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529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交流发电机、第二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直流发电机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表面设置有直流电机皮带调整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与直流发电机远离分割开来,防止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干涉直流发电机的运行,实现了将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安装于动力舱中、并能稳定运行,同时不干涉直流发电机的运行,实现满足额定电压为AC220V车载设备的用电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取力发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技术发展,整车用电设备不断增多,用电要求也不断提升。近年来,国内的行车发电系统发展迅速。某汽车底盘动力舱内原装发电机,不能满足额定电压为AC220V车载设备的用电要求。此时即需要在发动舱内加装多个交流发电机,提供交流供电。但是动力舱内的空间有限,新加装的交流发电机在取力工作的同时,不能干涉直流发电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将新加装的交流发电机安装于动力舱中,并能无干涉的稳定运行是一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交流发电机、第二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直流发电机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表面设置有直流电机皮带调整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惰轮,所述第一支架一侧底部设置有张紧轮,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第二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之间设置有一个皮带轮,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第二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之间经过惰轮、张紧轮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同一根皮带,所述直流发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皮带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张紧轮包括轮架,所述轮架一端与第一支架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张紧轮与轮架之间采用固定螺栓连接,所述轮架表面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槽孔。进一步的,所述惰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惰轮在第一支架表面呈三角形设置,所述张紧轮和皮带轮位于其中两个惰轮之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上安装孔的数量均不低于两个设置,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经过安装孔和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相互靠近设置,所述直流发电机和第一交流发电机与第二交流发电机相互远离设置。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将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与直流发电机远离分割开来,防止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干涉直流发电机的运行,实现了将第一交流发电机和第二交流发电机安装于动力舱中、并能稳定运行,同时不干涉直流发电机的运行,实现满足额定电压为AC220V车载设备的用电要求。2、本技术通过设有张紧轮,经过松动张紧轮的固定螺栓,在槽孔中移动张紧轮的位置来调节皮带的张紧程度,实现对皮带的有效张紧。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中:1、发动机;2、第一交流发电机;3、第二交流发电机;4、直流发电机;5、安装孔;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直流电机皮带调整支架;9、惰轮;10、皮带轮;11、皮带;12、张紧轮;13、轮架;14、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发动机1、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5,使用螺栓经过安装孔5将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安装于发动机1上,从而可以于动力舱中无干涉的稳定运行,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6,所述直流发电机4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架7,所述第二支架7表面设置有直流电机皮带调整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6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惰轮9,所述第一支架6一侧底部设置有张紧轮12,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之间设置有一个皮带轮10,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之间经过惰轮9、张紧轮12和皮带轮10之间连接有同一根皮带11,所述直流发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皮带11连接,将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与直流发电机4远离分割开来,防止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干涉直流发电机4的运行,实现了将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安装于动力舱中、并能稳定运行,同时不干涉直流发电机4的运行,实现满足额定电压为AC220V车载设备的用电要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张紧轮12包括轮架13,所述轮架13一端与第一支架6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张紧轮12与轮架之间采用固定螺栓连接,所述轮架13表面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槽孔14,通过松动张紧轮12的固定螺栓,在槽孔14中移动张紧轮12的位置来调节皮带的张紧程度,实现对皮带11的有效张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惰轮9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惰轮9在第一支架6表面呈三角形设置,所述张紧轮12和皮带轮10位于其中两个惰轮9之间设置,经过惰轮9改变皮带11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上安装孔5的数量均不低于两个设置,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与发动机1之间经过安装孔5和螺栓固定连接,有利于将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安装于发动机1上,从而可以于动力舱中无干涉的稳定运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相互靠近设置,所述直流发电机4和第一交流发电机2与第二交流发电机3相互远离设置,防止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干涉直流发电机4的运行,实现了将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安装于动力舱中、并能稳定运行。本技术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通过使用螺栓经过安装孔5将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安装于发动机1上,从而可以于动力舱中无干涉的稳定运行;将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包括发动机(1)、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5),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6),所述直流发电机(4)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架(7),所述第二支架(7)表面设置有直流电机皮带调整支架(8);/n所述第一支架(6)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惰轮(9),所述第一支架(6)一侧底部设置有张紧轮(12),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之间设置有一个皮带轮(10),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之间经过惰轮(9)、张紧轮(12)和皮带轮(10)之间连接有同一根皮带(11),所述直流发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皮带(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包括发动机(1)、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5),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6),所述直流发电机(4)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架(7),所述第二支架(7)表面设置有直流电机皮带调整支架(8);
所述第一支架(6)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惰轮(9),所述第一支架(6)一侧底部设置有张紧轮(12),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之间设置有一个皮带轮(10),所述第一交流发电机(2)、第二交流发电机(3)和直流发电机(4)之间经过惰轮(9)、张紧轮(12)和皮带轮(10)之间连接有同一根皮带(11),所述直流发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交流发电机(2)和第二交流发电机(3)的动力输入端通过皮带(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取力发电多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玲马玉皓李俊张巨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