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梁结构及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80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9
一种横梁结构及货架,包括横梁本体,横梁本体的一侧长边有横梁折弯部、另一侧长边有横梁折板,横梁折板与横梁本体垂直设置,横梁折板的一侧表面为折板内支承面、另一侧表面为折板外支承面,特点:横梁本体的两端各有一横梁卡接部,横梁卡接部的中部有横梁卡接部内孔,高度方向靠近横梁折弯部的表面上有第一外卡脚、靠近横梁折板的表面上有第二外卡脚,在横梁卡接部内孔高度方向靠近第一外卡脚的一侧有第一内卡脚、另一侧有第二内卡脚,第一外卡脚到第二内卡脚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卡脚到第一内卡脚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内、外卡脚与第二内、外卡脚关于横梁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借由单一横梁结构实现层板安装方式的多元化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梁结构及货架
本技术属于商业设施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横梁结构,并且还涉及使用该横梁的货架。
技术介绍
上述货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用以来纳物品的产品,其被大量应用于工厂车间、物流仓库以及自选商场、超市等场合来存放物品,货架能够根据不同需要来对货物进行分类分层放置,不仅可以大幅节省货物占地面积,并能够极大帮助物流自动化的实现。现有的角钢货架是由立柱、横梁以及层板所组成多层立体框架结构,立柱由C型90度角钢所制成,在立柱上自上而下间隔开设有至少一列嵌合通槽,且该嵌合通槽内形成有一嵌合件,在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立柱的上下相邻嵌合件的位置处分别形成嵌脚,所述立柱与横梁之间通过嵌合件与嵌脚的卡接实现连接固定,而在横梁使用状态下的高度方向的上方朝内形成有一横梁折边,层板被搁置在由四个横梁所形成的承载平台上,这种安装方式使用者取用安放在层板上的物品时十分方便。但是以上结构还存在下列缺陷:首先,层板搁置在该折边上近似于被设置在横梁的上部,视觉观感显得过于突兀,不美观,并且放置在该层板边缘处的货物由于没有四周边沿的遮挡容易被碰落;其次,现有技术中的角钢货架的立柱为一体式长条状构造,一些大型货架的立柱高度通常都大于1.5米甚至超过2米,占用体积大,在搬运、运输及装配过程中十分不便,对一些自购货架以作家用的使用者来说,由于立柱的长度导致其只能通过商用货车来进行安全运输,不仅导致购置成本上升,同时整个过程也十分繁琐,而且在装配过程中有时会给使用人员带来安全上的隐患。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横梁结构及与之配合的货架结构进行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合牢固、安装方便的横梁结构,有利于优化自身结构使其既能够适用于现有技术中层板被安装在横梁结构的上部的安装方式同时也能够实现将层板设置在横梁结构的内部并在层板四周形成围挡结构的安装方式,借由单一横梁结构实现层板安装方式的多元化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货架,该货架具有所述横梁结构的所有技术效果,并且有利于将现有技术中的立柱变为可拆卸式的立柱件从而实现对不同规格货架的快速组装,同时也有助于减小输送过程中货架整体体积进而方便使用者运送。为完成首要任务,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梁结构,包括有一横梁本体,该横梁本体呈长条形片状构造,且在该横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长边边沿位置处朝向内侧折弯形成有一横梁折弯部,而在该横梁本体沿长度方向且与该横梁折弯部相对的另一侧长边边沿位置处形成有一横梁折板,该横梁折板在使用状态下朝着背离横梁本体的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该横梁折板与横梁本体两者保持垂直状态,所述横梁折板沿长度方向且与所述横梁折弯部相对的一侧表面构成为折板内支承面,而在该横梁折板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表面即与所述折板内支承面的相对的一侧表面构成为折板外支承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横梁卡接部,在该横梁卡接部的中部形成有一贯穿其厚度方向的横梁卡接部内孔,在横梁卡接部的高度方向靠近所述横梁折弯部的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外卡脚Ⅰ,而横梁卡接部的高度方向靠近所述横梁折板的水平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外卡脚Ⅱ,且在所述横梁卡接部内孔高度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外卡脚Ⅰ的一侧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内卡脚Ⅰ,而在该横梁卡接部内孔与该第一内卡脚Ⅰ相对的一侧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二内卡脚Ⅱ,所述第一外卡脚Ⅰ、第二外卡脚Ⅱ、第一内卡脚Ⅰ以及第二内卡脚Ⅱ均沿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外卡脚Ⅰ到第二内卡脚Ⅱ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卡脚Ⅱ到第一内卡脚Ⅰ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外卡脚Ⅰ、第一内卡脚Ⅰ与第二外卡脚Ⅱ、第二内卡脚Ⅱ关于所述横梁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本体由金属件制成。