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515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识别系统,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取景范围内的目标图像;处理装置,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接收目标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并获得处理结果;报警装置,与处理装置相连,接收处理结果并响应;传输模块,连接图像采集装置与处理装置;以及连接处理装置与报警装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摄像头采集待采集区域中路人的图像信息,并经过处理装置获得处理结果(是否戴口罩)从而控制是否激活报警器报警响应(如果没佩戴则报警),以提高公共场合人群及防疫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识别系统
本技术涉及戴口罩的人群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内新冠感染人数减少,许多学校、企业开始准备复学复工,各类公共场所人流量也在逐渐回升,但是近期由于境外输入等情况,新冠疫情感染人数又开始增加,为提前防控新冠疫情二次爆发,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出门佩戴口罩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必要选项。一般在公共场合下,防疫人员常常要时刻关注行人是否按照规定佩戴口罩,导致需要大量的人员看守,且造成防疫人员的工作量大,容易漏掉未佩戴口罩的行人,也可能由于密切接触导致防疫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因此,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用户是否戴口罩是亟待解决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系统,旨在提供一种人群中佩戴口罩的自动检测方案,在公共场合通过网络摄像头采集路人的脸部信息,来检测路人是否佩戴口罩,通过提醒路人戴口罩的方式来尽量减少疾病的传播。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识别系统,所述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取景范围内的目标图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取景范围内的目标图像;/n处理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接收所述目标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并获得处理结果;/n报警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响应;/n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报警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取景范围内的目标图像;
处理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接收所述目标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并获得处理结果;
报警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接收所述处理结果并响应;
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报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处理芯片,所述图像处理芯片用于识别人物佩戴口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为ESP8266UART-WiFi串口-无线WIFI模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OV7620摄像头以及数据处理芯片,所述数据处理芯片通过所述传输模块与所述OV7620摄像头相连,其中,所述数据处理芯片为STM32F407ZET6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包含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传输模块相连,并通过数据收发端口进行数据发送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GPIO口与所述报警装置和指示电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第一电阻(R6)、第二电阻(R8)、第一三极管(Q1)、蜂鸣器BEEP;所述第一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8)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BEEP的一端相连,所述蜂鸣器BEEP的另一端与第一工作电压3.3V相连;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4)、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
所述第三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与第一工作电压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一极性电容(E3)、第二极性电容(E4)、第一电容(C8)、第二电容(C7)、第四电阻(R7)、第二发光二极管(LED4)、第一电压转换芯片RT9013-33;
所述第一极性电容(E3)的正极与第二电压5V、所述第一电容(C8)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芯片RT9013-33的输入引脚相连;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芯片RT9013-33的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极性电容(E4)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C7)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祥廖娟陈旭君易健姜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