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旋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82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灶具旋钮,所述灶具旋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部空间,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连通。该灶具旋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通风孔以增加壳体内外的空气流动,降低壳体的温度,避免烫伤;并且通风孔也减小灶具旋钮的表面积,相应地减小灶具旋钮与炉火的接触面积,使得灶具旋钮的温升低。同时,通风孔还增大旋钮表面的粗糙度,增大摩擦力,便于手动操作旋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灶具旋钮
本技术涉及一种灶具旋钮。
技术介绍
当前的一部分灶具旋钮尺寸较小,不易握持,导致操作费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另外一部分灶具旋钮将尺寸加大,导致灶具旋钮距离燃烧器的距离较近,长时间使用后灶具旋钮的温升较高,易烫手,特别是在夏天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灶具旋钮易烫手的缺陷,提供一种灶具旋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灶具旋钮,其特点在于,所述灶具旋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部空间,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连通。在本方案中,该灶具旋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通风孔以增加壳体内外的空气流动,降低壳体的温度,避免烫伤;并且通风孔也减小灶具旋钮的表面积,相应地减小灶具旋钮与炉火的接触面积,使得灶具旋钮的温升低。同时,通风孔还增大旋钮表面的粗糙度,增大摩擦力,便于手动操作旋钮。较佳地,多个所述通风孔分为多组,每组所述通风孔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孔,相邻的两组通风孔之间形成有支撑壁。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壳体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以能够承载手握持的力度。较佳地,所述通风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灶具旋钮的转动轴垂直。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壳体四周的空气均能够通过圆孔流向内部空间的中心,提高散热效果。较佳地,所述通风孔呈长条状结构,所述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灶具旋钮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相同。>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减少阻挡壁,增大通风孔的孔径,使得更多的空气进入壳体的内部,提高散热效果。较佳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具有定位标,所述定位标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形成视觉差异。在本方案中,灶具旋钮安装到阀体上时,定位标的初始位置通常设置在正对炉头的位置,当灶具旋钮旋转一定角度后,相应的定位标旋转相同的角度,用户可根据定位标离开初始位置的角度可快速辨识出灶具旋钮旋转的角度。较佳地,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灶具旋钮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在本方案中,当凹槽朝向灶具燃烧器时,使得壳体距灶具燃烧器的直线距离加大,降低灶具旋钮的温升。较佳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具有定位标,所述定位标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形成视觉差异,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定位标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灶具旋钮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或者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均能够有凹槽朝向灶具燃烧器,降低灶具旋钮的温升。较佳地,两个所述凹槽分别设于以所述灶具旋钮为中心从所述定位标顺时针旋转45°和315°的位置处。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便于用户手指抓握在两个凹槽内,调节省力。较佳地,所述灶具旋钮还包括旋钮座,所述旋钮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旋钮座的另一端用于与灶具阀体的旋钮杆连接。较佳地,所述灶具旋钮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旋钮座之间,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旋钮座固定连接。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提高壳体与旋钮座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灶具旋钮旋转时被破环。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灶具旋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通风孔以增加壳体内外的空气流动,降低壳体的温度,避免烫伤;并且通风孔也减小灶具旋钮的表面积,相应地减小灶具旋钮与炉火的接触面积,使得灶具旋钮的温升低。同时,通风孔还增大旋钮表面的粗糙度,增大摩擦力,便于手动操作旋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灶具旋钮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灶具旋钮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灶具旋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灶具旋钮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灶具旋钮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灶具旋钮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灶具旋钮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通风孔11支撑壁12定位标13凹槽14旋钮座2连接孔21卡槽22加强筋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三个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灶具旋钮,该灶具旋钮包括壳体1,壳体1内形成有内部空间,壳体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11,通风孔11将内部空间与壳体1的外部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灶具旋钮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通风孔11以增加壳体1内外的空气流动,降低壳体1的温度,避免烫伤;并且通风孔11也减小灶具旋钮的表面积,相应地减小灶具旋钮与炉火的接触面积,使得灶具旋钮的温升低。同时,通风孔11还增大旋钮表面的粗糙度,增大摩擦力,便于手动操作旋钮。其中,多个通风孔11分为多组,每组通风孔11包括至少一个通风孔11,相邻的两组通风孔11之间形成有支撑壁12。支撑壁12使得壳体1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以满足手握持的力度。更进一步地,通风孔11为圆孔,圆孔的轴线与灶具旋钮的转动轴垂直,使得壳体1四周的空气均能够通过圆孔流向内部空间的中心,提高散热效果。如图3所示,壳体1的上表面的边缘具有定位标13,该定位标13与壳体1的上表面形成视角差异。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标13是在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凹坑。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凸起结构或者在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标记,便于用户快速识别即可。当灶具旋钮安装到阀体上时,定位标13的初始位置通常设置在正对炉头的位置,当灶具旋钮旋转一定角度后,相应的,定位标13旋转相同的角度,用户可根据定位标13离开初始位置的角度可快速辨识出灶具旋钮旋转的角度,便于用户使用。如图1所示,壳体1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凹槽14,凹槽14沿灶具旋钮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当凹槽14朝向灶具燃烧器时,使得壳体1距灶具燃烧器的直线距离加大,降低灶具旋钮的温升。优选地,凹槽14的数量为两个,定位标13位于两个凹槽14之间。当灶具旋钮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均能够有凹槽14朝向灶具燃烧器,降低灶具旋钮的温升。进一步地,两个凹槽14分别设于以灶具旋钮为中心从定位标13顺时针旋转45°和315°的位置处,便于用户手指抓握在两个凹槽14内,调节省力。更进一步地,凹槽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凹槽14间隔设置于壳体1的外周面上。如图2所示,灶具旋钮还包括旋钮座2,旋钮座2的一端连接于壳体1的内壁,旋钮座2的另一端用于与灶具阀体的旋钮杆连接。优选地,灶具旋钮还包括加强筋3,加强筋3设置于壳体1与旋钮座2之间,加强筋3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灶具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旋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部空间,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旋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部空间,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旋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风孔分为多组,每组所述通风孔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孔,相邻的两组通风孔之间形成有支撑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灶具旋钮的转动轴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呈长条状结构,所述长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灶具旋钮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具有定位标,所述定位标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形成视觉差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旋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静李追苏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