区。通过这种方式对雨水进行控制,让其不要大量渗入坡面引发滑坡。排水沟目前普遍的形式是混凝土衬砌等,它能够防止土壤遭受冲刷,且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目前应用较广。但在大于甚至暴雨的情况下,由于雨水较多,很容易使排水沟出现“满载”情况,从而导致雨水大量渗入坡体内部,发生严重冲刷、明塌等现象,此时排水沟槽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公开号为CN109763503A的软岩边坡防渗加固的支护结构及其加固方法以及公开号为CN106498953A的路堑边坡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中对于渗入边坡内部的雨水均未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雨水渗入到边坡内部会对边坡基底松软,存在着滑坡的危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及其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来达到提高边坡排水沟结构稳定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及其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来达到提高边坡排水沟结构稳定性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br>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边坡上开设注浆孔;向所述注浆孔中注入浆液,注浆分段进行,每次注浆完毕后,对所述注浆孔内的浆液挤压,直至所述浆液渗透出所述注浆孔并对土体形成劈裂渗透,静置一段时间后继续注浆,如此往复,直至所述注浆孔注浆完毕。优选的,所述注浆分两段进行,每段注浆深度为所述注浆孔深度的二分之一。一种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边坡上开挖若干条沿边坡走向的纵向排水沟槽和设置在相邻所述纵向排水沟槽之间并与所述纵向排水沟槽连通的横向排水沟槽;在所述横向排水沟槽和所述纵向排水沟槽的交叉部位向下开设垂直于所述边坡平面的注浆孔;应用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在所述纵向排水沟槽和所述横向排水沟槽的底部和侧壁上浇筑混凝土面层并与所述注浆孔的顶部连接成整体。优选的,所述横向排水沟槽与所述纵向排水沟槽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锐角。优选的,所述边坡的坡顶与所述边坡的接触区域设置汇水槽,所述汇水槽沿垂直于所述边坡的走向设置,并与若干所述纵向排水沟槽连通。优选的,所述横向排水沟槽和纵向排水沟槽的交叉部位形成注浆区域,所述注浆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注浆孔的截面面积。优选的,在所述注浆区域浇筑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所述纵向排水沟槽和所述横向排水沟槽的底部和侧壁上混凝土面层厚度的两倍。优选的,所述横向排水沟槽和纵向排水沟槽的宽度和深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20cm,所述横向排水沟槽和所述纵向排水沟槽的宽度为50cm,深度为40cm。优选的,所述注浆孔的孔径与所述横向排水沟槽和纵向排水沟槽浇筑完混凝土面层后的内径相同。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注浆孔分段注浆,并分别对浆液进行挤压使注浆孔的侧壁渗透出浆液并进入到土体中形成劈裂,渗透到土体中浆液与土体结合一方面加固了土体,另外一方面劈裂的延展结构阻隔了边坡上水体的向下渗透,从而增加对边坡上水流渗透作用的抵抗能力,此外,多次的注浆并挤压,会形成多层的劈裂,对于渗透进入边坡土体的水分进行层层阻隔,避免了水分渗入到边坡基底,造成边坡滑坡和水土流失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中注浆分两段进行,每段注浆深度为注浆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在保证注浆渗透劈裂的前提下,减少注浆次数,达到提高施工进度的目的。3.本专利技术中公开的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通过设置横向和纵向的排水沟槽,并在交叉部位开设注浆孔,采用分段注浆的方法进行注浆,使得横向和纵向的排水沟槽与注浆后的注浆孔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达到增强横向和纵向排水沟槽稳定性的目的,同时,分段注浆形成的劈裂会增加对渗水的阻隔作用,避免了水分渗入到边坡基底,造成边坡滑坡和水土流失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中横向排水沟槽与纵向排水沟槽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锐角,可以加快横向沟槽中雨水汇入纵向排水沟槽的速度,增加雨水排泄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雨水渗入量,避免了若横向排水沟槽是水平的,沟中容易出现积水,而且坡面是倾斜的,横向排水沟槽下表面与沟底形成积水区,下表面高度稍低,在边坡角度较大且暴雨情况下,雨水易溢出横向排水沟槽,渗入坡体内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排水沟注浆后形成的坡体剖面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排水沟护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注浆区域与横、纵向排水沟槽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纵向排水沟槽;2、横向排水沟槽;3、注浆区域;4、注浆孔;5、劈裂;6、边坡;7、汇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及其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来达到提高边坡排水沟结构稳定性的目的。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边坡6上开设注浆孔4;向所述注浆孔4中注入浆液,注浆分段进行,每次注浆完毕后,对注浆孔4内的浆液挤压,直至浆液渗透出注浆孔4并对土体形成劈裂5,静置一段时间后继续注浆,如此往复,直至注浆孔4注浆完毕,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注浆孔4分段注浆,并分别对浆液进行挤压使注浆孔4的侧壁渗透出浆液并进入到土体中形成劈裂5,渗透到土体中浆液与土体结合一方面加固了土体,另外一方面劈裂的延展结构阻隔了边坡6上水体的向下渗透,从而增加对边坡6上水流渗透作用的抵抗能力,此外,多次的注浆并挤压,会形成多层的劈裂5,对于渗透进入边坡6土体的水分进行层层阻隔,避免了水分渗入到边坡6基底,造成边坡6滑坡和水土流失的问题;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在判断浆液对注浆孔4侧壁土体完成劈裂5渗透是依据每次挤压前浆液的液面高度和挤压后浆液液面高度的高度差进行判断,以注浆孔4直径为20cm,每次注浆深度50cm为例说明,挤压浆液前后的液面高度差达到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在边坡上开设注浆孔;/n向所述注浆孔中注入浆液,注浆分段进行,每次注浆完毕后,对所述注浆孔内的浆液挤压,直至所述浆液渗透出所述注浆孔并对土体形成劈裂渗透,静置一段时间后继续注浆,如此往复,直至所述注浆孔注浆完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边坡上开设注浆孔;
向所述注浆孔中注入浆液,注浆分段进行,每次注浆完毕后,对所述注浆孔内的浆液挤压,直至所述浆液渗透出所述注浆孔并对土体形成劈裂渗透,静置一段时间后继续注浆,如此往复,直至所述注浆孔注浆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分两段进行,每段注浆深度为所述注浆孔深度的二分之一。


3.一种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边坡上开挖若干条沿边坡走向的纵向排水沟槽和设置在相邻所述纵向排水沟槽之间并与所述纵向排水沟槽连通的横向排水沟槽;
在所述横向排水沟槽和所述纵向排水沟槽的交叉部位向下开设垂直于所述边坡平面的注浆孔;
应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护的注浆方法;
在所述纵向排水沟槽和所述横向排水沟槽的底部和侧壁上浇筑混凝土面层并与所述注浆孔的顶部连接成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排水沟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沟槽与所述纵向排水沟槽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锐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茂宏陈铁林陶文斌樊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