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探入式取苗装置及单向进给取苗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538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探入式取苗装置及单向进给取苗方法,涉及作物钵苗移栽技术领域;该探入式取苗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取苗臂;所述驱动机构用来驱动取苗臂作相应的取苗动作和放苗动作;所述取苗臂包括支架、滑块、取苗装置和推苗装置,所述支架固接在驱动机构中的非圆行星轮上,所述滑块铰接在支架上,所述取苗装置和推苗装置通过曲柄和连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曲柄固接在行星架上,连杆一端铰接在曲柄上,另一端铰接在推苗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上述探入式取苗装置的单向进给取苗方法实现了穴盘苗高效、低损伤取苗,仅需单一方向供苗进给,简化了供苗系统的结构,有利于保证苗钵基质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探入式取苗装置及单向进给取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钵苗移栽
,特别是涉及一种探入式取苗装置及单向进给取苗方法。
技术介绍
作物钵苗移栽是将培育的穴盘苗,移栽到温室或大田的过程。作物钵苗移栽可以提前育苗,有利于获得壮苗,移栽后定根早、发育早,可提高作物幼苗抵御寒冷、洪涝、干旱、盐碱和病虫害的能力,缩短田间生长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另外,作物钵苗移栽可选择适宜的时节移栽,避开恶劣的气候环境,对发展优质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机械化作物钵苗移栽普遍采用半自动移栽机,由人工取苗、喂苗,装备完成栽植过程,导致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全自动作物钵苗移栽的关键在于机械化取苗,通过装备实现钵苗与穴盘分离。目前,国内作物钵苗移栽技术主要集中于栽植机构、取苗机构传动系统、供苗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方面,供苗系统从横、纵两个方向给取苗机构供苗,造成供苗精准性差,取苗成功率低,没有实现伤苗率低、苗钵基质完整性好的取苗臂等执行部件的可靠装置,缺少简单、有效的取苗装置及高效、低损伤取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入式取苗装置及单向进给取苗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实现作物钵苗高效、低损伤取苗,降低伤苗率,保证苗钵基质的完整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探入式取苗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取苗臂,所述驱动机构用来驱动取苗臂作相应的取苗动作和放苗动作;所述取苗臂包括支架、滑块、取苗装置和推苗装置;所述支架与换向杆铰接,且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驱动机构中的非圆行星轮上,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滑块滑动安装在推苗装置中的推苗杆上,推苗杆中间段与换向杆铰接,推苗杆的一端连接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推苗器;推苗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的一端上,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曲柄上,曲柄固接在行星架上,通过行星架的转动从而带动曲柄的转动;所述取苗装置包括换向杆、拉杆Ⅰ、拉杆Ⅱ、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所述拉杆Ⅰ和拉杆Ⅱ的一端均铰接在换向杆的相同位置处,拉杆Ⅰ和拉杆Ⅱ的另一端分别与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的中间段铰接;所述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通过转销连接,且转销可同时沿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上的滑槽滑动,从而使得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的另一端实现取苗和放苗。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非圆太阳轮、非圆中间轮、非圆行星轮和行星架;所述非圆太阳轮固定不动,行星架铰接在非圆太阳轮上,非圆中间轮和非圆行星轮分别铰接在行星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在所述拉杆Ⅰ和拉杆Ⅱ与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铰接的位置处分成两段,一段带有滑槽,转销可沿滑槽滑动,另一段结构为弧形针结构,用来取苗和放苗。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对称分布,对称轴的轴线过转销中心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曲柄、连杆、推苗杆、滑块和支架构成平面杆机构,实现由驱动机构的不等速转动到取苗装置和推苗装置的运动传递。进一步的,所述推苗器结构为L型结构。探入式取苗装置的取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穴盘及其中的钵苗以长边为水平状态倾斜置于载苗台上,并沿长边方向单向匀速、间歇或变速供苗进给;根据穴盘横向穴数设置相同数量的取苗臂,沿穴盘短边方向设置取苗臂对应各行钵苗,沿穴盘长边方向依次错开各列钵苗设置取苗臂;工作中,沿穴盘长边方向单向进给供苗,各取苗臂依次取出对应行和列的钵苗;当一个穴盘中的钵苗均被取出后,随着供苗系统继续进给,空穴盘自动从载苗台掉落。进一步的,取苗臂取苗模式和取苗臂放苗工作模式;取苗臂取苗模式:行星架和非圆行星轮工作,带动取苗装置和推苗装置工作,取苗装置中的换向杆在支架和连杆的共同作用下运动,带动拉杆Ⅰ和拉杆Ⅱ工作,从而带动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工作,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沿转销向弧形针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的弧形针结构收紧,从而实现取苗动作;取苗臂放苗模式: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沿转销向弧形针结构反向滑动,从而使得弧形取苗针Ⅰ和弧形取苗针Ⅱ的弧形针结构撑开,同时,推苗装置中的推苗器推动钵苗从而实现放苗动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现取苗针沿弧形结构探入苗钵基质,减小取苗和推苗过程中取苗针在苗钵基质内的摆角,可有效保证苗钵基质的完整性。另外,取苗针探入苗钵基质后,以弧形结构包裹作物幼苗根系及基质,取苗更可靠。2.本专利技术将推苗器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于推苗杆上,实现弹性推苗,有效减少了推苗器对苗钵基质的冲击,使得推苗动作更可靠,且进一步减小取苗和推苗动作对苗钵基质的破坏。