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567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包括箱壳、粉碎器、注液管、第一出料管、溢流隔板、第二出料管和活动滤板,通过在箱壳顶端的进料口处安装了粉碎器,且在箱壳内部安装了活动滤板,活动滤板内部的滤板可通过电机驱动进行转动,使滤板对过滤后的滤液转动使其移动至箱壳底端,接入乙醇或乙醇水溶液进行静置,且在电机和滤板的连接处设置了间歇传动机构,增加对滤板的转动控制精度,通过一个设备实现对桦褐孔菌活性成本提取的粉碎、浸提、过滤和沉淀步骤,减少了桦褐孔菌活性成本提取所需的使用设备,进而降低桦褐孔菌活性成本提取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涉及桦褐孔菌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桦褐孔菌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锈革孔菌科,褐卧孔菌属,目前桦褐孔菌的化学组成主要有羊毛脂烷型甾体类化合物、多糖类、多酚类、木质素类、黑色素、生物碱类、单宁化合物、叶酸衍生物以及芳香的香草酸、丁香酸和γ-羟基苯甲酸等。由于桦褐孔菌体内的活性成分种类多,应用价值高,目前本领域研究并未充分利用和开发桦褐孔菌体活性成分的价值,现有的桦褐孔菌在对活性成分多糖提取时,需要经过桦褐孔菌菌核粉碎后用水浸提,过滤收集滤液,浓缩后加入乙醇或乙醇水溶液,静置收集沉淀,沉淀用乙醇和/或丙酮洗涤,再用水溶解,加入氯仿-正丁醇溶液,振荡,离心取上清液,如此重复若干次直至下层不产生胶状沉淀,上清液经浓缩后,用分子量3500Da的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透析,收集透析内液,冷冻干燥得到桦褐孔菌多糖,操作步骤繁多,需要使用粉碎设备、过滤器、沉淀箱、振荡、离心设备和透析袋等设备,使用设备繁多,增加桦褐孔菌活性成分提取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该装置,包括箱壳和活动滤板,所述箱壳顶端安装有粉碎器,所述箱壳后端顶部连接有注液管,所述箱壳前端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后侧设置有溢流隔板,所述箱壳底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箱壳内中部固定有活动滤板,所述活动滤板包括滤板、连接轴、支撑块、支撑板、间歇转动机构和电机,所述滤板前后两端中部分别通过连接轴与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滤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滤板前端的支撑块内部安装有间歇转动机构,所述间歇转动机构前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与箱壳外壁,所述支撑块和支撑板外侧均与箱壳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间歇转动机构包括支撑壳、转动板、弧形板、转动杆、转动销、从动板、弧形内凹板和滑槽,所述支撑壳内部右侧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外侧均匀固定有弧形板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后端边沿处固定有转动销,所述支撑壳内部左端设置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外侧均匀固定有四个弧形内凹板,且四个弧形内凹板之间形成四个滑槽,所述弧形板左侧与弧形内凹板贴合,所述电机后端的输出轴与转动板圆心处相连接,所述从动板后端圆心处连接轴相连接,所述支撑壳嵌入至支撑块内,且与支撑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和支撑板顶端面均呈光滑状,且支撑块和支撑板顶端面均由上至下向内倾斜。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和支撑板内壁均与滤板贴合,且滤板左右两侧的支撑块分别对滤板左侧底端和右侧顶端进行支撑。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和转动杆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弧形板和两个转动杆均呈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和转动杆位置呈前后设置,且弧形内凹板厚度与弧形板一致。优选的,所述转动销表面呈光滑状,且滑槽内壁与转动销贴合。优选的,所述弧形内凹板外侧面呈弧形状向内凹进,且弧形内凹板外侧与弧形板贴合。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和支撑板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优选的,所述转动板、弧形板、转动杆、转动销、从动板和弧形内凹板均采用45号钢材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通过在箱壳顶端的进料口处安装了粉碎器,且在箱壳内部安装了活动滤板,活动滤板内部的滤板可通过电机驱动进行转动,使滤板对过滤后的滤液转动使其移动至箱壳底端,接入乙醇或乙醇水溶液进行静置,且在电机和滤板的连接处设置了间歇传动机构,增加对滤板的转动控制精度,通过一个设备实现对桦褐孔菌活性成本提取的粉碎、浸提、过滤和沉淀步骤,减少了桦褐孔菌活性成本提取所需的使用设备,进而降低桦褐孔菌活性成本提取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箱壳内部结构剖面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活动滤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活动滤板结构俯视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间歇转动机构内部结构剖面图。