为完成另一任务,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货架,包括有多根立柱件,该立柱件呈L形截面构造并且形成有相互垂直的两侧折板,在该立柱件的两侧折板上并沿其高度方向分别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卡槽通孔,在该卡槽通孔上通过冲压工艺朝向内侧形成有一卡扣,其特征在于:该货架还包括有上面所述的横梁本体,该横梁本体的第一外卡脚Ⅰ、第二外卡脚Ⅱ、第一内卡脚Ⅰ以及第二内卡脚Ⅱ均能与该卡扣卡配固定,从而将立柱件与其相对应的横梁本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在该横梁本体的横梁折板上设置有一层板。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下相邻的两立柱件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分别与上下两个立柱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多个立柱件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在使用状态下时多个立柱件相互连接组合并能够形成为一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组合立柱结构,且所述横梁本体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相邻两个组合立柱结构之间。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本体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内卡脚Ⅰ与第二外卡脚Ⅱ分别卡接在其所对应的立柱件一侧折边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扣上,所述第一内卡脚Ⅰ位于第二外卡脚Ⅱ的上方且所述横梁折板位于横梁折弯部的下方,所述层板被搁置在所述横梁折板的折板内支承面上并且位于横梁本体的高度方向的下部位置处。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本体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二内卡脚Ⅱ与第一外卡脚Ⅰ分别卡接在其所对应的立柱件一侧折边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扣上,所述第二内卡脚Ⅱ位于第一外卡脚Ⅰ的上方且所述横梁折板位于横梁折弯部的上方,所述层板被搁置在所述横梁折板的折板外支承面上并且位于横梁本体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槽通孔为长条矩形形状构造,且所述卡扣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立柱件的内侧设置并为“︺”形形状构造,该卡扣包括有一对设置在卡槽通孔在使用状态下内侧且向内且倾斜一定角度的卡接板与一连接两卡接板的一端端部的结合板,该结合板沿着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卡接板远离结合板的一端端部与卡槽通孔短边端部连接,所述立柱件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槽通孔的间距相同,且所述横梁本体的第一外卡脚Ⅰ、第二外卡脚Ⅱ、第一内卡脚Ⅰ以及第二内卡脚Ⅱ的最宽处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结合板的长度以使其能够被固定卡接在卡扣的一对卡接板之间。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的长度即卡扣的两卡接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梁卡接部的横梁卡接部内孔的宽度,所述第一外卡脚Ⅰ与第二内卡脚Ⅱ之间的距离、第二外卡脚Ⅱ以及第一内卡脚Ⅰ之间的距离与立柱件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扣之间的距离相同,且所述第一内卡脚Ⅰ远离所述第一外卡脚Ⅰ的一端端部与第二内卡脚Ⅱ远离所述第二外卡脚Ⅱ一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卡扣的高度,即卡扣能够被容纳在横梁卡接部内孔内由第一内卡脚Ⅰ与第二内卡脚Ⅱ所围构形成的中部空间中。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有一对相互垂直的折板且其横截面呈L形形状构造,在该连接件的一侧折板上并且对应于其高度方向的中部靠上的位置处开设有一连接件上嵌合槽,在该连接件上嵌合槽的下端表面沿垂直方向朝向上形成有一连接件上嵌脚,而在该连接件的一侧折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梁结构,包括有一横梁本体(1),该横梁本体(1)呈长条形片状构造,且在该横梁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长边边沿位置处朝向内侧折弯形成有一横梁折弯部(11),而在该横梁本体(1)沿长度方向且与该横梁折弯部(11)相对的另一侧长边边沿位置处形成有一横梁折板(12),该横梁折板(12)在使用状态下朝着背离横梁本体(1)的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该横梁折板(12)与横梁本体(1)两者保持垂直状态,所述横梁折板(12)沿长度方向且与所述横梁折弯部(11)相对的一侧表面构成为折板内支承面(121),而在该横梁折板(12)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表面即与所述折板内支承面(121)的相对的一侧表面构成为折板外支承面(12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横梁卡接部(13),在该横梁卡接部(13)的中部形成有一贯穿其厚度方向的横梁卡接部内孔(131),在横梁卡接部(13)的高度方向靠近所述横梁折弯部(11)的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外卡脚Ⅰ(14),而横梁卡接部(13)的高度方向靠近所述横梁折板(12)的水平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外卡脚Ⅱ(15),且在所述横梁卡接部内孔(131)高度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外卡脚Ⅰ(14