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冷阱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639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压冷阱冷却系统,包括:两台冷阱、一台热媒水箱、一台冷媒水箱、与冷媒水箱循环连接的冷水机组以及一台液封水箱;其中冷阱设有一个废气进气口与一个废气排气口,进气口与一个或多个真空泵正压排气口相连,废气排气口与液封水箱相连接;冷阱还设有一个冷凝废液排液口,用以收集冷凝废液;冷阱设有至少一组媒质进出口,每一组进出口均与冷媒水箱和热媒水箱相连以分别构成冷媒循环和热媒循环;当其中一台冷阱启动相应的冷媒循环以实施废气冷凝处理时,另一台启动相应的热媒循环进行除霜以及相应的冷媒循环进行预制冷以作备用,以此实现两台冷阱的循环交替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压冷阱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多个隔板式冷阱的正压冷阱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大气污染是全球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气。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各种有机物废气,主要包括各种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胺类等等。绝大多数有机废气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害,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病变。此外还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例如形成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等。因此,工业废气的有效处理至关重要。常见的工业有机物废气的处理方法包括冷凝法、掩蔽法、稀释扩散法、催化燃烧法、水吸收法、生物滴滤或活性污泥洗涤法等。对于一般的掩蔽法、稀释扩散法存在着污物废气未能被完全处理的问题,而催化燃烧法与水吸收法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生物滴滤和活性污泥洗涤由于操作复杂使得应用受到限制。冷凝法废气处理所需设备和操作条件较为简单,回收得到的物质较为纯净,因此冷凝回收法在工业有机废气领域应用广泛。工业废气冷凝回收系统常设有冷却冷阱,冷阱冷却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半导体、微电子、电子厂、涂装厂、化工厂、制药厂等行业领域,用于真空泵废气的冷却收集处理。现有常见的冷却冷阱有列管式、螺旋板式、蛇形管式等,从冷凝工作原理上可分为喷淋式和沉浸式,然而,现有的冷凝废气处理系统都存在着占用面积大、设备价格昂贵、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废气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前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压冷阱冷却系统,设有两台冷阱均与冷、热源相连,两台冷阱一用一备循环工作,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安全可靠、占用空间小,保证废气经过处理后基本实现冷排放,达到持续环保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压冷阱冷却系统,包括:两台冷阱、一台热媒水箱、一台冷媒水箱、与冷媒水箱循环连接的冷水机组以及一台液封水箱;其中冷阱设有一个废气进气口与一个废气排气口,进气口与一个或多个真空泵正压排气口相连,废气排气口与液封水箱相连接;冷阱还设有一个冷凝废液排液口,用以收集冷凝废液;冷阱设有至少一组媒质进出口,每一组进出口均与冷媒水箱和热媒水箱相连以分别构成冷媒循环和热媒循环;冷媒循环用以对冷阱进行预制冷以及冷阱内废气的冷凝处理,热媒循环用以对冷阱进行化霜操作;当其中一台冷阱启动相应的冷媒循环以实施废气冷凝处理时,另一台启动相应的热媒循环进行除霜以及相应的冷媒循环进行预制冷以作备用,以此实现两台冷阱的循环交替工作。在一实施例中,冷阱的冷循环和热循环通路上均设有电磁开关阀,通过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对各电磁开关阀的自动控制,实现相应的冷媒循环和相应的热媒循环的循环通断。在一实施例中,冷阱包含夹套保温层,冷阱的外侧壁设有一个或多个夹套保温层真空口,用以保持夹套保温层的真空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冷阱设有视镜,用以观察冷阱内部的实时情况。在一实施例中,冷阱为隔板式冷阱,包括至少一组隔板,每组隔板内部构成媒质传输通路,每组隔板的最下层隔板与冷阱的媒质进口相连,最上层隔板与冷阱的媒质出口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冷阱内含有两组隔板,每组隔板包括沿冷阱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隔板,两组隔板相互交错,且在隔板间形成气体通道。在一实施例中,隔板间隔不均等地上下排列于冷阱内部。在一实施例中,隔板由下到上隔板间距逐渐减小。