其中:箱壳-1、粉碎器-2、注液管-3、第一出料管-4、溢流隔板-5、第二出料管-6、活动滤板-7、滤板-71、连接轴-72、支撑块-73、支撑板-74、间歇转动机构-75、电机-76、支撑壳-751、转动板-752、弧形板-753、转动杆-754、转动销-755、从动板-756、弧形内凹板-757、滑槽-75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包括箱壳1和活动滤板7,箱壳1顶端安装有粉碎器2,箱壳1后端顶部连接有注液管3,箱壳1前端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4,第一出料管4后侧设置有溢流隔板5,箱壳1底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6,箱壳1内中部固定有活动滤板7。请参阅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活动滤板7包括滤板71、连接轴72、支撑块73、支撑板74、间歇转动机构75和电机76,滤板71前后两端中部分别通过连接轴72与支撑块73转动连接,使滤板71可进行转动,滤板7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74,通过支撑板74对滤板71进行支撑,滤板71前端的支撑块73内部安装有间歇转动机构75,通过间歇传动机构75增加对滤板71转动控制精度,间歇转动机构75前端与电机76相连接,通过电机76对间歇转动机构75进行驱动,电机76固定与箱壳1外壁,对电机76进行固定,支撑块73和支撑板74外侧均与箱壳1内壁固定连接,对支撑块73和支撑板74进行固定,支撑块73和支撑板74顶端面均呈光滑状,且支撑块73和支撑板74顶端面均由上至下向内倾斜,使液体回流至滤板71上,通过滤板71进行过滤,支撑块73和支撑板74内壁均与滤板71贴合,且滤板71左右两侧的支撑块73分别对滤板71左侧底端和右侧顶端进行支撑,保证滤板71与支撑块73和支撑板74之间的密封效果,支撑块73和支撑板7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不易生锈。请参阅图5,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间歇转动机构75包括支撑壳751、转动板752、弧形板753、转动杆754、转动销755、从动板756、弧形内凹板757和滑槽758,支撑壳751内部右侧设置有转动板752,转动板752外侧均匀固定有弧形板753和转动杆754,通过转动板752转动带动弧形板753和转动杆754同步转动,转动杆754后端边沿处固定有转动销755,支撑壳751内部左端设置有从动板756,从动板756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n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所需的支撑架上,然后将粉碎器和电机的接电端口与外部带有电源的控制设备连接;/n第二,在使用时,将所需的取桦褐孔菌菌核放入至粉碎器内机箱内粉碎,粉碎后的取桦褐孔菌菌核落入至箱壳内的滤板上,然后通过注液管注入清水,对取桦褐孔菌菌核浸提,浸提完成后将水排出,通过滤板收集滤液;/n第三,然后需要对收集的滤液倒入至箱体内部底端,通过控制电机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动板圆心处转动,转动板转动带动弧形板和转动杆同步转动,转动杆外侧的转动销转动至从动板外侧的滑槽内,推动弧形内凹板转动,弧形内凹板带动从动板同心转动,从动板通过连接轴带动滤板转动,由于弧形板和转动杆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弧形板和两个转动杆均呈对称设置,通过驱动转动板旋转一周,使两个转动销分别带动从动板旋转九十度,使转动板旋转一周从动板旋转一百八十度,进而带动滤板旋转一百八十度翻转,由于弧形内凹板外侧面呈弧形状向内凹进,且弧形内凹板外侧与弧形板贴合,通过弧形板对弧形内凹板的转动进行限制,避免弧形内凹板自转,进而避免滤板自转,转动稳固效果好;/n第四,滤板翻转后,使滤板收集的滤液下落至箱壳内部底端,通过注液管对箱壳内部注入乙醇或乙醇水溶液,然后对注有注入乙醇或乙醇水溶液的桦褐孔菌滤液进行静置沉淀;/n第五,沉淀完成后,将上流的液体溢过溢流隔板通过第一出料管进行排出,且沉淀的桦褐孔菌液体通过第二出料管排出,通过外部设备进行后续的分离提取操作,通过乙醇和/或丙酮洗涤,再用水溶解,加入氯仿-正丁醇溶液,振荡,离心取上清液,如此重复若干次直至下层不产生胶状沉淀,上清液经浓缩后,用分子量3500Da的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透析,收集透析内液,冷冻干燥得到桦褐孔菌多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芝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所需的支撑架上,然后将粉碎器和电机的接电端口与外部带有电源的控制设备连接;
第二,在使用时,将所需的取桦褐孔菌菌核放入至粉碎器内机箱内粉碎,粉碎后的取桦褐孔菌菌核落入至箱壳内的滤板上,然后通过注液管注入清水,对取桦褐孔菌菌核浸提,浸提完成后将水排出,通过滤板收集滤液;
第三,然后需要对收集的滤液倒入至箱体内部底端,通过控制电机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动板圆心处转动,转动板转动带动弧形板和转动杆同步转动,转动杆外侧的转动销转动至从动板外侧的滑槽内,推动弧形内凹板转动,弧形内凹板带动从动板同心转动,从动板通过连接轴带动滤板转动,由于弧形板和转动杆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弧形板和两个转动杆均呈对称设置,通过驱动转动板旋转一周,使两个转动销分别带动从动板旋转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东刘红丽张金超程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农牧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