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包括内中空底座、环形气囊、气压管、导气管、输气管、滑套、升降杆以及密封活塞块,还包括插针;所述环形气囊安装在内中空底座的底部,所述气压管安装在内中空底座的内壁,所述导气管连通在气压管的外侧并与输气管连通,所述输气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与环形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密封活塞块将位于气压管内腔中的空气进行挤压,使空气注入环形气囊的内侧,从而使环形气囊充气,使内中空底座的重力转换成空气压力,从而使环形气囊可稳固的与土壤的表面接触,进而使此装置可无需过多的插入土壤即可完成对土壤中温室气体进行检测的工作,且可避免外界空气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
本技术涉及土壤检测
,具体为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
技术介绍
生态研究中,需要对土壤温室气体进行采集,土壤空气的采集能够适用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环境监测、生态系统管理、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课题的研究,土壤空气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态研究的基本研究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土壤空气的组成、数量等状况与土壤中的理化性质及其过程密切相关,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方便的对土壤中的温室气体进行采样,现有的技术普遍采用土壤呼吸箱进行土壤温室气体采样,然而传统的土壤呼吸箱配合的底座普遍需要插入较深的土体中,保证不会松动,然而在实地的检测过程中会影响土壤中植物根系的长入,进而对检测的结果有着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该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其可方便的固定在土壤的表面,且避免外界空气进入,保证了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包括内中空底座、环形气囊、气压管、导气管、输气管、滑套、升降杆以及密封活塞块,还包括插针;所述环形气囊安装在内中空底座的底部,所述气压管安装在内中空底座的内壁,所述导气管连通在气压管的外侧并与输气管连通,所述输气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与环形气囊连通,所述滑套插接在气压管的底部并延伸至气压管的内腔中,所述升降杆插接在滑套的内侧,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延伸至气压管的内腔中,所述密封活塞块安装在升降杆的顶部并与气压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针安装在升降杆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插针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插针为锥形设计。优选的,所述内中空底座的两侧均插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贯穿内中空底座的外壁并延伸至内中空底座的内腔中,所述螺纹套的内侧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内中空底座的的一端连接有转杆。优选的,所述内中空底座的内壁安装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内中空底座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内中空底座的厚度为五毫米。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通过将插针插入土壤中,从而使内中空底座的重量通过气压管传递给密封活塞块,从而使密封活塞块将位于气压管内腔中的空气进行挤压,使空气注入环形气囊的内侧,从而使环形气囊充气,使内中空底座的重力转换成空气压力,从而使环形气囊可稳固的与土壤的表面接触,进而使此装置可无需过多的插入土壤即可完成对土壤中温室气体进行检测的工作,且可避免外界空气进入,保证了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2)、该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通过螺纹杆和螺纹套的设置,使螺纹杆在螺纹套的内侧进行转动时可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内中空底座的内侧在插入温室气体通量箱时,内中空底座的对温室气体通量箱的固定是极为稳定的配合橡胶环的设置,使温室气体通量箱与内中空底座之间的间隙可方便的进行封堵,进而使此装置可方便的隔绝外界的空气。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内中空底座正面立体图。图中:内中空底座1、环形气囊2、气压管3、导气管4、输气管5、滑套6、升降杆7、密封活塞块8、插针9、螺纹套10、螺纹杆11、转杆12、橡胶环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包括内中空底座1、环形气囊2、气压管3、导气管4、输气管5、滑套6、升降杆7以及密封活塞块8,还包括插针9;环形气囊2安装在内中空底座1的底部,气压管3安装在内中空底座1的内壁,导气管4连通在气压管3的外侧并与输气管5连通,输气管5远离导气管4的一端与环形气囊2连通,滑套6插接在气压管3的底部并延伸至气压管3的内腔中,升降杆7插接在滑套6的内侧,升降杆7的顶部延伸至气压管3的内腔中,密封活塞块8安装在升降杆7的顶部并与气压管3的内壁滑动连接,插针9安装在升降杆7的底部。通过将插针9插入土壤中,从而使内中空底座1的重量通过气压管3传递给密封活塞块8,从而使密封活塞块8将位于气压管3内腔中的空气进行挤压,使空气注入环形气囊2的内侧,从而使环形气囊2充气,使内中空底座1的重力转换成空气压力,从而使环形气囊2可稳固的与土壤的表面接触,进而使此装置可无需过多的插入土壤即可完成对土壤中温室气体进行检测的工作,且可避免外界空气进入,保证了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插针9为不锈钢材质,插针9为锥形设计。内中空底座1的两侧均插接有螺纹套10,螺纹套10贯穿内中空底座1的外壁并延伸至内中空底座1的内腔中,螺纹套10的内侧插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远离内中空底座1的的一端连接有转杆12。内中空底座1的内壁安装有橡胶环13,橡胶环1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通过螺纹杆11和螺纹套10的设置,使螺纹杆11在螺纹套10的内侧进行转动时可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内中空底座1的内侧在插入温室气体通量箱时,内中空底座1的对温室气体通量箱的固定是极为稳定的配合橡胶环13的设置,使温室气体通量箱与内中空底座1之间的间隙可方便的进行封堵,进而使此装置可方便的隔绝外界的空气。内中空底座1为不锈钢材质,内中空底座1的厚度为五毫米。在使用时,通过将插针9插入土壤中,从而使内中空底座1的重量通过气压管3传递给密封活塞块8,从而使密封活塞块8将位于气压管3内腔中的空气进行挤压,使空气注入环形气囊2的内侧,从而使环形气囊2充气,使内中空底座1的重力转换成空气压力,从而使环形气囊2可稳固的与土壤的表面接触,进而使此装置可无需过多的插入土壤即可完成对土壤中温室气体进行检测的工作,且可避免外界空气进入,保证了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技术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包括内中空底座(1)、环形气囊(2)、气压管(3)、导气管(4)、输气管(5)、滑套(6)、升降杆(7)以及密封活塞块(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针(9);/n所述环形气囊(2)安装在内中空底座(1)的底部,所述气压管(3)安装在内中空底座(1)的内壁,所述导气管(4)连通在气压管(3)的外侧并与输气管(5)连通,所述输气管(5)远离导气管(4)的一端与环形气囊(2)连通,所述滑套(6)插接在气压管(3)的底部并延伸至气压管(3)的内腔中,所述升降杆(7)插接在滑套(6)的内侧,所述升降杆(7)的顶部延伸至气压管(3)的内腔中,所述密封活塞块(8)安装在升降杆(7)的顶部并与气压管(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针(9)安装在升降杆(7)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箱底座,包括内中空底座(1)、环形气囊(2)、气压管(3)、导气管(4)、输气管(5)、滑套(6)、升降杆(7)以及密封活塞块(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针(9);
所述环形气囊(2)安装在内中空底座(1)的底部,所述气压管(3)安装在内中空底座(1)的内壁,所述导气管(4)连通在气压管(3)的外侧并与输气管(5)连通,所述输气管(5)远离导气管(4)的一端与环形气囊(2)连通,所述滑套(6)插接在气压管(3)的底部并延伸至气压管(3)的内腔中,所述升降杆(7)插接在滑套(6)的内侧,所述升降杆(7)的顶部延伸至气压管(3)的内腔中,所述密封活塞块(8)安装在升降杆(7)的顶部并与气压管(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针(9)安装在升降杆(7)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庆,黄长江,程千子,刘阿慧,杨曼丽,程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阜阳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