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涂布工艺及菌落培养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443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落涂布工艺及菌落培养工艺,涉及生物学实验的技术领域,该菌落涂布工艺所使用的培养皿设有培养通道;该菌落涂布工艺:通过所述培养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菌液利用重力沿所述培养通道流淌以实现涂布;通过将所述培养皿调整至水平状态,使菌液在所述培养通道中保持静止。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缓解了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涂布效率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菌落涂布工艺及菌落培养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学实验的
,尤其涉及一种菌落涂布工艺及菌落培养工艺。
技术介绍
菌落的克隆铺板及单克隆挑取中,需要先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上,传统的涂布工艺为:由实验技术人员借助手持涂布棒来回涂布的方式实现。传统的涂布工艺费时且通量低,在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流程中往往成为实验通量的瓶颈所在,限制了实验通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菌落涂布工艺及菌落培养工艺,以缓解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涂布效率比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菌落涂布工艺,所述菌落涂布工艺所使用的培养皿设有培养通道;所述菌落涂布工艺:通过所述培养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菌液利用重力沿所述培养通道流淌以实现涂布;通过将所述培养皿调整至水平状态,使菌液在所述培养通道中保持静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通道具有涂布始端和涂布终端,所述菌落涂布工艺包括:步骤S10,将所述培养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涂布始端位于所述涂布终端的上方;步骤S20,自所述涂布始端将菌液移液至所述培养通道,所述菌液沿所述培养通道流向所述涂布终端;步骤S30,调整所述培养皿至水平状态。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皿设有多个所述培养通道,各个所述培养通道的所述涂布终端相连通;所述菌落涂布工艺包括:步骤S01,自所述涂布终端向各个所述培养通道加入培养基;所述步骤S01在所述步骤S10之前实施。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皿设有横向通道,各个所述培养通道的所述涂布终端均与所述横向通道连通;所述步骤S01中,向所述横向通道中加入培养基,培养基经所述横向通道流向各个所述培养通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0中,向各个培养通道同时滴入同一菌液。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所述培养通道均沿直线延伸。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所述培养通道的宽度自所述涂布始端至所述涂布终端处处相等。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皿安装于支撑装置,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调整所述培养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板架和旋转机构,所述板架用于承载所述培养皿,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板架旋转。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主轴和电机,所述板架安装于所述旋转主轴,所述电机与所述旋转主轴传动连接;各个所述培养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主轴的纵向。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菌落培养工艺,所述菌落培养工艺所使用的培养皿设有多个培养通道,所述培养通道具有涂布始端和涂布终端,该菌落培养工艺包括:步骤S10,将所述培养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涂布始端位于所述涂布终端的上方;步骤S20,自所述涂布始端将菌液移液至所述培养通道,所述菌液沿所述培养通道流向所述涂布终端;步骤S30,调整所述培养皿至水平状态;步骤S40,将所述培养皿置于恒温环境培养;步骤S50,进行单克隆挑取。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1)操作比较简便,省去了手持涂布棒来回涂布的操作,菌液在重力作用下流淌,从而分布在培养通道上,省去了外力;(2)涂布工艺能实现单克隆的分离,便于后续实验进行挑取单克隆;(3)各个培养通道11独立设置,可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4)通量比较高,涂布效率比较高,有利于提高生物学实验的实验通量,能实现自动化操作;(5)通过对倾斜角度进行控制,可以对不同的菌液调整倾斜角度来实现理想的涂布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落涂布工艺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落培养工艺的示意图;图2-图3为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5为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支撑装置与培养皿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培养皿;11、培养通道;111、涂布始端;112、涂布终端;12、横向通道;13、隔板;20、支撑装置;21、板架;211、定位槽;22、台板;30、旋转机构;31、旋转主轴;32、电机;321、电机座;322、减速机;33、带轮机构;331、小带轮;332、大带轮;333、同步带;334、张紧轮;41、底板;42、轴承;43、链接座;44、传感器;441、传感器触片;45、支撑柱;46、护罩;461、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落涂布工艺,该菌落涂布工艺所使用的培养皿10设有多个培养通道11,培养通道11具有涂布始端111和涂布终端112,如图1A所示,该菌落涂布工艺包括:步骤S10,将培养皿1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涂布始端111位于涂布终端112的上方;步骤S20,自涂布始端111将菌液移液至培养通道11,菌液沿培养通道11流向涂布终端112;步骤S30,调整培养皿10至水平状态。该菌落涂布工艺中,培养皿10中的培养通道11被调整为倾斜状态,将菌液加入至培养通道11的涂布始端111,利用重力使得菌液向涂布终端112流淌,可以使菌液快速分离,达到涂布的效果,并且保障各个培养通道11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污染。该菌落涂布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比较简便,省去了手持涂布棒来回涂布的操作,菌液在重力作用下流淌,从而分布在培养通道11上,省去了外力;(2)涂布工艺能实现单克隆的分离,便于后续实验进行挑取单克隆;(3)各个培养通道11独立设置,可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4)通量比较高,涂布效率比较高,有利于提高生物学实验的实验通量,能实现自动化操作;(5)通过对倾斜角度进行控制,可以对不同的菌液调整倾斜角度来实现理想的涂布效果。考虑到如果各个培养通道11相连通,会增大各个培养通道11中的菌液发生交叉污染的风险,因此,通常情况下,可以使各个培养通道11的涂布始端111相互隔断,各个培养通道11的涂布终端112也相互隔断,以保障各个培养通道11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如图4和图5所示,相邻两个培养通道11通过隔板13被分隔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专利技术人对培养通道11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各个培养通道11的涂布终端112相连通;该菌落涂布工艺还包括:步骤S01,自涂布终端112向各个培养通道11加入培养基;步骤S01在步骤S10之前实施,在培养皿10的一个区域加入培养基,培养基可以在各个培养通道11之间流动,使培养基在培养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落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落涂布工艺所使用的培养皿设有培养通道;所述菌落涂布工艺包括:/n通过所述培养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菌液利用重力沿所述培养通道流淌以实现涂布;/n通过将所述培养皿调整至水平状态,使菌液在所述培养通道中保持静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落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落涂布工艺所使用的培养皿设有培养通道;所述菌落涂布工艺包括:
通过所述培养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菌液利用重力沿所述培养通道流淌以实现涂布;
通过将所述培养皿调整至水平状态,使菌液在所述培养通道中保持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落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通道具有涂布始端和涂布终端,所述菌落涂布工艺包括:
步骤S10,将所述培养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涂布始端位于所述涂布终端的上方;
步骤S20,自所述涂布始端将菌液移液至所述培养通道,所述菌液沿所述培养通道流向所述涂布终端;
步骤S30,调整所述培养皿至水平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落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设有多个所述培养通道,各个所述培养通道的所述涂布终端相连通;所述菌落涂布工艺包括:
步骤S01,自所述涂布终端向各个所述培养通道加入培养基;所述步骤S01在所述步骤S10之前实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落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设有横向通道,各个所述培养通道的所述涂布终端均与所述横向通道连通;
所述步骤S01中,向所述横向通道中加入培养基,培养基经所述横向通道流向各个所述培养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落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中,向各个培养通道同时滴入同一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彧司同蓝云泉敬丹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