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525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属于电力工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屏蔽盒,所述屏蔽盒为密封盒状结构,内部及外部均设置有RFID标签;所述屏蔽盒包括配套设置的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柄,所述盒体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柄,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呈X状铰接,当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贴合时,所述屏蔽盒处于闭合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布线、无需额外电源、不用对接地线或接地桩做额外改动即可使用,能够实现对接地线和接地桩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实现对接地线和接地桩的数据化即时掌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变电站接地线的管理大多采用模拟图版、微机五防、后台监控等挂牌方式实现,缺乏对现场接地线的实际管控,接地线在现场的具体位置也不能进行判定和控制,特别是在隔离开关进行检修时,隔离开关两侧的接地线装拆不能在任何系统进行模拟及管控,因此,实现对接地线的智能化管理就很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些利用RFID技术对接地线进行管理的方法。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标签支持无源功能,不需要电源即可工作,当RFID标签进入读卡器或扫描器发出的磁场后,能够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如专利文献CN207053253U提出一种无人值班变电站接地线监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若干个rfid标签、若干个rfid读写器、微控制器、上位机和监控中心;所述每个rfid标签设置在相对应的接地线上,所述若干个rfid读写器分布在无人值班变电站内;所述rfid标签通过无线射频与rfid读写器相连接,所述rfid读写器通过无线通讯与微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与上位机相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RS485通讯电缆与监控中心相连接。该专利能够实时查阅变电站接地线位置信息,在确保现场文明生产的同时,避免发生因遗留接地线造成的恶性误操作事故。但该专利仅能确定接地线的位置,无法确定接地线的使用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包括屏蔽盒,所述屏蔽盒为密封盒状结构,内部及外部均设置有RFID标签;所述屏蔽盒包括配套设置的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柄,所述盒体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柄,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呈X状铰接,当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贴合时,所述屏蔽盒处于闭合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之间还设置有弹簧,用于弹开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使所述屏蔽盒处于打开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屏蔽盒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RFID标签为无源RFID标签。进一步的,所述RFID标签为防水RFID标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当安装后屏蔽盒能够自动闭合;本技术的屏蔽盒内外均设置有RFID标签,当屏蔽盒闭合后,盒内的RFID标签失去信号,据此即可判断配套的接地线或接地桩是否处于使用状态;本技术设置的弹簧可使本技术在未使用时自动处于打开状态;本技术所使用的RFID标签经过防水处理,使本技术在各种室外环境下均可使用。本技术无需布线、无需额外电源、不用对接地线或接地桩做额外改动即可使用,能够实现对接地线和接地桩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实现对接地线和接地桩的数据化即时掌控。本技术可将多个变电站内的接地线统一管理并编号,使得跨站使用更加安全便利。利用本技术也可以向变电运维工具提供变电站内地线使用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之一。图5: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之二。其中,1-屏蔽盒,11-盒盖,111-第一安装柄,12-盒体,121-第二安装柄,13-弹簧,14-安装孔,2-RFID标签,3-接地线,31-线鼻子,4-接地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清楚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实施例1:参阅图1-图3,本技术包括屏蔽盒1,屏蔽盒1具有电磁屏蔽功能,为密封盒状结构,包括配套设置的盒盖11和盒体12,盒盖11的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柄111,盒体12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柄121,第一安装柄111与第二安装柄121成对设置,二者呈X状铰接。当第一安装柄111与第二安装柄121贴合在一起时,屏蔽盒1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安装柄111与第二安装柄121之间还设置有弹簧13,如本实施例,弹簧13设置在第一安装柄111与第二安装柄121之间的铰轴上。弹簧13用于弹开第一安装柄111和第二安装柄121,在自然状态下,弹簧13可使屏蔽盒1自动处于打开状态。屏蔽盒1的内部及外部均设置有RFID标签2,如本实施例共设置两张RFID标签2,其中一张粘贴在盒盖11的外侧,另外一张粘贴在盒体12的内部。当屏蔽盒1闭合后,由于金属屏蔽作用,屏蔽盒1内部的RFID标签2将无法接收到无线信号,也无法向盒外发出无线信号。为保证适用环境,RFID标签2采用防水处理;为保证屏蔽效果及接地效果,屏蔽盒1采用铜、铝、不锈钢或铁等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所用RFID标签2为无源标签,不需要电源即可工作。第一安装柄111与第二安装柄121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安装孔14。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固定设置在接地线3上的示意图,图中接地线3的连接端为线鼻子结构,第二安装柄121与线鼻子31贴合后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柄121上的安装孔14与线鼻子31的安装孔同圆心设置。在安装完毕后,将屏蔽盒1内外的RFID标签2的编号与接地线3绑定,随后根据RFID信号中标签编号即可确定对应的接地线3。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固定设置在接地桩4上的示意图,图中接地桩4为一种常见的接地桩样式,第二安装柄121与接地桩4贴合后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柄121上的安装孔14与接地桩4上的安装孔同圆心设置。在安装完毕后,将屏蔽盒1内外的RFID标签2的编号与接地桩4绑定,随后根据RFID信号中标签编号即可确定对应的接地桩4。接地线3与接地桩4在安装使用前,配套的屏蔽盒1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RFID远距离扫描设备(RFID广域扫描器)可扫描到两个RFID信号,这种情况下,上位机可通过RFID信号获取RFID标签2的编号,进一步确定对应的接地线3或接地桩4处于未使用状态。接地线3与接地桩4在安装使用时,需要将屏蔽盒1闭合后再安装,当屏蔽盒1闭合后,盒内的RFID标签2将失去信号并且盒外的RFID标签2仍具有信号,此时即可确定对应的接地线3或接地桩4处于使用状态。如果接地线3与接地桩4配套安装,二者所配屏蔽盒1内的RFID标签2基本同时失去信号,因此,可根据RFID标签2失去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盒,所述屏蔽盒为密封盒状结构,内部及外部均设置有RFID标签;所述屏蔽盒包括配套设置的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柄,所述盒体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柄,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呈X状铰接,当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贴合时,所述屏蔽盒处于闭合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盒,所述屏蔽盒为密封盒状结构,内部及外部均设置有RFID标签;所述屏蔽盒包括配套设置的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柄,所述盒体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柄,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呈X状铰接,当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贴合时,所述屏蔽盒处于闭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接地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之间还设置有弹簧,用于弹开所述第一安装柄与所述第二安装柄,使所述屏蔽盒处于打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杨李东王书磊刘杰楚云卿王辉尚光伟吕善毅张旭献韩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