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18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主体,继电器主体下端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表面两端设置有滑槽,滑槽上端设置有滑块,继电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单片机,单片机上端设置有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外侧设置有防护玻璃,防护玻璃上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靠近防护玻璃的一侧设置有热胀球,滑块下端贯穿滑槽设置有卡块,卡块与滑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底座内部设置有凹槽;该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通过设置卡块,可以达到使继电器主体连接更加稳定更加安全,且便于拆卸维修;通过设置热胀球,可以达到实现智能检测继电器主体内部温度,避免烧坏元器件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用在电路中具有隔离功能的电子控制器件,也可以称为电驿,在电路中,继电器通常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常被作为自动开关进行定义,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根据内部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继电器、固体继电器、热敏干簧继电器、磁簧继电器、光继电器与时间继电器,最常见的就是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1、现有的继电器与底座连接通常通过壳体卡接,但是连接的稳定性不高,且难以拆卸,不利于对继电器的及时维护;2、现有的继电器难以及时感受自身内部温度,在电路长时间使用后,一旦内部电路元件出现异常,产生大量热量后出现热量堆积,容易造成元件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主体,所述继电器主体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两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上端设置有滑块,所述继电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上端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外侧设置有防护玻璃,所述防护玻璃上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靠近防护玻璃的一侧设置有热胀球,所述滑块下端贯穿滑槽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滑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凹槽内壁两侧设置有三角垫。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宽度尺寸略大于滑槽宽度尺寸,所述滑块设于滑槽上端,所述滑块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带动卡块在滑槽内滑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呈L形,所述卡块垂直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卡块水平端贯穿继电器主体与三角垫,所述卡块远离继电器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滑槽、卡块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内壁宽度尺寸与继电器主体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继电器主体底端通过凹槽与底座插接,所述凹槽底端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继电器主体、凹槽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角垫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三角垫材质为橡胶,所述三角垫设于继电器主体底端两侧,所述三角垫两侧分别与继电器主体、底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弧形槽,所述热胀球两端通过弧形槽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热胀球出口密封,所述热胀球内部充有气体,所述热胀球的中心与红外传感器位置对齐。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机输入端通过电路与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继电器主体内电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通过设置卡块,拨动滑块,滑块带动卡块在滑槽内移动,第一弹簧收缩,然后将继电器主体插入凹槽,再放开滑块,第一弹簧回弹推动卡块向靠近继电器主体的一侧弹出,卡块贯穿继电器主体与三角垫,将继电器主体固定于底座内部,第二弹簧对继电器主体底端进行缓冲防护,三角垫固定于继电器主体两侧增强其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继电器主体连接更加稳定更加安全,且便于拆卸维修;2、该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通过设置热胀球,利用固定座将热胀球固定于红外传感器上端,热胀球常态下处于红外传感器感应范围之外,当继电器主体内部元件异常产热时,热胀球受热内部发生膨胀体积增大,热胀球与红外传感器之间的间距随热胀球的膨胀不断减小,当温度升高至一定温度,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体积膨胀后的热胀球,红外传感器则向单片机传递信号,再由单片机控制继电器主体隔离断开电路,实现智能检测继电器主体内部温度,避免烧坏元器件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内部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继电器主体连接示意图。图中:1、继电器主体;2、底座;3、滑槽;4、滑块;5、单片机;6、红外传感器;7、防护玻璃;8、固定座;9、热胀球;10、卡块;11、第一弹簧;12、凹槽;13、第二弹簧;14、三角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主体1,继电器主体1下端设置有底座2,底座2上表面两端设置有滑槽3,滑槽3上端设置有滑块4,继电器主体1内部设置有单片机5,单片机5的型号为AT89C52,单片机5上端设置有红外传感器6,红外传感器6外侧设置有防护玻璃7,防护玻璃7上端设置有固定座8,固定座8靠近防护玻璃7的一侧设置有热胀球9,滑块4下端贯穿滑槽3设置有卡块10,卡块10与滑槽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底座2内部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3,凹槽12内壁两侧设置有三角垫14。本实施例中,滑块4宽度尺寸略大于滑槽3宽度尺寸,滑块4设于滑槽3上端,用于推动卡块10移动,滑块4与卡块10固定连接,滑块4带动卡块10在滑槽3内滑动,从而推动卡块10插入继电器主体1形成卡接;卡块10呈L形,卡块10垂直端与滑块4固定连接,便于通过滑块4拨动卡块10移动,卡块10水平端贯穿继电器主体1与三角垫14,用于与继电器主体1卡接,使继电器主体1固定于底座2内部,卡块10远离继电器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1,利用第一弹簧11给卡块10提供挤压力,第一弹簧11两端分别与滑槽3、卡块10固定连接,增强卡块10卡接的稳定性;凹槽12内壁宽度尺寸与继电器主体1宽度尺寸相适配,继电器主体1底端通过凹槽12与底座2插接,实现继电器主体1与底座2连接,凹槽12底端设有第二弹簧13,用于继电器主体1底端缓冲,第二弹簧13两端分别与继电器主体1、凹槽12固定连接,增强继电器主体1的抗冲性;三角垫14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垫14材质为橡胶,用于继电器主体1两侧稳定,三角垫14设于继电器主体1底端两侧,三角垫14两侧分别与继电器主体1、底座2固定连接,增强继电器主体1连接的稳定性;固定座8内部设有弧形槽,便于热胀球9膨胀,热胀球9两端通过弧形槽与固定座8固定连接,用于固定热胀球9,热胀球9出口密封,热胀球9内部充有气体,便于热胀球9受热膨胀,热胀球9的中心与红外传感器6位置对齐,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主体(1),所述继电器主体(1)下端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表面两端设置有滑槽(3),所述滑槽(3)上端设置有滑块(4),所述继电器主体(1)内部设置有单片机(5),所述单片机(5)上端设置有红外传感器(6),所述红外传感器(6)外侧设置有防护玻璃(7),所述防护玻璃(7)上端设置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靠近防护玻璃(7)的一侧设置有热胀球(9),所述滑块(4)下端贯穿滑槽(3)设置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与滑槽(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所述底座(2)内部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3),所述凹槽(12)内壁两侧设置有三角垫(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主体(1),所述继电器主体(1)下端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表面两端设置有滑槽(3),所述滑槽(3)上端设置有滑块(4),所述继电器主体(1)内部设置有单片机(5),所述单片机(5)上端设置有红外传感器(6),所述红外传感器(6)外侧设置有防护玻璃(7),所述防护玻璃(7)上端设置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靠近防护玻璃(7)的一侧设置有热胀球(9),所述滑块(4)下端贯穿滑槽(3)设置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与滑槽(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所述底座(2)内部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3),所述凹槽(12)内壁两侧设置有三角垫(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宽度尺寸略大于滑槽(3)宽度尺寸,所述滑块(4)设于滑槽(3)上端,所述滑块(4)与卡块(10)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带动卡块(10)在滑槽(3)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0)呈L形,所述卡块(10)垂直端与滑块(4)固定连接,所述卡块(10)水平端贯穿继电器主体(1)与三角垫(14),所述卡块(10)远离继电器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杭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极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