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483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墙壁且贯穿所述墙壁的至少一个进风器和至少一个出风器;所述进风器,所述进风器的进风口开口向下,所述进风器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进风器内设置有电机及叶片,所述进风器设置在房间和大厅内;所述出风器,所述出风器设置有所述电机及叶片,所述出风器设置在卫生间。实现了高效率的室内外空气交换,以及低成本的制作、安装,还提供了一定的后期升级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室内送风系统,尤其涉及到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为提升日常生活质量,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室内空气循环,保障自己能够尽量呼吸多室外新鲜空气。传统室内空气循环系统一般是,安装一个大功率进风扇并开启最大进风量来换取室外新鲜空气,同时,室内空气从门窗缝隙或是打开门窗排除,但是空气交换效率不高、噪声较大,容易造成废气淤积在个别位置,且在冬天不宜使用;还有一种是利用室内通风系统配合风机实现空气交换,如风机和风管,但是目前多用于写字楼等高端办公场所,在家庭使用中安装成本高、维护繁琐、日常使用花费高昂。目前,在家庭使用中需要的是能够在单独房间中使用且花费实惠、安装维护便利的室内空气交换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墙壁且贯穿所述墙壁的至少一个进风器和至少一个出风器;所述进风器,所述进风器的进风口开口向下,所述进风器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进风器内设置有电机及叶片,所述进风器设置在房间和大厅内;所述出风器,所述出风器设置有所述电机及叶片,所述出风器设置在卫生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风器体积较小只有普通水杯或笔筒的大小,方便安装。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器的进风口设置有雨罩,所述雨罩开口向下;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进风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支架及过滤帽,所述支架形状呈锥形,所述过滤帽套设在所述支架顶部。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器出风端设置有旋转开关,所述旋转开关用于调节所述进风器的进风量。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开关顶部设置有凸起和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器埋入所述墙壁的部分长度为200mm。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室内新风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进风器内和/或所述房间、大厅内。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室内新风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出风器内和/或所述房间、大厅内。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器仅设置在卫生间墙壁上或顶部,所述进风器,设置在除卫生间的其他所有房间或庭室内。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器和所述出风器可以加装终端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等,以便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实时操控、监控,同时与上述温度/湿度传感器联动实现智能管理,定时自动打开、关闭、调节进/出风量;以及所述进风器的出风端还可以加装加热模块,将室外进入冷风转化为暖风同时除湿。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进风器贯穿安装在除卫生间的其余房间的墙壁上以及将出风器仅安装卫生间内,配合其余模块和部件,实现室内空气循环交换,室外空气交换效率较高减少废气淤积,并且每个房间能够单独实施,进风器成本较低价格实惠,安装成本低廉无需大幅度改动装修和墙体,同时减少进风器产生的噪音,后期升级系统潜力大,价格实惠能配合安装很多模块,以便取得所需功能,如加热、除湿、除臭等,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的进风器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的进风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的安装有加热装置的进风器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的进风器在墙壁上安装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的进风器与出风器的安装布局图。【附图标记】101···进风器102···雨罩103···进风口104···支架105···过滤帽106···电机及叶片107···轴108···轴承109···扇叶110···旋转开关111···凸起112···凹槽120···墙壁201···加热装置202···防护网301···出风器401···房间402···大厅403···卫生间501···温度传感器502···湿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限制。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其包括安装在墙壁120且贯穿所述墙壁120的至少一个进风器101和至少一个出风器301;所述进风器101,所述进风器101的进风口103开口向下,所述进风器101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进风器101内设置有电机及叶片106,所述进风器101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进风器是可拆卸的且设置在房间401和大厅402内;所述出风器301,所述出风器301设置有电机及叶片,所述出风器301设置在卫生间40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风口101开口向下起到一个防止外部杂物、雨水被吸入到所述进风器101内;所述进风器101体积较小只有普通水杯或笔筒的大小,方便安装。以上为本技术的一种基本实施方式,为实施例一。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采用的出风器301,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出风器,如卫生间的排气扇等,本技术没有对其进行结构性或其他的改进,其属于现有技术,这里对所述进风器301不作赘述;所述进风器101可以通过在出风端设置开关来调整进风量,也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电机及叶片106的转速来调整进风量,具体为电压或电流调速,为保障所述进风器101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较小,电机一般采用直流无刷电机。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本技术是针对墙体厚度为200mm的墙体实施的,所以所述进风器101埋进墙壁120的部分长度为200mm,即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出风端的距离为200mm,一方面保障安装后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保障了安装后的所述进风器101不会在使用时产生位移,进而需要配置额外的部件进行固定,从而节省成本。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进风器101的进风口设置有雨罩102,目的是为避免进风器使用时,室外雨水进入将所述过滤装置打湿,进而影响空气过滤的质量,同时防止水汽在进风器101内淤积影响内部线路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进风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支架104及过滤帽105,所述支架104形状呈锥形,所述过滤帽105套设在所述支架104顶部,所述过滤帽105可以更换,并且其材质可以是防水、防尘、除臭的碳材质或其他材质,作用是在净化进入到室内的室外空气的同时,能够保护所述进风器101内部的电机和线路、设置在进风端能够避免电机的叶片淤积灰尘、锥形支架104设置方便更换所述过滤帽105。以上是对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的改进实施,为实施例二。具体地,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所述进风器101出风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包括安装在墙壁且贯穿所述墙壁的至少一个进风器和至少一个出风器;/n所述进风器,所述进风器的进风口开口向下,所述进风器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进风器内设置有电机及叶片,所述进风器设置在房间和大厅内;/n所述出风器,所述出风器设置有所述电机及叶片,所述出风器设置在卫生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包括安装在墙壁且贯穿所述墙壁的至少一个进风器和至少一个出风器;
所述进风器,所述进风器的进风口开口向下,所述进风器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进风器内设置有电机及叶片,所述进风器设置在房间和大厅内;
所述出风器,所述出风器设置有所述电机及叶片,所述出风器设置在卫生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器的进风口设置有雨罩,所述雨罩开口向下;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进风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支架及过滤帽,所述支架形状呈锥形,所述过滤帽套设在所述支架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器出风端设置有旋转开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埃默德智能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