在一实施例中,隔板内部设有一媒质进口,一媒质出口,以及内部区域分隔板,内部区域分隔板间形成媒质流通通道,媒质从隔板的媒质进口进入隔板内部,绕过内部区域分隔板,遍及整层隔板内部,最终从隔板的媒质出口流出至下一层隔板媒质进口或冷阱的媒质出口。在一实施例中,隔板的上、下层板外设有拉杆,拉杆活动固定上、下层板,隔板内部设有多个拉杆支撑孔用以支撑外部拉杆,媒质在隔板内部绕过拉杆支撑孔传输。本技术提供的正压冷阱冷却系统设有两台隔板式冷阱,两台冷阱均与冷、热源同时相连,两台冷阱一用一备循环工作,废气处理效率高,安全可靠、占用空间小,保证废气经过处理后基本实现冷排放,达到持续环保的效果。附图说明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正压冷阱冷却系统的设备连接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隔板式冷阱结构剖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冷阱结构俯视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冷阱隔板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冷阱内部隔板的剖视图;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正压冷阱冷却系统的工作结构图。附图标记:201法兰202排液接管203内封头204外封头205法兰206接管207内筒体208外筒体209束节210法兰211排气口接管212法兰213介质回管接管214隔板215支架a废气排气口b1~b4冷媒热媒进出口c废气进气口d视镜e1~e2夹套保温层真空口f温度计接口g冷凝废液排液口401内部区域分隔板402、402’隔板媒质进口403隔板媒质出口404拉杆4041拉杆支撑孔5001~5004截止阀5101~5115电磁开关阀5201~5203循环泵5301~5306温度计5401~5403压力表5501~5503压力表球阀5601~5605排空球阀5701、5702止回阀5801、5802排液球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压冷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台冷阱、一台热媒水箱、一台冷媒水箱、与冷媒水箱循环连接的冷水机组以及一台液封水箱;其中/n所述冷阱设有一个废气进气口与一个废气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一个或多个真空泵正压排气口相连,所述废气排气口与所述液封水箱相连接;所述冷阱还设有一个冷凝废液排液口,用以收集冷凝废液;/n所述冷阱设有至少一组媒质进出口,每一组进出口均与所述冷媒水箱和所述热媒水箱相连以分别构成冷媒循环和热媒循环;所述冷媒循环用以对所述冷阱进行预制冷以及冷阱内废气的冷凝处理,所述热媒循环用以对所述冷阱进行化霜操作;/n当其中一台所述冷阱启动相应的冷媒循环以实施废气冷凝处理时,另一台启动相应的热媒循环进行除霜以及相应的冷媒循环进行预制冷以作备用,以此实现两台冷阱的循环交替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冷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台冷阱、一台热媒水箱、一台冷媒水箱、与冷媒水箱循环连接的冷水机组以及一台液封水箱;其中
所述冷阱设有一个废气进气口与一个废气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一个或多个真空泵正压排气口相连,所述废气排气口与所述液封水箱相连接;所述冷阱还设有一个冷凝废液排液口,用以收集冷凝废液;
所述冷阱设有至少一组媒质进出口,每一组进出口均与所述冷媒水箱和所述热媒水箱相连以分别构成冷媒循环和热媒循环;所述冷媒循环用以对所述冷阱进行预制冷以及冷阱内废气的冷凝处理,所述热媒循环用以对所述冷阱进行化霜操作;
当其中一台所述冷阱启动相应的冷媒循环以实施废气冷凝处理时,另一台启动相应的热媒循环进行除霜以及相应的冷媒循环进行预制冷以作备用,以此实现两台冷阱的循环交替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冷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阱的冷循环和热循环通路上均设有电磁开关阀,通过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对各电磁开关阀的自动控制,实现相应的冷媒循环和相应的热媒循环的循环通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冷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阱包含夹套保温层,所述冷阱的外侧壁设有一个或多个夹套保温层真空口,用以保持所述夹套保温层的真空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冷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阱设有视镜,用以观察所述冷阱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贤孙晋君张文虎吕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兆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兆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