)的一侧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内卡脚Ⅰ(16),而在该横梁卡接部内孔(131)与该第一内卡脚Ⅰ(16)相对的一侧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二内卡脚Ⅱ(17),所述第一外卡脚Ⅰ(14)、第二外卡脚Ⅱ(15)、第一内卡脚Ⅰ(16)以及第二内卡脚Ⅱ(17)均沿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外卡脚Ⅰ(14)到第二内卡脚Ⅱ(17)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卡脚Ⅱ(15)到第一内卡脚Ⅰ(16)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外卡脚Ⅰ(14)、第一内卡脚Ⅰ(16)与第二外卡脚Ⅱ(15)、第二内卡脚Ⅱ(17)关于所述横梁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梁结构,包括有一横梁本体(1),该横梁本体(1)呈长条形片状构造,且在该横梁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长边边沿位置处朝向内侧折弯形成有一横梁折弯部(11),而在该横梁本体(1)沿长度方向且与该横梁折弯部(11)相对的另一侧长边边沿位置处形成有一横梁折板(12),该横梁折板(12)在使用状态下朝着背离横梁本体(1)的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该横梁折板(12)与横梁本体(1)两者保持垂直状态,所述横梁折板(12)沿长度方向且与所述横梁折弯部(11)相对的一侧表面构成为折板内支承面(121),而在该横梁折板(12)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表面即与所述折板内支承面(121)的相对的一侧表面构成为折板外支承面(12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横梁卡接部(13),在该横梁卡接部(13)的中部形成有一贯穿其厚度方向的横梁卡接部内孔(131),在横梁卡接部(13)的高度方向靠近所述横梁折弯部(11)的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外卡脚Ⅰ(14),而横梁卡接部(13)的高度方向靠近所述横梁折板(12)的水平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外卡脚Ⅱ(15),且在所述横梁卡接部内孔(131)高度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外卡脚Ⅰ(14)的一侧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内卡脚Ⅰ(16),而在该横梁卡接部内孔(131)与该第一内卡脚Ⅰ(16)相对的一侧水平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二内卡脚Ⅱ(17),所述第一外卡脚Ⅰ(14)、第二外卡脚Ⅱ(15)、第一内卡脚Ⅰ(16)以及第二内卡脚Ⅱ(17)均沿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外卡脚Ⅰ(14)到第二内卡脚Ⅱ(17)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卡脚Ⅱ(15)到第一内卡脚Ⅰ(16)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外卡脚Ⅰ(14)、第一内卡脚Ⅰ(16)与第二外卡脚Ⅱ(15)、第二内卡脚Ⅱ(17)关于所述横梁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由金属件制成。


3.一种货架,包括有多根立柱件(2),该立柱件(2)呈L形截面构造并且形成有相互垂直的两侧折板,在该立柱件(2)的两侧折板上并沿其高度方向分别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卡槽通孔(21),在该卡槽通孔(21)上通过冲压工艺朝向内侧形成有一卡扣(22),其特征在于:该货架还包括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本体(1),该横梁本体(1)的第一外卡脚Ⅰ(14)、第二外卡脚Ⅱ(15)、第一内卡脚Ⅰ(16)以及第二内卡脚Ⅱ(17)均能与该卡扣(22)卡配固定,从而将立柱件(2)与其相对应的横梁本体(1)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在该横梁本体(1)的横梁折板(12)上设置有一层板(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货架,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立柱件(2)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件(3),该连接件(3)分别与上下两个立柱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多个立柱件(2)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在使用状态下时多个立柱件(2)相互连接组合并能够形成为一组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的组合立柱结构,且所述横梁本体(1)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相邻两个组合立柱结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内卡脚Ⅰ(16)与第二外卡脚Ⅱ(15)分别卡接在其所对应的立柱件(2)一侧折边上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卡扣(22)上,所述第一内卡脚Ⅰ(16)位于第二外卡脚Ⅱ(15)的上方且所述横梁折板(12)位于横梁折弯部(11)的下方,所述层板(4)被搁置在所述横梁折板(12)的折板内支承面(121)上并且位于横梁本体(1)的高度方向的下部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强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