3.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和取苗臂依靠非圆行星轮相对行星架的不等速转动实现传动,通过曲柄、连杆、滑块和支架组成的平面杆机构等实现由驱动系统到取苗装置和推苗装置的运动传递,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可靠。4.传统的供苗系统从横、纵两个方向供给,供苗系统复杂,且供苗量不够精准,影响取苗成功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供给取苗方法,取苗装置横向错开布置,解决了整行取苗时取苗臂运动空间不够的难题。供苗系统仅需横向单向进给,简化了供苗系统的结构,提高了供苗系统的精准性。另外,穴盘中的钵苗均被取出后,可自动从载苗台掉落,无需反向卷回,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放苗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取苗针探入基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取苗针退出基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及穴盘布置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布置方案一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布置方案二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布置方案一前后盘交替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布置方案二前后盘交替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00-驱动机构;101-非圆太阳轮;102-非圆中间轮;103-行星架;104-非圆行星轮;2-支架;300-取苗装置;301-换向杆;302-拉杆Ⅰ;303-拉杆Ⅱ;304-弧形取苗针Ⅰ;305-弧形取苗针Ⅱ;4-转销;5-钵苗;600-推苗装置;601-推苗杆;602-弹簧;603-推苗器;7-滑块;8-连杆;9-曲柄;10-未取的钵苗;11-已取的钵苗;12-前一张穴盘;13-后一张穴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探入式取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00)和取苗臂,所述驱动机构(100)用来驱动取苗臂作相应的取苗动作和放苗动作;/n所述取苗臂包括支架(2)、滑块(7)、取苗装置(300)和推苗装置(600);所述支架(2)与换向杆(301)铰接,且所述支架(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驱动机构(100)中的非圆行星轮(104)上,支架(2)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7),滑块(7)滑动安装在推苗装置(600)中的推苗杆(601)上,推苗杆(601)中间段与换向杆(301)铰接,推苗杆(601)的一端连接有弹簧(602)的一端,弹簧(602)的另一端连接有推苗器(603);推苗杆(601)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8)的一端上,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在曲柄(9)上,曲柄(9)固接在行星架(103)上,通过行星架(103)的转动从而带动曲柄(9)的转动;/n所述取苗装置(300)包括换向杆(301)、拉杆Ⅰ(302)、拉杆Ⅱ(303)、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所述拉杆Ⅰ(302)和拉杆Ⅱ(303)的一端均铰接在换向杆(301)的相同位置处,拉杆Ⅰ(302)和拉杆Ⅱ(303)的另一端分别与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的中间段铰接;所述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通过转销(4)连接,且转销(4)可同时沿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上的滑槽滑动,从而使得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的另一端实现取苗和放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入式取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00)和取苗臂,所述驱动机构(100)用来驱动取苗臂作相应的取苗动作和放苗动作;
所述取苗臂包括支架(2)、滑块(7)、取苗装置(300)和推苗装置(600);所述支架(2)与换向杆(301)铰接,且所述支架(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驱动机构(100)中的非圆行星轮(104)上,支架(2)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7),滑块(7)滑动安装在推苗装置(600)中的推苗杆(601)上,推苗杆(601)中间段与换向杆(301)铰接,推苗杆(601)的一端连接有弹簧(602)的一端,弹簧(602)的另一端连接有推苗器(603);推苗杆(601)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8)的一端上,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在曲柄(9)上,曲柄(9)固接在行星架(103)上,通过行星架(103)的转动从而带动曲柄(9)的转动;
所述取苗装置(300)包括换向杆(301)、拉杆Ⅰ(302)、拉杆Ⅱ(303)、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所述拉杆Ⅰ(302)和拉杆Ⅱ(303)的一端均铰接在换向杆(301)的相同位置处,拉杆Ⅰ(302)和拉杆Ⅱ(303)的另一端分别与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的中间段铰接;所述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通过转销(4)连接,且转销(4)可同时沿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上的滑槽滑动,从而使得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的另一端实现取苗和放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0)包括非圆太阳轮(101)、非圆中间轮(102)、非圆行星轮(104)和行星架(103);所述非圆太阳轮(101)固定不动,行星架(103)铰接在非圆太阳轮(101)上,非圆中间轮(102)和非圆行星轮(104)分别铰接在行星架(1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入式取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在所述拉杆Ⅰ(302)和拉杆Ⅱ(303)与弧形取苗针Ⅰ(304)和弧形取苗针Ⅱ(305)铰接的位置处分成两段,一段带有滑槽,转销(4)可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脉乐尹建军韩佃雷徐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