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578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及角度的睡枕装置,包括底板、与底板枢轴连接的高度调节板、与高度调节板上远离底板的一侧枢轴连接的角度调节板以及可拆卸设置于角度调节板的枕头,底板上朝向高度调节板的一面并排设有多组限位槽,高度调节板上枢轴连接有与任意一组限位槽配合以限定枕头高度的插板,高度调节板上背向插板的一面设置有多组卡扣,角度调节板上转动设置有与任意一组卡扣卡合以限定枕头角度的支撑杆。上述睡枕装置,通过转动插板使之与预定位置的限位槽配合,以调节枕头高度;通过拨动支撑杆使之与预定位置的卡扣配合,以调节枕头仰角,使得枕靠平面与用户的坐姿相适宜,提升用户枕靠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睡枕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及角度的睡枕装置。
技术介绍
睡枕是在小憩时用于枕靠用户头部或颈部,以提升枕靠舒适度的装置。在睡枕的使用过程中,受限于枕靠平台的高度,常常会将睡枕与支架等设备配合使用,使得睡枕的枕靠面高度与用户的坐姿等相适宜,从而缓解因枕靠高度不匹配导致的用户肌肉酸痛问题。然而,传统的用于放置睡枕的支架结构较为简单,功能不足,仅能实现对睡枕的承接或仅调节睡枕的角度,难以适应高度较低的休息桌面或平台,一定程度约束了睡枕装置的适应范围,不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支架结构简单、功能不足、适用范围较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及角度的睡枕装置。一种睡枕装置,该睡枕装置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枢轴连接的高度调节板、与所述高度调节板上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枢轴连接的角度调节板以及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板的枕头,其中,所述底板上朝向所述高度调节板的一面并排开设有多组限位槽,所述高度调节板上枢轴连接有与任意一组所述限位槽配合以限定所述枕头高度的插板,所述高度调节板上背向所述插板的一面设置有多组卡扣,所述角度调节板上转动设置有与任意一组卡扣卡合以限定所述枕头角度的支撑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板呈拱形结构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撑脚,每组限位槽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斜槽,在所述插板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每个撑脚对应插设于一个所述斜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的内表面形状与所述支撑杆的环面形状相适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板以及所述角度调节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减重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枕头的中心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角度调节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卡孔,所述高度调节板上设有与所述卡孔插接配合的扣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板上与所述底板枢轴连接处开设有避位孔,用于为枢轴连接装置提供转动空间,所述避位孔内设有限位板,所述角度调节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板卡接配合的限位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于邻近所述避位孔的一侧开设有抓持孔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持孔位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凹槽,每一所述凹槽内收纳有一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板上朝向所述角度调节板的一面设有贯穿所述高度调节板边缘的避位槽。实施本技术的睡枕装置,在底板上设置高度调节板,并于高度调节板上装设角度调节板,通过转动插板,使插板与底板上预定位置的限位槽卡接配合,即可调节高度调节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亦即调整高度调节板上远离底板的一边侧至底板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枕头高度的目的;通过拨动支撑杆,使支撑杆与高度调节板上预定位置的卡扣配合,即可调节角度调节板与高度调节板之间的夹角,达到调整角度调节板与底板之间夹角,亦即调节枕头仰角的目的,如此,在睡枕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依据需要对枕头的高度和仰角进行调节,以使得枕靠平面与用户的坐姿相适宜,提升用户枕靠的舒适度,从而达到提升睡枕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睡枕装置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睡枕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度及角度的睡枕装置10,该睡枕装置10包括底板100、与底板100枢轴连接的高度调节板200、与高度调节板200上远离底板100的一侧枢轴连接的角度调节板300以及可拆卸设置于角度调节板300的枕头400,其中,底板100上朝向高度调节板200的一面并排开设有多组限位槽110,高度调节板200上枢轴连接有与任意一组限位槽110配合以限定枕头400高度的插板500,高度调节板200上背向插板500的一面设置有多组卡扣210,角度调节板300上转动设置有与任意一组卡扣210卡合以限定枕头400角度的支撑杆600。实施本技术的睡枕装置10,在底板100上设置高度调节板200,并于高度调节板200上装设角度调节板300,通过转动插板500,使插板500与底板100上预定位置的限位槽110卡接配合,即可调节高度调节板200与底板100之间的夹角,亦即调整高度调节板200上远离底板100的一边侧至底板100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枕头400高度的目的;通过拨动支撑杆600,使支撑杆600与高度调节板200上预定位置的卡扣210配合,即可调节角度调节板300与高度调节板200之间的夹角,达到调整角度调节板300与底板100之间夹角,亦即调节枕头400仰角的目的,如此,在睡枕装置10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依据需要对枕头400的高度和仰角进行调节,以使得枕靠平面与用户的坐姿相适宜,提升用户枕靠的舒适度,从而达到提升睡枕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底板100用于支撑高度调节板200、角度调节板300以及枕头400等部件,当插板500展开并与一组限位槽110配合时,底板100与高度调节板200以及插板500共同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以承接用户的头颈部,防止睡枕装置10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出现松散会垮塌,进而造成用户受伤问题的发生,以提升睡枕装置10使用的安全性。请结合图1与图3,一实施例中,底板100上开设有卡孔120,高度调节板200上设有与卡孔120插接配合的扣片220。通过在底板100上开设卡孔120,并在高度调节板200上设置与卡孔120配合的扣片220,当睡枕装置10使用完毕后,用户将插板500从限位槽110中取出并转动收纳至高度调节板200的板面,同时将支撑杆600从卡扣210中取出,并将支撑杆600转动收纳至角度调节板300的板面,随后依序按压角度调节板300与高度调节板200,使角度调节板300与高度调节板200叠合,使高度调节板200与底板100叠合,在此情况下,扣片220嵌入卡孔120内,并与卡孔120的边缘抵接配合,从而实现对睡枕装置10的折叠收纳。请结合图2与图4,一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板200上与底板100枢轴连接处开设有避位孔230,用于为枢轴连接装置提供转动空间,避位孔230内设有限位板231,角度调节板300上设有与限位板231卡接配合的限位件310。优选的,限位件310上邻近底板100的一侧凸起形成扣接部。具体的,在扣片220嵌入卡孔120后,将角度调节板300上的限位件310穿设避位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睡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枢轴连接的高度调节板、与所述高度调节板上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枢轴连接的角度调节板以及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板的枕头,其中,/n所述底板上朝向所述高度调节板的一面并排开设有多组限位槽,所述高度调节板上枢轴连接有与任意一组所述限位槽配合以限定所述枕头高度的插板,所述高度调节板上背向所述插板的一面设置有多组卡扣,所述角度调节板上转动设置有与任意一组卡扣卡合以限定所述枕头角度的支撑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枢轴连接的高度调节板、与所述高度调节板上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枢轴连接的角度调节板以及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角度调节板的枕头,其中,
所述底板上朝向所述高度调节板的一面并排开设有多组限位槽,所述高度调节板上枢轴连接有与任意一组所述限位槽配合以限定所述枕头高度的插板,所述高度调节板上背向所述插板的一面设置有多组卡扣,所述角度调节板上转动设置有与任意一组卡扣卡合以限定所述枕头角度的支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呈拱形结构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撑脚,每组限位槽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斜槽,在所述插板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每个撑脚对应插设于一个所述斜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内表面形状与所述支撑杆的环面形状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板以及所述角度调节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减重孔。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源鸿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