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655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标签带领域,包括:无纺布基层,面涂层,设置在无纺布基层上表面;底涂层,设置在无纺布基层下表面;其中,面涂层与底涂层皆为无荧光吸墨层,以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低温溶剂挥发固化的方式来进行固化,最终实现双面可打印,且更耐水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标签带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非织造布的产量日益增加,而在标签行业,非织造布的使用目前偏少,主要以杜邦公司的Tyvek系列占主导地位,但其印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轮转、胶印、柔性版树脂版印刷为主。而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增加,且数码喷印技术的成熟,UV喷印技术及水性喷印技术均已成为行业趋势,因此为改变目前行业中以织造布为主导的使用,增加非织造材料应用,且满足数码喷墨技术的需求,达到多次水洗不退墨的效果;另外,传统的固化方式为固化剂固化,工艺比较复杂,现亟待需要一种新的标签带来满足以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及其制备方法。(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包括:无纺布基层,面涂层,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基层上表面;底涂层,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基层下表面;面涂层与底涂层皆为无荧光吸墨层。作为优选,无荧光吸墨层由如下的组分组成:油性树脂20-60份、色浆20-40份、溶剂20-50份。作为优选,溶剂为乙酸乙酯。作为优选,无纺布基层为非织造布基材,非织造布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砜、聚丙烯腈、聚酯、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醚醚酮、聚磷腈、聚苯硫醚、聚丙烯酸酯、聚对苯酰胺、聚乙烯醇咪唑啉、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和聚芳醚砜酮和芳砜纶中的一种。作为优选,非织造布基材的制作工艺为熔喷法、纺粘法、湿法造纸、水刺法、针刺法和热轧法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涂料A的制备:在搅拌装置中加入油性树脂20-60份、色浆20-40份、溶剂20-50份,充分搅拌,得到涂料A;S2,放布:将布卷放置在放布架上;S3,第一次涂料:将S2中的布料连接在网纹辊的涂头位置,通过张力装置使布料移动,在网纹辊的涂料槽内倒入S1中的涂料A,通过布料移动的作用,经网纹辊通过刮途的方式对布料表面进行涂料;S4,第一次烘干:将涂过浆料的布料经过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75-90℃,烘干时间为30-90s,采用低温溶剂挥发固化方式进行固化;S5,第一次收卷:将S4中的布料进行收卷;S6,第二次涂料:将布料的另一面连接在网纹辊的涂头位置,重复进行S3中的步骤;S7,第二次烘干,将涂过浆料的布料经过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75-90℃,烘干时间为30-90s,采用低温溶剂挥发固化方式进行固化;S8,最终收卷,入库;进行第二次烘干的时候,因为第一面已经被烘干过了,如果采用高温烘干,则在第二次烘干的时候就会重新对第一次烘干面再次烘干,这样容易引起第一次烘干面过度烘干,导致第一次烘干面过度收缩,影响后期喷墨着色情况,所以采用低温溶剂挥发固化的方式来进行固化。作为优选,S1步骤中是在油性树脂中依次加入色浆、溶剂,中速搅拌10min,获得分散均匀的涂层浆料,粘度在800-1000Mpa·s。作为优选,S3步骤中,涂料量在15-20g/m2。(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满足多次水洗不褪色的效果,满足传统印刷及数码印刷等多种印刷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涂层,2,无纺布基层,3,底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包括:无纺布基层2,面涂层1,设置在无纺布基层2上表面;底涂层3,设置在无纺布基层,2下表面;其中,面涂层1与底涂层2皆为无荧光吸墨层。无荧光吸墨层由如下的组分组成:油性树脂20份、色浆20份、溶剂20份。溶剂为乙酸乙酯。无纺布基层2为非织造布基材,非织造布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砜、聚丙烯腈、聚酯、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醚醚酮、聚磷腈、聚苯硫醚、聚丙烯酸酯、聚对苯酰胺、聚乙烯醇咪唑啉、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和聚芳醚砜酮和芳砜纶中的一种。非织造布基材的制作工艺为熔喷法、纺粘法、湿法造纸、水刺法、针刺法和热轧法中的一种。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无荧光吸墨层由如下的组分组成:油性树脂30份、色浆30份、溶剂40份。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无荧光吸墨层由如下的组分组成:油性树脂60份、色浆40份、溶剂50份。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的制备方法,实施例四: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涂料A的制备:在搅拌装置中加入油性树脂、色浆、溶剂,充分搅拌,得到涂料A;S2,放布:将布卷放置在放布架上;S3,第一次涂料:将S2中的布料连接在网纹辊的涂头位置,通过张力装置使布料移动,在网纹辊的涂料槽内倒入S1中的涂料A,通过布料移动的作用,经网纹辊通过刮途的方式对布料表面进行涂料;S4,第一次烘干:将涂过浆料的布料经过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75℃,烘干时间为30s,采用低温溶剂挥发固化方式进行固化;S5,第一次收卷:将S4中的布料进行收卷;S6,第二次涂料:将布料的另一面连接在网纹辊的涂头位置,重复进行S3中的步骤;S7,第二次烘干,将涂过浆料的布料经过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75℃,烘干时间为30s,采用低温溶剂挥发固化方式进行固化;S8,最终收卷,入库。S1步骤中是在油性树脂中依次加入色浆、溶剂,中速搅拌10min,获得分散均匀的涂层浆料,粘度在800Mpa·s。S3步骤中,涂料量在15g/m2。实施例五:基于实施例四的基础上,S4,第一次烘干:将涂过浆料的布料经过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60s,采用低温溶剂挥发固化方式进行固化;S1步骤中是在油性树脂中依次加入色浆、溶剂,中速搅拌10min,获得分散均匀的涂层浆料,粘度在900Mpa·s;S3步骤中,涂料量在18g/m2。实施例六:基于实施例四的基础上,S4,第一次烘干:将涂过浆料的布料经过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90℃,烘干时间为90s,采用低温溶剂挥发固化方式进行固化;S1步骤中是在油性树脂中依次加入色浆、溶剂,中速搅拌10min,获得分散均匀的涂层浆料,粘度在1000Mpa·s;S3步骤中,涂料量在20g/m2。本专利技术最终得到的产品可以达到水洗20次不褪色,仍然保证清晰可见。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无纺布基层(2),/n面涂层(1),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基层(2)上表面;/n底涂层(3),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基层(3)下表面;其中,/n所述面涂层(1)与底涂层(2)皆为无荧光吸墨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纺布基层(2),
面涂层(1),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基层(2)上表面;
底涂层(3),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基层(3)下表面;其中,
所述面涂层(1)与底涂层(2)皆为无荧光吸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荧光吸墨层由如下的组分组成:油性树脂20-60份、色浆20-40份、溶剂20-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2)为非织造布基材,所述非织造布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砜、聚丙烯腈、聚酯、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醚醚酮、聚磷腈、聚苯硫醚、聚丙烯酸酯、聚对苯酰胺、聚乙烯醇咪唑啉、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和聚芳醚砜酮和芳砜纶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布基材的制作工艺为熔喷法、纺粘法、湿法造纸、水刺法、针刺法和热轧法中的一种。


6.一种多功能印刷无纺标签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晔雷鹏飞虞一浩韩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